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盛宣怀奏请、清廷宣布于1911年5月的“铁路收归国有”的政策,按任何强盛时期的政府思维,应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如若要为“大盗有道”作一个对子,则曰“小贼无良”,或说“此一时彼一时也”。因为,清末的政府,已从统治能力、执政本性上成为了“小贼”。一个完全丧失人民信赖的政府,“收归”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白日抢”。
《四川保路同志会宣言》中说:“听一人私言,置全国以孤注,朝廷为亿万众集怨之府,而悍不一顾;夺商民数千万血资之产,而不许一呻。”
深知民愤的四川护理总督王人文担心“收归”得不偿失,奏请清廷暂缓接收铁路。色厉内荏的清廷一副老大面孔,撤了王人文职,换来了继任川督赵尔丰。棋子总是听主子的。两件事促使“收归”一发不可收拾。一:九月,赵尔丰诱捕四川咨议局正、副议长蒲殿俊、罗纶,招惹起了数万人大规模的集会。二:赵下令向集会群众开枪。
开枪即是拙劣之策,开枪以后还要说“理”。请看载入史册的官方布告和民众的驳斥:
布告:争路之事,乃四川好百姓迫于一片爱国忠诚。
驳: 既是好百姓,为什么开枪?
布告:争论极正当。
驳:
既是正当,为什么拿办并抄夺铁路公司一切薄据、银钱,朝廷和总督明明是强盗。
布告:他(领头者)勾结外匪,定于十六日起事。
驳:
十五日打死善良百姓,骗去绅士,才有十六日之举事。现百姓纷纷鸣不平,岂非尽是匪乎?
布告:本督念众皆朝廷赤子,受人煽惑情实可怜。
驳: 对待赤子仍是派兵争剿,……此系官逼民反。
清廷的强盗行径,成就了反清的革命党人。在反清的星星之火中,清廷普洒的不是甘露,而是汽油。四川的保路运动,遂成燎原之势,不下二十五万人,参加大起义。
清廷急忙命令曾任直隶总督、现任渝汉铁路督办端方率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此消防队员前脚走,后院即起火。武昌起义的枪声,宣告清廷的轰然倒塌。史称“铁路收归国有”是压倒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端方一去不返。史料有一则故事,说是湖北新军入川途中,听说武昌起义,众皆哄变。当时全国舆论反满不反汉,端方害怕手下人杀他,自称他家其实是汉人。但士兵谁会相信,刺杀了事。可怜端方,怕死又想做新奴才,干脆连祖宗都不认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