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理传说

(2012-03-23 07:10:28)
标签:

杂谈

分类: 背景史评

现代考古发现,位于罗布泊地区、已存在4000年的小河墓地中,竟然出土了欧洲人种的干尸墓群。这一事实说明,人类远古时期的流动迁徙远比人类有文字以来的记录要复杂得多。对世界的了解,由于科技的同等落后,也许早期的古人不比后期的古人少多少(就像有一种声音说:印第安人祖先是亚洲移民)。

关于世界地理,西汉《史记》记录了战国末期齐国人邹衍的臆说:“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分一州,如此者九,乃有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邹衍想当然地认为“中国”有“九州”,因而“海”之外也有九九八十一分“赤县神州”,各地“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这种说法尽管属于由此及彼的臆测,但至少,战国时代的“中国”人还没有形成中国处于“天下”正中的自大心理,他们可以大胆推测“中国”之外的“九州”。

六朝时期,有道家方士托名东汉东方朔撰写《神异经》,述说“八荒”、“海外”的神异传说。

至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带来了世界五大洲地理知识。有人很大胆地认为:传教士利玛窦所说,就是中国古人邹衍的说法:

“抑余尝观司马(迁)传邹衍作迂怪之谈,列中国名山、大川、广谷、禽兽、水土所植、物类所珍,因而推及海外,人所不睹,谓中国于天下,八十一分之一耳,王公大人奇其言而尊之。顷有化外人利泰西为《山海图》,狭小中国,略与衍同。”(李维祯《方舆胜略》)

意思说,这些外国人是根据中国的地况来推测“海外”,是类似以己度人的小人心理。

有人把传教士南怀仁《坤舆图说》,说成与《神异经》“全与相合”,说这些传教士不知在哪里偷得中国古代《神异经》,因而仿造,“疑其东来以后,得见中国古书,因依仿而变幻其说,不必皆有实迹”(《四库全书提要》)。

有人干脆将“五大洲”之说,说成了沿袭、演绎邹衍之说:

“意达里亚所称天下为五大洲,盖沿于战国邹衍裨海之说。第敢以中土为五大洲之一,又名之曰亚细亚。而据其所称,第五洲曰墨瓦腊尼加洲,乃以其臣墨瓦兰(注:麦哲伦)辗转经年,忽得海峡,亘千余里,因首开此区,故名之曰墨瓦兰尼加洲。夫以千里之地,名之为洲,而以中国数万里之地为一洲,以矛刺盾,妄谬不攻自破矣。”(《清朝文献通考》)

竟敢以“千余里”之地与“数万里之地”中国并称“一洲”,笑煞了这位士大夫。

就地圆说,对于传统士大夫们来说,更是站不住脚。清朝初期钦天监杨光先说:中国自古有“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侧立之人也”,假如大地为一球体,人便会侧立、甚至倒悬,何其荒唐哉!

确实是一种以已度人的小人心理!

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未知世界的断然否定,由于中国地域相对闭塞的特点,中国自古以来,可能从未间断过;自以为的“真理”,缺乏对未知世界探索及统治者坐享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的士大夫观念。

回过头来说,自古存在的那些人类流动,只是权力世界边缘人的作为,他们无力述说他们的流徙与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仅留存的口传,也成为了荒诞不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