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鸿章的人性软肋

(2010-10-28 11:54:20)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脱离政治而言,李鸿章的一生,人性中的痞子气一直在发挥作用。

   早期,在儒将曾国藩手下,痞子气成功地使得他成为了一名打手。而痞子气又决定了他与主子又抵触又依赖的关系,他离开又回到曾国藩幕下。淮军的建立,痞子气又使得他增添了霸气。他与太平军的决斗,强强相遇,列强势力的帮衬,决定了他的胜利。而他在与列强的接触中,只会让他有“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强外有强”的感觉。于是,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痞子气中增添的只能是滑头和流氓气了。妥协、抵触、回避、投靠。本性使然。李鸿章能以这种人性走上清末政坛,只能说明清廷掌权者也具有同类的本性。这是自咸丰帝以来,清廷外交上的一再表现,在李鸿章身上一一体现出来。甲午战败后,李鸿章冷居贤良寺时的一段总结,才使得他有了一点儒雅的人性。大意谓:国与国之间较劲,必须在国力平等的前提下才能起到制约作用,否则,“以夷制夷”只是自欺和自搧罢了。梁启超曰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就是用文绉绉的话点到了他的痞子气。

   如果李鸿章天上有知(愿他在天上),也会自叹笔者真正触到了他的人性软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