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末改良的牺牲品

(2012-07-26 05:40:34)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武昌起义以后,袁世凯在进京之前派人刺杀了北洋新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这是一次大事件;而吴禄贞却是当时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流亡日本的改良派反对武装革命推翻清政府,他们一贯期望用最小的代价夺取政权以换取社会大动乱。1908年底溥仪登基、载沣摄政,为改良派带来了希望。他们一方面进一步推动君主立宪的社会舆论,迫使清政府改革以消弭革命;同时,与清廷高层暗中联系,试图发动宫廷政变,用最小方式获得最大收获。

摄政王载沣监国以后,载字辈年轻三兄弟载沣、载涛、载洵分别成为了执掌政、陆、海力量的清政府三大要员。军情紧迫时叩头自称不知兵的载涛担任军咨大臣并掌管禁卫军,成为北洋军元帅;载洵担任海军大臣。唯宗亲式的权力搭积木,必然勾起皇族内部矛盾。清末长期以来的权臣庆亲王奕劻虽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贪官,但焉不知权力是一个好东西?对“后起之秀”自然怨肠百结。

史料揭示,活动于澳门等地沿海的改良派与京城载涛亲信潘若海有书信来往。潘氏建议载涛,在内收抚禁卫军,在外拉拢驻扎保定的新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梁启超与吴禄贞取得联系,准备滦州起事,并用大量金钱收买禁卫军。这便是这一阶段大量南洋华侨捐款为公众所不知的去向,这为改良派分裂埋下了伏笔。

19111026日,康有为致门生徐勤密函:“适有机会,北中兵事,有熟人,亦有亲贵,欲胁以改政府”。“北中兵事,有熟人”指吴禄贞兵变,“有亲贵”指载涛。

同时,潘若海持梁启超函往见吴禄贞。《梁启超年谱长编》收录了此函:“今后之中国,其所以起其衰而措诸安者,舍瑰伟绝特之军人莫属也”。把中国“衰”与“安”的期望寄托于军人政变,这应该是梁启超灌给吴禄贞的“米汤”。119日,梁启超抵达大连,受到当地改良派官吏的欢迎,他踌躇满志地写道:“入都后若冢骨尚有人心,当与共勉大难,否则取而代之,取否惟我所欲耳!”(《年谱》。注:“冢骨”比作腐朽的清廷)

然而,武昌起义后被谕令入京组阁、准备北上的袁世凯,已经先期派毅军统领姜桂题率兵入京。同时,梁启超接到了关于吴禄贞于117日已被袁世凯密令刺死的消息。

袁世凯在19091月初被摄政王载沣借“足疾”开缺之前,便已经在朝廷立下了根基,其幕后的推手,恰恰正是庆亲王奕劻。权钱交易,是袁世凯或说所有清廷权贵攀升的法宝和不二规则,制度使然;权力争夺与密谋,是所有各派政客的“镜子”对话。神通广大的袁世凯,安得不知吴禄贞的小小伎俩?得知吴禄贞被刺,滦州兵变计划落空,梁启超仓促重返流亡地日本。

1113日,袁世凯入京组阁,即向满清新贵开刀。内阁于16日成立之际,首先罢免了载涛及其亲信的职务。126日,袁世凯还了摄政王三年前“开缺”以一记重拳,迫使载沣交出“政”印,并宣布亲贵不得与闻政事。

袁世凯组阁以后,重操故往历朝末代“养寇以自重”的小伎俩,玩清廷隆裕太后和革命党于股掌之中,何况那个对“君主”抱有希望的流亡改良派?不过这种雕虫小技,满清皇族亲贵焉得不晓?末代恭亲王溥伟对隆裕太后说:“革命党,无非是些年少无知的人,本不足惧,臣最忧者,是乱臣藉革命党帮力,恫吓朝廷。”年少亲王溥伟一语道破了“乱臣藉革命党帮力”的袁世凯行为。

清末各派政治权力争夺伎俩的含智量不高,但传统轮回中的权势者却都自以为聪明地趋之若鹜,这幕低级活剧在历史舞台上常演常盛。假如套用这么一句常用语格式:幸福的家庭大体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那么,各有不同的低智能唯我性政治权力明争暗斗活剧,绝对属于这个国家的一种不幸。

甚至,不识国家为何物的皇亲贵族向昔日的敌人、今日的改良派伸出了橄榄枝。《梁启超年谱长编》收录了蒙古贵族那彦图等人发给梁启超转达康有为的电文:“公倡议保皇,热心祖国,内外蒙藩部落,俱表同情。既因君位存亡,危在旦夕,请公等速归,共筹匡济之策。”

不赞成革命的改良派,自袁世凯执政开始,实际上认为清朝已被推翻,决计联手袁世凯以创造一个“新中国”(当时用语),因而拒绝了满蒙贵族的要求。

此正应了这么一句话:政治斗争没有一成不变的敌人,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朋友。那个时代中某一大人物吴禄贞,又会被时代何人记得他为何方神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点评康有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