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晚清人物金梁
(2014-01-24 07:13:0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
在民国初年,翁同龢《翁文恭公日记》、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王闿运《湘绮楼日记》、叶昌炽《缘督庐日记》被时人号称“晚清四大日记”。对“四大”的称谓,是否属于“历史”的正叙?即这些日记是否反映出“晚清”历史的真实走向?也不见得。这一称号的出现,与当时埋首著述、而在晚清较有名声的金梁在《近世人物志》中的推崇不无关系(金梁是第二十五史《清史稿》主要编撰者,其对晚清人物考证譬如《景善日记》为伪作、翁同龢日记有篡改的观点,影响了数代人)。
仔细看一看这四位晚清人物,除了翁同龢曾处于权力巅峰(但暮年落魄)以外,其余三人均为清末官、学的边缘人物。金梁之所以推崇,他是否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呢?再进一步说,当时社会某一主流阶层之所以认同金梁的推崇,现实社会有否历史的影子呢?此谓惺惺惜惺惺。据研究《三国演义》的学者称,罗贯中之所以在《演义》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军师式人物,里面便有罗贯中自身境遇的寄托。这是历史的一种同叙。
金梁1878年生于杭州,属满洲正白旗瓜尔佳氏,是杭州驻防军旗官的后代。金梁第一次成名,正是1898年9月戊戌政变后“谈洋色变”、“众皆缄口”之际。据时人汤寿潜在《戊戌上书记书后》中说:
“戊戌政变,党锢案兴,逻骑四出,禁会封报,道路以目,至不敢偶语,举世奄奄无生气矣。乃忽有人焉,冒死发言,大声疾呼,使人心为之一震,岂非豪杰之士哉。金君梁满洲瓜尔佳氏,伏阙上万言书,言辞激烈,指斥宫闱,且直诋时相,请杀之以谢天下,万口喧传,中外名人争以一见颜色为荣幸。”
强权下的“众皆缄口”,与“万口喧传”,在封建专制的古旧中国,历来就是社会的一币两面(但由于权力作用,夸大了专制下的“众皆缄口”)。时年仅二十岁的金梁,竟上书把矛头直指“时相”荣禄,“杀之以谢天下”,不能不说有“犯上”大罪。但由于金梁与荣禄同为满族瓜尔佳氏,据传荣禄“叹息谓之曰:吾族有此才而不见用,此亦宰相之责也”,竟以同族同党对待金梁而得以幸免(不能否认,对于晚清政权没落,在同一族群中已经有了相同的感知)。而同期同样上书的江苏常熟籍编修沈鹏(1870——1909)称:“奸权震主,生祸招灾,请从严惩治”,则被恼羞成怒的慈禧斥为“丧心病狂,自甘悖谬”,属衣冠败类,永远监禁。沈鹏结局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