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方文字新考(九):关于“倗霸”族群的争议

最近关于鬼方文章,又有网友给我短信,如:“看了鬼方的论证 我觉得先生还是应该以谦虚为主 易经里也说谦卦任何引申的卦象无任何不好
先生何乐不为呢 动不动把反对者说成“学贼” 那是党的统一战线没有学完善。
”“谦和一点有助于观点被更多人接受。把骂战的语气带到文章里,会让很多潜在的受众产生反感。对你叫骂的人是极少数,更多的人其实并没有执念。”感谢几位网友的谆谆教诲。“把骂战的语气带到文章里”,也是基于一些人长期的攻击辱骂造谣,令人愤慨而导致。本篇,我争取用平和语气论述一下目前关于考古发现倗霸族群的几种观点。

一 倗国为"媿姓狄族""怀姓九宗说"
(1)韩巍
2016年12月16日至18日厦门大学历史系召开「中国古代丧葬礼制青年学者研讨会」,其专辑论文中,有署名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教授韩巍的一篇文章《横水、大河口西周墓地若干问题的探讨》。在这篇文章中,他对倗国为怀姓九宗说和持相反意见人的观点做了概略性叙述。韩巍自称,2006年横水墓地发掘简报公布之后,他就较早指出倗氏为隶属晋国的“怀姓九宗”之一。其理由无非还是那老一套,即根据传世倗仲鼎铭文证倗国为媿姓,媿姓就是怀姓九宗。这些理由已被本博驳斥,根本不成立。韩巍其原文写道:
- 传世器有倗仲鼎(《集成》2462),铭文曰:“倗仲作毕媿媵鼎”,足以证明倗氏为媿姓。媿姓为春秋时期活动于晋南地区的赤狄部族之姓。自王国维以来,学者多认为媿姓源出商代的“鬼方”,而《左传》定公四年唐叔虞受封时领有的“怀姓九宗”就是媿姓。因此李学勤、韩炳华、李零、张天恩、刘绪、田伟等学者先后指出倗氏乃“怀姓九宗”之一,这一看法目前已获得大多数学者的支持。
- 另一派认为倗、霸属于唐叔虞受封时领有的“怀姓九宗”,为晋国之臣属,张天恩、刘绪、田伟等学者均持这种观点。其理由除倗氏为媿姓,与“怀姓九宗”相合之外,还有横水、大河口两处墓地的规模偏小,距离晋都太近等。张天恩先生认为横水和大河口都属于晋国卿大夫的采邑墓地,“充其量为晋之附庸”。田伟也赞成“卿大夫采邑说”,指出倗、霸都不是独立的诸侯国,因此不能称为“倗国”、“霸国”。
- 至于“倗伯”和“霸伯”,很可能是并没有从周王室获得诸侯国的资格,故其国君按照宗族制度的习惯称为“伯”,其说甚是。“倗伯”、“霸伯”从称谓上讲近似于外服的“邦伯”。
韩巍为了想证明倗国不是独立诸侯国,竟然这样解释一上博收藏鼎铭文:
-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鼎,传出曲村墓地,铭文曰:“晋侯命追于倗,休有擒。”晋国军队可以自由出入倗氏的领地,这正是晋国对倗享有主权的体现。因此我主张倗、霸不应称为“国”,而应称“倗氏”、“霸氏”。说西周时期晋国的疆域向南不过绛山,恐怕也是不符合史实的。
另外一个方面,韩巍又不得不承认与倗霸怀姓九宗说相矛盾的地方:
- 如果倗、霸两族属于被征服的当地土著,那么墓地中应该会有周初甚至晚商时期的铜器墓。而目前所见情况恰好证明,倗、霸等“怀姓九宗”原先应该并非定居在当地,很可能是与晋国同时迁入的。
- 不过从横水、大河口两处墓地出土的很多铜器铭文看来,倗氏、霸氏与周王室、畿内世族和其他诸侯国有密切的政治往来和通婚关系,这种现象即便在西周诸侯国的铜器铭文中也并不多见。对于将倗、霸认定为独立封国或畿内封君的观点来说,这是一个有利证据。我原先也曾认为倗氏、霸氏所属的“怀姓九宗”是晋国的附庸,但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铜器铭文将我引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仅仅将“怀姓九宗”简单视为晋国的臣属还不足以充分揭示其特殊地位。
在这里韩巍不去反思怀姓九宗说的问题,反而想要去拔高怀姓九宗的地位。
(2)张海
对于张海这个人,我仍然要说是十分反感的。缘起是因为某论坛有个属于C3系的“隔壁老王”(曲阜孔姓有C3系的“隔壁老王”很象是真的),隔三差五出来造一次谣,说倗国是鬼方,“李家崖是Q1a1”(迄今并无任何李家崖的古DNA报告,所以我说他是造谣)。后来我发现“隔壁老王”造谣逻辑可能是出自张海。上篇文章中,本人恶毒骂了张海,其从河北师大硕士毕业后,摇身一变又成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殷都学刊》2015年
第2期发表张海《商周时期的鬼方、媿姓族氏及其华夏化》一文 ,实质就是他2008年硕士论文经过修改后的发文。
王国维考证鬼方位于周之西北二垂,这位张海同学既然引用王国维说怀姓九宗是隗姓,又不知哪来一根筋,不承认王国维对鬼方位置的考证,一口咬定鬼方在晋南。而晋南是农业区,于是他又不得不否认鬼方是游牧民族,说鬼方实际是农民。因为从考古文化上,内蒙河套地区朱开沟和陕北李家崖文化被认为是鬼方游牧文化,他又意淫鬼方从李家崖迁到晋南。所有这些都没有任何证据,完全是他一口意淫。其意淫目的是啥呢,就是想把位于晋国核心区的倗国说成是鬼方。
在其硕士论文中,他把媿姓就认作是怀姓九宗的总姓氏,所以他声称,古代金文中出现有媿字铭文的復氏、㝬氏、宝氏都是怀姓九宗。但可能他自己后来发现不能自圆其说,因为这些媿姓国可能不仅仅分布于山西南部,復国可能在河南南部,宝国可能在山东。于是在其2015年修改论文中,又声称復氏、宝氏不属于怀姓九宗。张海同学否定了自己硕士论文中其他几个媿姓国为怀姓九宗说,但仍然坚持倗国为怀姓九宗。最后他还不得不承认金文中所出现的媿姓诸族氏,皆是西周时期中高等级贵族。他也不想想,这么多与姬周通婚的媿姓高等贵族竟然都是商周宿敌鬼方?他无法自圆其说,又来个媿姓族氏已基本周化(或曰华夏化)。为了把倗国说成是鬼方,这个张海同学可真够忙够累的:
- 倗国在晋南啊,他就意淫鬼方在晋南,不承认王国维以及众多学者对鬼方位置考证;
- 考古文化上的李家崖鬼方文化是在陕北啊,不在晋南啊,他就意淫鬼方从李家崖迁徙到晋南。
- 传统上认为鬼方是落后游牧民族啊,而晋南地区只能是农民啊,他就否认鬼方是游牧民族,说鬼方是农民,而且文明程度很高。
- 金文铭文中可见媿姓国都是中高级贵族,且可能分布于东方山东、河南南部甚至湖北,这与怀姓九宗的晋国臣民位置和身份不都符合啊,他一方面没奈何把復氏、宝氏这些媿姓国排除在怀姓九宗之外,一方面又意淫鬼方已经华夏化了。这么快鬼方这华夏化就能化成中高级贵族吗?要知道周初的贵族等级制度很严格的,楚王族为周推翻商出了很大的力,就是因为亲缘远,最后就只封了个最低的子爵。与周人宿敌的土著鬼方这么快就成了周王朝的中高级贵族?意淫都没有一点基本常识。
二
倗国"媿姓狄族""非怀姓九宗说"
韩巍在其文章中,也介绍了另外一派的观点,认为倗国是独立小封国,这种意见实际上否定了倗、霸为“怀姓九宗”的可能,其原文写到:
- 一派认为倗、霸皆为独立的小封国。其根据主要有以下几点:两处墓地的最高等级墓葬无论是规模还是出土器物都已达到诸侯的级别;倗、霸之君皆称“伯”,是五等爵中的第二等爵称;出土铜器铭文显示,倗、霸与周王室、畿内世族及其他诸侯国有广泛的交往和通婚关系。应该说这些根据都有一定道理,但其不好解释的一点,就是两处墓地与天马——曲村晋都遗址的距离太近;前者直线距离仅20余公里,后者则更近。主张这种观点的学者提出西周早期晋国的疆域向南不过绛山,局限于曲沃、翼城及襄汾的河西部分这一带。吉琨璋、宋建忠、田建文、马保春等先生还认为倗君称“伯”,属于王畿范围之内的封国,西周早期晋南地区王畿与外服诸侯的分界线应在绛山——峨嵋岭一线。这种意见实际上否定了倗、霸为“怀姓九宗”的可能。
在李建生2014年4月的《絳縣橫水M2倗伯墓銅卣銘文研究》文章中,同样把倗国说成是“媿姓狄族的某一支系”。但其在2014年12月的《“倗”、“霸”國家性質辯證》文章,认为倗霸属于独立封国,不属于“怀姓九宗”,其列出了好多条理由,比如:
- 大河口、横水两墓地铭文显示周王室大臣与霸、倗往来关系是直接的。如果说倗、霸是晋的附属国由晋国监管,周王的使臣到霸、倗聘问不可能绕过监管国,周王的使臣没有监管者晋侯陪同参与可能吗?周王室对倗囯管理是直接的关系是直接的,倗是独立诸侯囯家。
- 霸国与戎发生战争,说明霸国有武装力量,有独立性的政权机构,请问“怀姓九宗中的两宗”能单独与戎进行战争吗?
- 大河口墓地M1017 、M2002 铜器铭文有“霸伯博戎”,却不见晋侯出手相助,霸伯大捷于戎仍不見晋侯。
- 横水墓地M2158:81有芮伯作王姊盉,M2158:148为芮伯作倗姬簋。芮伯为下嫁倗伯的“王姊”作媵器。此时的晋侯不应该有点表示吗?请问西周王朝鼎盛时期周王姊妹能绕过晋侯下嫁“晋卿”或“怀姓九宗’中的两宗”吗?
- 大河口墓地M1017出土霸伯豆:“霸伯作太庙宝尊彝其孙子万年永用”。“太庙”是朝廷和国家政权的象征,它是囯家政治、宗教的中心,只有独立的诸侯囯家才享有太庙。霸伯为其自己国家太庙作礼器,足以证明霸是独立的诸侯国家,他不依附于任何大囯直属西周王朝。 “晋卿” 是晋侯的属臣,而“怀姓九宗中的两宗”是周王封于晋的“国人”,他们不可能享有“太庙”。
- 大河口墓地M1、M1017,横水墓地M2158、M3250早期大墓与同时期的北赵晋侯墓地M114、M9相比较(墓道除外),随葬青铜礼器、玉器、兵器其数量、质量均超过晋侯墓地。请问此时畿外晋国之属臣“晋卿”或晋国之属民“怀姓九宗中的两宗”能有这样规格吗?
- 《左传·隐公六年》“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怀姓九宗之五正:顷父、嘉父定居住于翼,翼当时晋之国都。居住在晋国国都的“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怎么不居住在“倗”、“霸”呢?
- “伯喜父肇作倗母宝簋”是晋国与倗国诸侯国之间通婚的見证,而“倗母”并非“晋卿”或“怀姓九宗中的两宗”之女。
- 金文、考古资料、先秦文献中未見倗、霸是“某晋臣的采邑。”未見霸、倗是“天子所命之晋卿”,也未見他们是“怀姓九宗中的两宗,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们是“晋国的附庸”。
- ......
这样李建生也就开始否定王国维所指《国语》中隗是“怀姓九宗”说,其文说:《国语》中将“隗”与其它32个国族并列,“隗”是指隗姓封国,而不是指晋国之属民“怀姓九宗”。实际上王国维就那么“殆指”一句话,没有考证。“殆指”意思是大概指,就是猜测,就是说王国维自己都不确定的东西,结果被当今一些学者当成了定论的东西。
最有意思的一点,关于对上博收藏西周鼎铭文的解读,李建生解读与韩巍解读意思正好相反,一个说不敢进入倗国境内,一个说可以自由进入:
-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置回一件西周鼎,“晋侯命口(该字为人名,破损不好辨认)追于倗,休,有擒”即晋国的军队追杀敌人,到了倗国边境时停了下来。印证了晋国与倗国之间存在着相对独立的关系。
可见,李建生和韩巍为了证明各自的观点,对同一个铭文做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该信谁的?
我只能说,信砖家,你可以得永生是吧?但李建生所举倗霸为独立封国的证据还是蛮强大的。
三
倗霸为晋国公族说
(1)卧马先生 霸伯为晋文公说
砖家对同一个铭文都能做出截然不同的解释,民科是不是也能来解读铭文?最近,一位叫卧马先生的网民发表了系列文章,出语惊人,他声称:近日因为研究青铜器铭文,破译黎城县出土的《黎候壶》和翼城县大河口出土的《鸟盉》、《霸伯尙盂》、《霸伯盘》、《霸伯簋》等系列铭文。作者认为仅仅根据几个带“伯”字铭文,就臆断存在倗国霸国是不足为证的。在古晋国之中卧榻之侧的翼城县绛县曲沃侯马之交的晋中腹地,历史上果真会存在霸国倗国楷国之说,从疆域地理历史上都是令史家非常质疑的。《百家姓》中找不到“倗姓”,在姓氏传承上没有倗姓记载。横水镇倗国墓地周边没有以倗为名的村落,整个山西省运城市绛县乃至全国范围内找不到倗的传承踪迹。如果真有倗国的话,即使是倗国灭亡,倗姓是不会消失。今人不知道古有倗国霸国可以理解,但2500年前著《左传》的左丘明和2100多年前写《史记》的司马迁等史学大家不可能都没听说过也不知道倗国霸国而只字不提?所以自山西考古专家的“倗国说”论定以来颇受各界质疑。
作者根据倗伯簋、倗仲鼎、倗季凤鸟等青铜器,认为倗父倗母有四子:伯仲叔季。由“倗父四子”联想起晋国历史上以“伯仲叔季”四族著称的铜鞮伯华、叔向、叔鱼、叔虎的“羊舌四族”。作者发现了系列证明羊舌家族夏姬与倗与所谓的“倗伯倗国”有关的系列重要证据。绛县“横水倗国墓地”与曲沃县“羊舌晋候墓”出土的文物文字考古发掘,与晋国“羊舌四族”家族历史吻合,确载夏姬赐婚嫁女的青铜卣铭文等证据,形成证明绛县“横水倗国墓”及曲沃县“羊舌晋候墓”为葬于封邑的“羊舌四族家族墓”的文物、历史、地名传承等符合三重证据法的完整证据链,来自地下出土文物的青铜器铭文及千年传承的地名传承等证据确凿无疑。
因为其文章还在连载中,本博不便评论。但曲沃、绛县、翼城,这是晋国核心地区,横水M1、M2都出土了五件一套的铜甬钟,这是晋侯才享有的随葬品。这是倗霸为晋国公族,霸伯为晋文公说的有利证据。
(2)Hanhe
M2158墓主为曲沃庄伯说
网友Hanhe有大致类似观点,认为不存在倗国霸国。他认为“倗国”墓地中M2158墓(最高规格八鼎两簋墓)的墓主实际上是曲沃庄伯(前731年—前716年在位),他是晋武公的父亲。而M1的墓主“毕姬”就是M2158墓庄伯的女儿,M2墓主则是失封后的毕氏。
考古界公认横北M1墓与晋侯M92同期,国内仅有的四件青铜鸟尊,分别出自晋侯墓、大河口墓、横北墓、三晋赵国墓。“太庙用品——鸟尊,分别在曲沃、翼城、横北及此后的赵国墓中出现,而且全国仅有这四件。正常人都会联想到它们对应同一支人口。”从陶鬲形制,也可以佐证横北、大河口墓与周王室、晋侯属于同一族系,均在曲沃代翼时期。
晋国考古的难言之隐:晋国大、小宗的地盘历来是清楚的,他们把其中的大墓,都分配给“怀姓九宗”、“戎狄”,真正的主人墓却找不到!西周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完美、强大。东周也算不上礼崩乐坏,春秋才是姬周王族的辉煌时期(西周时的文字还处于演变之中,春秋时期就成熟了)。经过战国、秦汉的兼并与融合,才形成了今天的汉民族。
其实从横水北所谓倗国墓地、大河口所谓霸国出土的周人国君级文物上,就可以很轻易排除倗霸与鬼方戎狄的任何关系,然而学术界却被王国维没有考证的一句话所束缚,限于无法自圆其说的难堪困境中,还不愿意面对事实,犹做困兽斗。专家学者们,你们能不能正常一点思维呢?你们能不能从考古事实出发象正常人那样去说话呢?经文典籍和前人观点是需要用考古事实证据来做证实或证伪的,而不是反过来。
对于有些人纠结的墓葬方向等一些问题,其实可以从左丘明《左传·定公四年》中的记载看出端倪,原文:“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对于这个“疆”字,有不同的解释,多认为这个“疆”同强,意为强迫、强制。通俗地说,在不同地方,周人施行的制度是不一样的。在唐叔虞封地,“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大家能读懂出什么吗?
参考文章:
- 韩巍:横水、大河口西周墓地若干问题的探讨,專輯2016年12月16日至18日廈門大學歷史系召開「中國古代喪葬禮制青年學者研討會」
- 张海,《殷都学刊》2015年 第2期,《商周时期的鬼方、媿姓族氏及其华夏化》
- 张海,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怀姓九宗研究》
- 李建生,2014年12月,《“倗”、“霸”國家性質辯證》,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 李建生,2014年4月,《絳縣橫水M2倗伯墓銅卣銘文研究》,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 王国维,《观堂集林卷第十三·鬼方昆夷猃狁考》
- 卧马先生(李敦彦),2017年11月新浪博文,发现羊舌四族夏姬文字密码
揭开羊舌墓“倗国”考古大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