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生日”

(2014-03-18 06:42:27)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生日是母亲的疼痛日。在科技医疗水平落后的古旧中国,生日更是母亲的鬼门关。自上个世纪以来,无论个体认为或是社会舆论,人们试图把生日的聚焦点转到母亲,但几无作用。由于千年观念痼习,至今人们仍把生日的个体人当做一个重要的日子纪念。何以至此?

一,在数千年封建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她们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母亲不能存在这个要求,父子何乐而不为?

二,从积极的角度上说,其实古代人类也知道,生日个体人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未来。这和中国进入现代以来产生的思想:儿童、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一致的。

三,从消极的角度上说,母以子贵是数千年中国的痼习观念,子贵远比的“鬼门关”更具现实重要意义。因此,生日个体人的大摆筵席、呼朋唤亲重要仪式,无关乎母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退一步说,历史长期以来,普通芸芸众生,几乎对自己的生日忽略不计。

(注:以上短文,由清末阅读史笔对四岁的宣统皇上万寿作一点联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