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王朝和吉萨三大金字塔


(飞机航拍)
第一座金字塔是埃及第三王朝的左塞尔(芈服)法老命令伊姆荷太普(班)建造的,是把传统的玛斯塔巴墓葬叠加起来形成阶梯式金字塔。从第四王朝开始,金字塔四周才改为平滑角锥体,而完成这一改良的法老是第一任法老斯尼夫鲁(陆终),他建造了三座金字塔(可能还有第四座)。第一座是在美杜姆(Meidum),建造初期是传统的阶梯金字塔,后来将各阶梯填平,成为一个角锥体的金字塔,这一设计造型称为后世金字塔的模板。斯尼夫鲁(陆终)又在代赫舒尔(Dahshur)建造了一座真正的角锥体金字塔,这座金字塔开始建造时很陡,四壁倾斜角过小,建造过程中设计师发现这样倾斜的角度使金字塔可能倒塌,于是修改为比较大的倾角(53度),这一角度也成为后人的标准,这座金字塔称为“弯曲形金字塔”。斯尼夫鲁(陆终)可能对此不满意,于是就又在代赫舒尔建造了第三座金字塔,一座真正角锥体的金字塔,从而完成了从阶梯式金字塔向角锥体金字塔的转变。因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是有个清晰的探索发展过程,不是外星人的神话。
最大的金字塔也是第四王朝时期建造的,是第二任法老胡夫(昆吾)完成的,他的金字塔汉名叫昆仑,昆仑文化影响汉文化几千年。在胡夫金字塔内一间墓室墙上留下了修建工头的记号,同时也留下第四王朝胡夫法老的椭圆圈名字的墨汁涂鸦,这些墓室从修建好之后就一直被密封,直到19世纪才第一次打开,因此胡夫名字的墨汁涂鸦给出了最坚实的证据,证明这个金字塔确实是为胡夫修建的。2013年发现的管理文档更是证明吉萨大金字塔是在胡夫统治时期修建的,这就无可更改地把胡夫与这座伟大建筑联系在一起。
胡夫金字塔(昆仑)不仅仅是一座金字塔,而是在主塔周围还有数个小金字塔,安葬胡夫的妻子、母亲女馈以及其他贵族,在金字塔旁还有供建筑工人生活的村落。据希腊人希罗多德说,金字塔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平均每块重约2.5吨,修建胡夫金字塔共用了30年的时间,每年动用人工10万多人。胡夫(昆吾)的儿子哈夫拉(苏醒)则修建了埃及第二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旁边斯芬克斯像的建造者可能是胡夫(昆吾)的另一个儿子雷吉德夫(董康)修建的。在昆仑和苏醒金字塔旁边都发现有船坑,太阳船在古埃及法老死后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法老可以乘船巡游。现代中国民间还有一些与船有关的文化,比如春节期间的舞狮子、模拟划船等民俗表演应是古埃及人(华夏先民)这一文化观念的反映。第四王朝法老谢普塞斯卡弗选择放弃修建金字塔,而重新修建传统的玛斯塔巴墓葬,之后,金字塔的修建迅速衰落,到新王国时期完全停止,可能也反映了文化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