清末的日本威胁
(2014-06-17 05:59:48)
标签:
军事 |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
最近数年,由于海岛之争而导致了中日关系极度恶化,因此有人写文章说:清末李鸿章便指出,日本终久将是中国的最大威胁。就中国前人的预言来说,此话没错。但是,摘引者引用此话,有导人指责外部原因的倾向、而忽略了内部因素及造成自那时开始的140年(起始是19世纪70年代)未变局面的原因。
前辈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上个世纪上半叶所著作的《中国近代史》中早就说:“自西力东侵以后,中国与日本均思变法自强,中国之能讲求外情,且在日本之先,顾日本之维新成功甚速,中国则累遭顿挫者,日本是时正自分裂而趋于统一,中国是时则适自统一而趋于分裂,此为近数十年强弱不同之大原因。”
吕先生所言“中国……且在日本之先”,是指中国经历了19世纪40年代初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首先打开了国门。即便以其后60年代初的“洋务运动”算起,中国也比日本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明治维新”早“讲求外情”十数年(客观强加因素而已,主观未必)。假如晚清中国不断地处于分裂的危机中,那么,同期日本明治维新前后,同样经历了内部的分裂与战争,如著名的倒幕和西南两大战争。然而,“中国则累遭顿挫者”,不但可以指国内太平天国战争、义和团战争、辛亥革命、军阀割据战乱等这些看得见的烽火战场,还可以指洋务运动中动辄得咎的“举步维艰”和维新变法在“戊戌政变”中失败这种看不见的破坏性战场。可以说,北洋海军覆灭,维新派求强变法遭受你死我活打击,清末政府假立宪以组成真专制的皇族内阁(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这三项,是中国变革“累遭顿挫”的最显著标志。而就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正自分裂而趋于统一”的时候,中国正相反,自20世纪初开始,立宪与君主专制之争、立宪与革命之争、党派之争、军阀割据分裂(有人著书指称清末的维新与党派之内鱼龙混杂),“顿挫”几乎延续了半个世纪。显然,这里的分裂与统一,不仅指看得见的那部分,更可指那些看不见的一盘散沙式、缺乏包容与民主、各自以为唯我最正确的舆论,这同样得包括进“顿挫”之中。这是吕先生上世纪所说的“强弱不同之大原因”。
可以说,强弱差距才是造成李鸿章所言的“最大威胁”的根本性东西。换句话说,中国是否真正内部综合性自强,才是是否受“威胁”的关键词,不得不说,这是中国自清末以来一百多年仍未改变的旧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