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末打响反传统第一枪的人

(2011-04-19 16:54:41)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严复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同时代人。当康、梁在甲午战败后的政坛上轰轰烈烈掀起维新变法思想的时候,严复只是一个在默默思索中国过去与现在、现在与将来的睁眼看世界者。假如说,康、梁的“戊戌变法”,还在试图论证中国固有文化与西学相通、寻找先贤圣人变法依据(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的目的),那么,至严复思想理论出现,则是在分析古圣先贤的错误了,说出了康有为等人绕着弯子想说而没有说的话。也即,从纯理论而言,对传统文化的叛逆,讽刺“孔孟”之学,严复是那个时代中国第一人。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说:

“夫五千年世界,周秦人所阅历者二千余年,而我与若皆倍之(五千年文明,祖先只阅二千年,我们已阅五千年)。以我辈阅历之深,乃事事稽诸古人之浅,非所谓适得其反耶!”以“世界”历史的阅历来论证泥于古人的悖论。

“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王,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其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其于为学,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

就大概而言,严复的话有一定道理,但他这种比较性词语的以偏概全视角缺陷是存在的。但是,他的极端观点,何不是清末另一种极端而导致一再被列强欺凌的对应说辞呢?严复的表述,作为朝代中人,似乎在向世人表明:大清朝非得在反复挨打中才会把落后明白无误地坦白?非得把大清朝人心撵向朝外而后快?严复实际上也承认自己的负气表达。他说:

“时局到今,吾宁负发狂之名,决不能喔咿嚅唲,更蹈作伪无耻之故辙。今日请明目张胆为诸公一言道破可乎?四千年文化,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其教化学术非也。不徒嬴政、李斯千秋祸首,若充类至义言之,则六经五子易责有难辞。嬴李以小人而陵轹苍生,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后世其用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敢为异同者,则均(一样)也。因其劫持,遂生作伪;以其作伪,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弊乃至不可复振也。此受病至深,决非一二补偏救弊之为,如讲武、理财所能济,盖易反其本而图其渐而已矣!否则,智卑德漓,奸缘政兴,虽举百废无益也。

严复的“为诸公一言道破”,有着国难临头的深刻时代性。甚至表达出了“讲武、理财”(革命和实业)都“决非”可以“补偏救弊”,原因是“反其本而图其渐而已”。按当时兴起的各种救国思想来看,“革命救国”、“实业救国”都是“末”,那么,这样的推论,严复必然会落入自我矛盾之中:“讲武、理财”不行,图其“本”又无权,自己和自己打起了架。这种自我矛盾,使严复最终沦入了共和“是大乱之道也”。

严复是清末向“五千年”贯一传统打响第一枪的人——他代表了之前和之后反省传统皇权治民术的一大批智者(鲁迅只是后来人),这是那个病体时代的特色;但他又是一个自我矛盾的回归者。民初的严复,被袁皇帝拉入了尊孔的行列。严复的矛盾,实质是揭示了:这是一个矛盾的时代,这是一个向四处冲突寻找出口的时代。严复向尊孔的回归,与同期军阀政府向专制的回归,,处于同一并行线上。笔者为这些先民们哭,中国民众是何等民族,非得像梁启超所说的:“今日中国国民,只可以受专制,不可以享共和”?历史会这么叙说:从19世纪末康有为等戊戌变法期间的借孔反孔,至后几乎整个20世纪的一百年,是学术界反思孔儒的一百年。至20世纪末,“曾国藩热”先声兴起,跨世纪后,论语说,科举议,三字经,送鲁迅文,迎孔子像,这位太上老“君”千年打造的、有孙猴一般精灵的皇道人物又不知不觉地回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