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陆奥外交

(2012-11-22 06:22:17)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时任日本外交大臣的陆奥宗光是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策划者(之一)。由于甲午战争是小国打败大国的一次成功典范,甲午战后,“陆奥外交”成为一个光辉的历史名词而被日本后代政客所推崇,并载入日本史册。

战后,生病辞世前的陆奥宗光曾在《蹇蹇录》中说了这么一句话:战时列强抛弃清国而站在侵略者日本一边,是欺软怕硬的人性弱点;而陆奥宗光于1897年病逝以后,日本国内出现了两种为侵略性的“陆奥外交”辩解的观点,一者为“二元外交”说,一者为“和平外交”说。这是否正是陆奥生前所说的人性弱点:趋势趋利地为胜利者寻找种种偏面性的理由呢?

“二元外交”说把陆奥的外交和战时日本参谋本部的对外侵略政策割裂开来;“和平外交”说则更是专攻“一元”而“不及其余”地加以夸大,认为“陆奥外交就是这样的和平主义!”(信夫清三郎《甲午日本外交内幕》)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外交官出身的冈崎久彦才正式承认“陆奥外交”具有战争的目的,但他运用了割裂时代的手法,提出“陆奥外交”是“时代外交”说的观点,即它是“帝国主义时代的常例”,并宣称它帮助“明治维新以后数次度过生死关头”。可以说,日本后代政客的种种说辞,正被生前的陆奥一语中的:人性的弱点!

但真正的学者并不以政客观点为然。1968年,日本历史学家中塚明著《日清战争研究》一书,第一次把“陆奥外交”定义为“开战外交”。他“坚持证实考信,求真纠谬,秉笔直书,力求揭示历史的真相”,“ 中塚能够做到维护历史学自身的独立品格,是极其难能可贵的,这也是他的此项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戚其章《晚清史治要》)。秉笔书写历史真相不能说明日本学者中塚不“爱国”,而以“爱国”名义掩盖历史真相(实为误国),这种“爱国”才真正值得打上问号!这是现代国家关于“民主”所具有的历史涵义。

陆奥宗光被日本后人称为“外交之父”,他的“外交”策略激励着日本在扩张和侵略的道路上愈走愈远,以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致了“无条件投降”的耻辱。那么,这位近代历史上创侵略风气先例的“之父”,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

陆奥宗光出生于日本纪州藩的一个武士家庭,八岁那年,陆奥父亲卷入藩内政治斗争,因失败而使家境一落千丈,这对成长中的陆奥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年后,陆奥参加了“攘夷”和藩族之间的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陆奥因对明治初期政府不满而加入反政府活动,逮捕入狱四年。在狱中,他接触到了有关功利主义(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书籍。出狱后,陆奥被好友伊藤博文拉入了“民主政府”内阁。假如经历决定了陆奥的性格,而具有偏激性格的陆奥又成为了日本“外交之父”,那么这种“陆奥外交”会否使得日本从此只看见陆奥所带来的“光辉”而走上“陆奥”式偏激的道路?这是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值得研究的一位日本近代历史人物。

经历和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和倾向性观点,它会偏离人类的公义,这是凡人的共性,也可以归为人性的弱点,而非人性的真理(可怕的是把人性弱点归结为真理),它不分国籍。假如说,日本近、现代文明是建立在陆奥这种不择手段的基础上,并一意孤行,那么,日本(政府)带给亚洲和世界的灾难,将一如既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性格和命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