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似是而非的变法激进论

(2010-11-20 08:07:59)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康有为的戊戌变法失败,时人评其为太激进,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这个观点至今在某些学者论著里还会出现。笔者认为谬也。激进,不是失败的原因,也不应该被指责。当时的国人,只要是觉醒者或站在开眼看世界的国门口的士人,几乎没有一个是不激进的。这是清廷顽固守旧的强权所逼,这是列强掠夺中华民族的气焰所逼。

   常言道:击之愈烈,弹之愈高。不指责“击”者而指责“弹”者,悖理也。清末时期,寻求救国真理者几多?在中国对岸的学习速成班者几多?谁不想迅速改变当时半个世纪挨打的局面?如果谓维新改良派为激进,那么,暴力革命派则是激飞了。20世纪初民主思想勃起,掀起全国性的办报热潮,受其影响,有些底层知识者甚至自号“扑满”、“打清”,堂而皇之。且不提1903年赤裸裸者如邹容所著《革命军》,陈天华所著《警世钟》、《猛回头》,就拿轰动全国的《苏报》案主角章太炎来说,时为1903年,专制独裁者慈禧还在皇宫中悠悠然活着,这位章“疯子”竟然在《苏报》上载文指名道姓“载湉小丑”,言辞激进乎?

   维新是激进,革命是激飞,要不然清廷最稳健?换句话说,如果某些史料类书肯定了激飞的暴力革命,就不能否定激进的维新改良。两者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新生力量开出的医国药方。只要代表先进,就值得赞颂,这才是社会历史的进步因子。中国传统文化有这样一个特点:当反抗强势时,就歌颂反抗;当改良强势时,就歌颂改良;当稳健强势时,就歌颂稳健。擅长放大失败者缺点和成功者优点的自恋,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悲哀,是封建皇朝时期循环论的再生,也是两千年几乎不前进的原因所在。

   如果看问题不看实质,何异于瞎子摸象?确实,瞎子仅靠嘴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