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定海一景

(2011-04-25 12:32:56)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18407月初,英军舰船驶入舟山定海城外道头港。总兵张朝发以为英舰迷航。知县姚怀祥接到英军要求投降的最后通牒后,在官弁的陪同下,登上了英军旗舰威厘士厘号,见到了英海军司令伯麦。英方史料中,军事秘书吉瑟林记录下了姚知县的一段话:

“你们把战争施加于民众身上,而我们这些人从未伤害过你们的人。我们看到了你们的强大,也知道对抗将是发疯。但我们必须恪尽职守,尽管如此做会招致失败。”

这些话不见于清朝这个阶段的任何记载。它的孤证性和语言转换,会使人想到,这些话是否是姚氏的原话?分析如下:

第一句,姚氏可能会表达出来的。对于定海县城来说,广州及朝廷和英军的敌对,定海只是一个无辜者。英军把大清国视为一个整体,但地方官可以不这么认为。这种认知观后来在甲午中日海战以后也有反映,并成了国际笑柄。

第二句与大清国自后二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的主流思想有点不相符。大清国的为官主流思想一向自以为“天朝上国”,天下最强大的是“上国”,其余均为蛮夷。姚氏会这么说?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一,当时官方主流思想掩盖了底层官吏和百姓的真实想法;二,姚氏面对悬殊的军事实力,说了这么一句“此时此景”的实话。但“发疯”会是他的原话?

第三句表达了姚氏的为官之道,这是清朝体制内的纪律,尽管就实际情况而言,“恪尽职守”是一个值得打上大大问号的词语。

综上推论,英军秘书按照英国人的思维价值观,结合姚知县表达不清的意思,作了这么一段似乎为原话的记录。

让我们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就在前两天,定海水师瞭望到了英军舰队。总兵张朝发集结水师船只出洋巡察,自忖不敌,折帆回岸。

望着舰桅林立、众多舰炮直指海岸、舰船明显大于清军水师船只、由19艘舰船组成的铁甲舰队,岸上的清军官兵会显出惊慌莫名的神态。知县姚怀祥在双方官弁的陪同下,战战兢兢地沿着甲板走上英军旗舰。

在内心惊慌而强作掩饰的心绪下,姚氏表达出了大致为上面意思的话。而英军秘书,按照自己对双方实力的评判标准,记录了他也想表达及他理解的姚氏语录。

定海一战,九分钟毁掉了清军战船和岸炮的还击能力。张总兵中弹负伤逃往镇海后不治身亡,姚知县投水自尽,定海逃至一座空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