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示弱和缠足

(2012-02-06 07:24:27)
标签:

杂谈

分类: 背景史评

民国之前皇朝时代,女人缠足既是男人的要求,也是女人向男人示弱的表示。这是现代有学者提出的观点。这种示弱,按现代来说,就是给自己的男人留足面子。在男权社会里,女人向男人示弱,自古就有。西汉的鲍宣夫人恒少君出嫁时带来了大量嫁妆,鲍宣以为有损男人面子而不悦,恒少君便将全部嫁妆退回娘家,自己换上粗布衣裳,像平民女子一样去井边提水。《女儿经》曰:“少君汲水乡邦称”。“示弱”是古代传统社会的“妇德”。反映在长期的男权社会历史过程中,女人“缠足”与向男人“示弱”无异。“缠足是一种政治机制,它反映和存续了妇女社会心理的劣势”(李小江等主编《主流与边缘》),即劣势造就了“示弱”。

那么,传统的“政治机制”又是什么样的呢?

南宋皇族撰写的文献《世说新语》有对男人的要求,“德行第一,言语第二,……容止第十四,……术解第二十,巧艺第二十一”,这种排序正巧与对女人“四德”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相合。

在男权社会里,君王把自己打造成唯一的男人,而把僚属臣民打造成陪从侍妾一般的人物。可以想象这么一幅场景:家里的“官人”要去上朝了,妇人为其披衣戴帽,服侍周全,这“官人”在家像足了一个男人。但上朝之后,他得像家里妇人服侍他一样去服侍周全地对待那个君王。这是中国千年传统对所有上朝“官人”的要求。“士大夫个人的沉浮往往完全取决于君王个人的好恶,而君王的喜好又常是反复无常的,因此士大夫们常常患得患失——不为君王所用时盼望得到君王的垂青,为君王所用时又担心为君王所唾弃。这种心态与担心失去丈夫宠爱的妾妇的心态相似”(陈玉明《士大夫与女人的缠足》)。

士大夫向君王示弱,正与家中的妾妇向自己男人示弱相合,因而传统的史说文献、戏曲舞台上的男人大都是具有“女性美”的白脸书生。《登徒子好色赋》中的宋玉“体貌闲丽”。唐诗宋词中以“妾妇”自比暗喻对待君王态度的诗词更是比比皆是。《红楼梦》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具有女性化倾向。即使在现代,那种略带羞怯而非堂堂张扬的美少年仍是适龄女性相亲选夫的标准。这是否有古代的遗风?

西汉大儒董仲舒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为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妇为阴”,他从道义与法理上为(除去君王)所有男人的“女性化”作了定义。

中国历史皇权把男人打造成“女性化”,那么这个男权社会如何打造一个更弱的女性状态?

史说大都把女人缠足溯源至宋朝的后宫女子。就时尚而言,上层女性引领时代模仿一直是历史社会的常态;就这个时代而言,宋朝是一个面临周边民族入侵打击威胁的朝代。汉民族男权社会的积弱正是始于这个朝代。至南宋时期,缠足已经在女性社会蔚然成风。男人的“积弱”,与女人更弱的“缠足”,是很多现代学者的溯源说。

女人缠足与男人尊严的关系,大约在清末民初就有人著文阐述了。“缠足对男人来说是有尊严的生活状态,而对女人来说是知足的状态。让我说得更清楚,我是本阶层的一个典型。从小我被灌输了太多的四书五经,结果眼花背驼记忆力不强。而对古老文明来说,你要学那么多,才谈得上有知识。所以在学者中,我形象不佳,胆小,我的声音在男人中间显得娘娘腔。但是,在我的小脚老婆来说,除非我把她抱到轿子上,否则,她只有幽居在家中。对她来说,我步履英武,声如洪钟,智同圣贤,我就是世界,我就是生活本身。”(引自《主流与边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董仲舒测字
后一篇:长麟劝光绪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