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都统衙门”略记

(2012-08-28 05:58:05)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有一位现代的近代史学者把“警察制”创建归诸于清末直隶总督袁世凯;翻一翻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期的近代史,才知道警察制是肃亲王善耆接手于当时占领军日本巡警制(此时袁世凯在任山东巡抚);再看一看八国联军先于北京占领天津的这段史实,才知道警察制在天津列强的“都统衙门”成立之初已经正式建立。

警察在古中国也具有它的雏形,那时叫“捕快”。它有两个基本点,一,保护地方官员,由官员豢养,不属于基层地方政府的公职;二,它是一种“贱民”职业——因此捕快子孙三代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现代警察具有“治安”职能,这一职能更显示了它保一方平安、保护公众而非仅保护上官的性质。

八国联军于攻占北京之前在天津成立了一个“天津临时政府”,中国近代史称“都统衙门”。都统是清军军官的职号,它应该是清末国人对当时成立的外国军政府的称呼。这个“临时政府”两年有余留存的档案,由撤防时的列强军政府交给了新上任的直隶总督袁世凯,因而这些史料得以保存。现就两个方面作一解读,以资记录。

一,列强之间关系:

任何侵略者、掠夺者在本质上都不会团结一致。侵略者占领天津时期,俄军占领了“河东”一带,那里成为了它的势力范围,因而排斥任何列强国势力的渗入。天津临时政府要在“河东”架设电话线,却遭到了俄军阿列克谢耶夫上将指令的阻止。对此,1900105日的“第49次会议”留下这样一段档案:

委员会决定致函阿列克谢耶夫上将,提请他注意以下事实:上述地段属临时政府管辖范围,并相信此事是一起误会,要求应以维护政府权威为主,避免在列强之间发生令人遗憾的摩擦事件。

列强之间“摩擦事件”经常发生,在19001224日“第85次会议上,记录了这样一句话:当委员会与所有其他当局发生分歧时,委员会只能请军事司令官裁定列入条款。记录说明了事实的存在,天津临时政府隶属于八国联军司令部。

二,列强与华人关系:

在清末数十年列强侵华史中,中国后代史评往往把“华人”的“投外”行为作了低调文字处理,这是错误的史学观在作怪。它恰恰回避了当时一般华人对清政府落后不满的史实。“汉奸”不可怕,可怕的是清政府的落后和愚顽,这是那个时代的社会脉搏。

在档案“对区长的指令”“总则”中,有这样一条:“各村的绅董负责按二十人中招募一名华捕的比例招募华捕”。这一比例可以使人想象“华捕”人数之多。“华捕”这一名词在近代史中存在了很长一段时期。旧上海著名黑道人物黄金荣便发迹于“华捕”。同时“总则”规定,对于“华籍职员”,“可在区长的权限内,对他们处以适用于华人的其它惩罚。……,向委员会有关委员作出简要汇报”。显然,它揭示的是,在同一规制内对“华捕”和“外捕”的不同“惩罚”。联系当时殖民者眼里的清朝落后和列强先进的事实,这个“惩罚”,是否就是当时华人社会的那种“犯人”酷刑呢?要知道,清朝原始的私刑式酷刑,只在1906年的“立宪”中得以明确废除。一个“适用于华人”,令人解读到的,只能是固有的低人一等和当时的被人看低一等。

1901624日“第161次会议”记录中有这样一条:“请汉文秘书向本委员会汇报,是否同意在通告中取消‘暂行管理’的字样,该提法会降低临时政府在通告对象华人眼中的威望。”

首先,这个“汉文秘书”想必是当地较有声望的士绅,否则万难当此职务;其次,他为谁而“请”?应该是他所居的片区绅商?这一条有两种解读:一,汉奸行为。由于传统“唯上”观的习性熏陶,清朝官绅商投靠列强,比外国人投靠列强政府的愿望还要强烈;二,这位“汉文秘书”在耍小聪明,他只是以此试探“临时政府”是否真的只是暂行管理而非长久统治,得到保留这些字回复以确证临时

当代世界(包括中国)历史学者认为,历史起码分两种,一是过往的事实;二是史述。第一种很难完整记录,而在第二种历史中,应该看到当代人的影子,这是一种人与血脉的传承,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在这个历史里,有现世一样的各色人物,而非仅有文化塑造的或英雄或狗熊——这是文化传统的遗憾。一种看不到当代人影子的历史,是一种“任人打扮”的历史。说得明白一点,传统文化中的所谓“借古喻今”,恰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今中寓古,(由于官本位传统)中国普通后人在历史史述中想看还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呢;而在述说古代官吏时,常被任何现世指认为借古讽今!古旧史学观常常树立褒贬典型以作镜鉴;现代史学应该不去争论历史中的好人与坏人,只要他们是一群真实的社会人,能在他们身上看到当代人的影子,我们便会认为这是一段历史血脉的真实传承。无论恶人、善人、多重性格具有性格弱点的人物,都是真实客观存在的中华民族祖先。一种缺失当代人影子的历史,只能是畸变的历史。

 

    天津都统衙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