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磊东
磊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16
  • 关注人气:3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章太炎二三事

(2014-01-21 07:14: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中国古语云: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中国民谚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笔者以为,以上说法无不带有古旧观念对个体人的贬低之意;以现代思想来看,人类世界本来就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物组成,它无法以特定的时代和环境去加以限定。

假如清末改良派领袖康有为等继承了前期至为强劲的经世致用观点、以托古之名实行现实的政治改良,孙中山革命党人迎合世界潮流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府,袁世凯民初政府以复辟著称,那么,清末民初与各派都有分分合合的、有章疯子之称的章太炎,确实是一个较为另类的著名人物。从章太炎等人组建的反清光复会最终在民国初与国民党发生火拼(刺杀陶成章)这种结果来看,“另类”似乎是它最好的注脚。在这里,笔者无意贬低另类,因为在芸芸众生的人类(文明)社会,任何另类都真实存在并应该得到尊重。

据史笔记载,章太炎自小受严格的古文训练,笃信考据、训诂的古文经学流派,一意治经,文必法古。他的治学功底使他对有经世致用思想的今文经学持批评态度,成为自鸦片战争前后以来产生的今文经学流派的一支逆向异军。他曾在主倡维新变法的《时务报》待过三个月,但只因遭到有学术为现实服务观念的康门弟子的攻击而愤然离开。

深受古旧传统汉学影响的章太炎,在国家面临亡国的特定时代,具有强烈的排满(及排外)“爱国”思想。著名的载湉小丑,不辨菽麦便出自章太炎手笔(擅骂是章太炎特点)。19007月,中国国会在上海张园成立。章太炎坚决主张不许满族人参加议会,并在《中国旬报》第十九期发表《请严拒满蒙人加入国会状》。但最终由于响应者寥寥,章太炎愤而割辫易服,退出国会。

章太炎以提倡汉学国粹而闻名后代,著名代表作是《訄书》。全书用晦涩的古汉语写成,没有标点,给阅读带来困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提倡白话文的思潮中,章太炎凸显了时代异军的特点。任鸿隽在《章太炎先生》中说:《訄书》艰深难懂。鲁迅先生在《关于章太炎二三事》中说:我读不断,当然也看不懂,恐怕那时的青年,这样的多得很。(注:百年后则说读不懂鲁迅)

章太炎曾因戊戌变法失败牵连而逃往台湾。此事引发了他的一段师生恩仇记。章太炎的老师便是曾国藩弟子之一、被曾氏论为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樾拼命做学问的俞樾。

据称俞樾是一个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既具有浓烈的古旧传统思想,又对中西文化兼融持宽容态度。章太炎在《谢本师》中记录了这次师生冲突。

“顷之,以事游台湾。台湾则既隶日本,归,复谒先生,先生遽曰:‘闻而游台湾,尔好隐,不事科举,好隐,则为梁鸿、韩康可也。今入异域,背父母陵墓,不孝;讼言索虏之祸毒敷诸夏,与人书指斥乘舆,不忠。不忠不孝,非人类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章太炎在文章中又是如何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的呢?

他说:“先生既治经,又素博览,戎狄豺狼之说,岂其未喻,而以唇舌卫捍之,将以尝仕索虏、食其廪禄耶?昔戴君(戴震)与全绍衣(全祖望)并污伪命,先生亦授职为伪编修,非有土子民之吏,不为谋主,与全、戴同。何恩于虏,而恳恳蔽遮其恶?如先生之棣通训诂,不改全、戴所操,以侮承学,虽杨雄、孔颖达,何以加焉!”(朱维铮等编注《章太炎选集》)

在文中,章太炎也以古代人物相对,把老师从政于清廷称为“仕索虏、食其廪禄”,并称“先生亦授职为伪编修”、“ 以侮承学”,这不能不有唇枪舌剑、与老师火拼并决裂的意味。章太炎憨直和另类的行为,不能不令后人嘘唏万端(笔者不赞成受传统“圣明”文化观影响、进入思维歧途的所谓“性格缺陷”论)。

据后代陈存仁著文《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回忆,章太炎在俞樾生前与之决裂,晚年却去杭州俞樾故居曲园凭吊老师。在遭曲园新主人拒绝之后,章太炎在门外“立雪”两个时辰,终于得以进入,竟在俞樾题词的“春在堂”匾额前“行三跪九叩之大礼”。如若俞樾在天有灵,不知还会认得这位学生否,或挽这位“形形色色”入座呢?

章太炎是如何看待自己“另类”的?他在19067月《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中说:“我是有神经病,而且听见说我疯癫,说我有神经病的话,倒反格外高兴。为甚么缘故呢?大凡非常可怪的议论,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也不敢说。说了以后,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

当代史学者如何评价章太炎的“另类”?“两千余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已走到烂熟的程度,在西方外来文化的刺激下,一股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潮流汹涌澎湃,激荡出康有为、章太炎类的人物,他们不再像明末清初的遗民那样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也不像乾嘉时代的知识分子们那样一味钻进故纸堆中。张扬的个性,甚或古怪的行止,诞生了一批孤傲狷介、独立特行的文化名人,他们不依附权贵、勇于献身的文化品格熠熠生辉,章氏便是这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引自傅军龙等著《晚清文化地图》)

清末时代把客观一直存在于人类之中的人物个性彰显了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