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走偏
(2013-12-12 07:06: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论 |
笔者曾对十数年前因“拉动内需”思潮而产生的“消费对社会作出贡献”这种走偏观作过小论,其实,现实人们在某些舆论导向中不知不觉走偏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
前几天某个周末,笔者偶尔在电视中重观了自己曾看过多遍的电视剧《亮剑》,里面正播放到李云龙团用土工作业法攻打山崎大队的那一场战斗。其实这里存在着两个疑问:一,用人工挖掘壕沟的方法去接近敌人阵地,以达到可以手投手榴弹的距离,速度和隐蔽性能做到吗?二,敌人阵地上有榴弹炮,它完全可以轰炸以阻止这种土工作业(只有直线射击的枪或古代弓箭才难以阻止——近代以来的科技知识可以让每个人了解这种常识)。但笔者之前却一直没有产生过这种疑问。只是在最近两年出现“日剧”中那些“抗日英雄”手撕日本人的夸大情节以后,笔者才意识到,自己曾百看不厌的剧本中早已出现了夸大情节。只是由于它处于夸大走偏的始端,作为媒体传播受体的我,才在不意识中淡漠了这种夸大。
对于这种人们无意识的走偏观念,中国古人其实早有论断。清末著名的洋务思想家冯桂芬这么说:“夫例何以设?曰为治天下也。例之大纲尚不失治天下宗旨。至于条目,愈勘愈细。其始若离若合,其继风牛马不相及,其终则郑声谵语,不知所云。遂于宗旨大相背谬,偶一道破,无不哑然失笑者。”(注:郑声谵语形容语无伦次)
走偏有它的第一步,有始有继有终,导致的结果为是非被彻底颠倒(常言道:好心做坏事——“好心”成为迷幻剂)。只是在走偏的结果出现的时候,人们才会意识到并“哑然失笑”于它源头的荒唐。它正缘于人为这种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