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鸿章的战场和商场

(2010-10-01 10:11:31)
标签:

杂谈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梁启超为李鸿章作书《李文忠公事略》,这样评述:“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惜李者,亦以洋务。”

   分析一下梁启超的评论,俗儒唾骂,鄙夫趋重,梁之重、责、惜的对象,均为李鸿章的洋务。这洋务到底出了什么差错?

   提倡洋务,运动洋务,总体是为了提升国力,这本不应该有错。

   从洋务的结果来看,李鸿章辛苦三十年,“三十年所蓄、所养、所布画,烟消云散,贻如昨梦。”南洋海军为法国人所毁、北洋海军为日本人所毁。别说是李鸿章这样的朝廷命官,就是普通人一生三十年的成绩化为灰烬,旁人都会感叹嘘唏不止。而这北洋南洋海军,名为李鸿章一手创办,实为朝野上下、全国民众花费了人力、财力、物力的共同财富,即民脂民膏。安得不骂?

   从洋务的过程来看,李鸿章“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这虽为梁启超一人的评语,全国的士大夫,安能不识?抓错重点,进入歧途,也许结果早已注定。既然很多士大夫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李鸿章本人焉能不知?封建专制皇权下,李鸿章以“裱画匠”心态搞着洋务,明知这样的洋务不能强国还竭力为之,徒体面、政绩而已。讲体面政绩而不顾也不能顾实质,李鸿章则是害人害己了。安得不骂?

   尽管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李鸿章洋务的失败,但还有“鄙夫所趋重”,梁启超“惜”之“重”之,动机各异。“鄙夫趋重”是为“政绩”为“利益”?梁启超“惜”之“重”之,则是感叹李鸿章的“政绩工程”尽管化为乌有,但像李鸿章这样有所建树,为国尽力的朝廷命官,少之又少。也许,失败的结果,不在李鸿章一人,而在李鸿章站立的这块被封建专制观念浸染的土地上。这是那个时代明智者早已指出的。

   李鸿章的“战场”失败了,那么他的“商场”呢?梁启超评论“李鸿章所办商务,亦无一成效可睹者,无他,‘官督商办’一语累之而已。”假如说,军务的失败,能以“爆炸”而被人亲眼目睹,那么商务的失败,可能会更惨。因为这种失败仅以商场中一个一个商人的失败为标志,而有失败者必有胜利者。商业的牟利性使得商人只见赢者不见败者。在这样一条注定失败的甬廊里,商人如鲤鱼过江,摩肩接踵,甚至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这里,不得不提到李鸿章曾评说日本明治维新之语:“日本摹仿泰西,仅得形似”,这是否是李鸿章的自说自话?梁启超评李鸿章的洋务:“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其适形其丑,终无所得也固宜”。不管李大人如何自以为是大人、如何漠视、藐视对手,大智者恰恰在对他作这样的断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清末开篇
后一篇:人才偶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