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闿运劝进

(2011-08-28 07:07:19)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1915年,湘中名人王闿运(字湘绮)年已八十有三。当时袁世凯急欲称帝,便暗中召集各地名士联名劝进。王闿运“亦在被派劝进之列”。历史似乎把王闿运列入了拥戴袁世凯称帝的诸多名人行列之中。其实历史有时并不以其真相呈现出来。以王闿运耄耋年龄及对传统皇朝的习惯忠诚来说,说他赞成以一个异姓来替代旧朝,似乎不太可信,他至多明哲保身、模棱两可而已。对于一个时代强人来说,此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没有蛮力的文人谁能拦住?

王闿运的劝进书值得玩味,现抄录如下。

“近闻伏阙上书,劝进不啻万人。窃读汉语记,有云:代汉者当涂高。汉谓汉族,当涂高,即谓元首也。又明谶云:终有异人自楚归。项城,即楚故邑也。其应在公。历数如此,人事在彼,当决不决,危如积薪。伏愿速定大计,默运渊衷,勿诱过于邦交,勿扰情于偏论。”

“代汉者当涂高”,引自《后汉书.袁术传》中的谶语,后人解释“当涂高”意指“魏”,即隐指以传统历史反面人物曹操比袁世凯;“终有异人自楚归”引自明初刘伯温预言式的《烧饼歌》。这种不以诸葛亮“三分天下”式的世界时势分析而以古代“谶语”作为劝进前提,老者王闿运是否没改掉他一贯的脾性而仍有点玩世不恭?今人千万不要低估了古人的智力:迷信只能是“借口”而非前提条件,只有无知者和弱者才会无脑地盲从。在“谶语”前提下得出的结论,是否是沙漠上的楼阁?王闿运只让袁世凯自己去体味了。以王闿运的知名度,当时社会舆论称袁世凯以“俳优”(滑稽戏中逗人的小丑)笼络王闿运,聪明如王闿运者会没有听说?他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玩弄袁世凯而已。

由王闿运的劝进一例,可以联想到当时社会中诸多文化名人的“劝进”,有无此种同类表现者?在强权面前,中国文人的两面性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这种恶习,由帝王创例榜样,历代文武百官效仿不已,至为恶性循环。孙中山等革命者激烈反对,因为他们本来是袁世凯专权的对立者;同一权力体系如梁启超、蔡锷等激烈反对者,只是不谙中国传统人情世故的“愤青”,老者王闿运不为也。信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