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人为”康有为

(2014-01-16 07:17:10)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中国古旧文化历来有圣化和妖魔化的倾向,或褒誉有加,或诋毁犹恐不及。这种文化思维不自觉地存在于古今中国人自我总结的头脑中。也许,这不能责备古今任何个体人,它只是趋迎古代皇朝传统文化的一种主流社会现象。

清末著名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曾在《我史》中这样写早年的自己:好学敏锐,日昃室暗,执卷倚檐柱,就光而读夜或申旦,务尽卷帙。先祖闻之,戒令就寝,犹待遇灯如豆于帐中,隐而读书焉。频问邸报,览知朝事,……而慷慨有远志矣。

在这里,康有为讲述了自己青少年时代勤奋读书的那么一只故事。这是一种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语境。它可以令人想到传颂千年的凿壁偷光、儒家道家文化常赞誉的“卧龙”隐居修身。这在现代社会被称为不自觉浸淫于每个人头脑中话语霸权。可以这么说,假如康有为功成名就,这便是他少年勤奋的例子;假如康有为事业失败,他日昃室暗,执卷倚檐柱,就是康疯子的行为。从康有为一生来看,他正经历了褒贬两重天的结局。

这不仅是康有为个人的悲哀,更是他趋迎这种古旧文化思维、为自己营造而成、挖坑自入的悲哀。

康有为叔祖康同器被史笔称为左宗棠手下镇压太平天国的悍将,官至署理广西巡抚,曾荣归故里大兴土木。他家大业大势力大为后辈康有为带来了祖荫,少年康有为自视俯接州中诸生,大有霸视之气;他曾在连州观看端午节龙舟比赛时赋诗十二韵,被当地官员称为神童,并有圣人为的称号。不过,历史地看待,这是否只是诸生和地方官员趋迎、吹捧、拍马式的一种口头称赞、而康有为同样趋迎这种文化思维自我感觉地当真了而已呢?

人(的感觉)是不靠谱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成语:画猫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但古旧圣人时代的圣人文化为社会营造了这种话语霸权,积习而成为难于改变的语言和思维习惯,所谓“有远志”的“非池中物”,背离了人的真实性;往深刻里说,这只是一种夜郎自大的主观感觉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