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和“枪”的作用,历来有很多高论。任何一种只强调一方的高论,都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似是而非和最终是“矛”和“盾”的谬论。即令是首倡洋务者如曾国藩也说:“攻守之要,在人而不在兵。”清末大学士倭仁也说:“立国之本,在人心不在技艺。”著名洋务理论家郭嵩焘在出访英国途中写信给李鸿章:“兵者末也,各国创制皆立国之本也。”曾随李鸿章去日本签《马关条约》的马建忠说:“求强者得民心为要。”
其实,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必须是首尾一气,众志成城。“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每个成大事者稔熟的法则。维系人心之“术”,也有历史的发展阶段。蒙昧时代,迷信,乩卜是“术”;封建时代,盲从,愚忠是“术”。一个腐败的封建政府,一个四分五裂的官僚体制,是没有资格说“人”的因素的。所谓“落后要挨打”,其实“人心的落后”才是第一位的。在这里,我丝毫没有贬“兵”和“技艺”,两者必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且,强调“人”的因素,隐含着“人心”的提高。中国必须走出百姓被愚弄、奴化、欺骗的千年封建文化时代,必须走出“愚忠”、“盲目服从”的人心落后时代。强调便意味着“建设”。
中国经过千年愚昧的封建时代,更需要建设一种坦荡、光明、积极向上、公平舒坦的人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