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文化可能为苏美尔人远东殖民第一站

标签:
杂谈 |
分类: 苏美尔文明起源 |
此篇是博文《 挑战专家:凌家滩遗址是苏美尔人的远东殖民地》自然衔接。
河姆渡遗址是浙江省余姚市1973年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遗址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是当时罗江公社村民偶然发现的。经过考证,这处遗址最深的第四文化层历史在距今6000年到7000年之间。由于该遗址是周边同一类型、同一年代发现遗址中最早发现的,因而这一类型的遗址所代表的史前文化被统称为河姆渡文化。

关于河姆渡文化,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 文化年代与遗址区
目前,遗址发现地建有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和遗址还原区。2008年,博物馆和遗址还原区免费向公众开放,现在都变成了挣钱的工具。下午我只好免费逛了下网上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颇有很多收获!下面收集的河姆渡文化图片除最后一张来源于新闻报道外,其他均取自于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应该不会有假!
下表显示河姆渡文化年代和遗址区,河姆渡文化大约从7000年前到5000年前,延续2000年。而这段时间也正是西亚苏美尔文明早期辉煌阶段。其中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鲻([zī])山遗址、傅家山遗址都可以追溯到最早的第一期文化期。

2 遗址位置特点
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到宁波之间。其东北是杭州湾和舟山群岛。下图显示河姆渡遗址、良渚遗址和凌家滩遗址的地位位置:

当我从Google地图上放大河姆渡所在位置,发现河姆渡遗址的北边的那座山非常像一头牛:

河姆渡文化在姚江流域的几个重要遗址,如河姆渡、鲻山、田螺山等都沿着山麓(“牛背”)的古湖泊边缘分布,下图为田螺山遗址出土的牛头:

继续放大地图,可以看到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精确位置,另人惊奇的是,与凌家滩遗址位于一个“睡佛”旁边一样,河姆渡遗址旁边一座较小的孤立小山也非常像是一个侧卧的人,也象一个人骑在北边的牛身上:

继续放大地图,可以看到河姆渡遗址正对的“人头”处又象是一个正在打坐的更小的人形,人脸正注视着河姆渡博物馆所处的位置,这真是鬼斧天工了:

(点击图可放大看更清晰)
3 河姆渡文化的苏美尔文明特征
遗址中发现的骨哨和陶器表面各种形状的雕刻保留了许多重要图案证据。大量发现的象牙雕刻和玉器中出现太阳和鸟的形象。其中最著名的是“双鸟朝阳”象牙雕刻。这一文物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成为河姆渡的标志之一。
(1)苏美尔文明国徽:鹰翼太阳轮,双头鹰
这个问题在之前相关博文和《 苏美尔双头鹰在东西方两个方向的传播》一文中都有讨论。
下图苏美尔文明双头鹰图案:河姆渡文化一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下图同样应该是双头鹰+太阳轮图案,右边有破损:河姆渡文化二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象牙材质。

(2)苏美尔文明:生命之树
苏美尔文明的“生命之树”竟然在河姆渡也有大量反映:
下三张图均为河姆渡文化一期,河姆渡遗址出土,刻于陶块或砖块上:



令人惊奇的是上面三张图反映的“生命之树”从苏美尔早期的框架形式到后来的象真树的形式竟然全都有了!其中中间第二张陶块上的“生命之树”与三星堆的青铜“生命之树”也非常相似(参见:《 三星堆的“鹰翼太阳轮”和“生命之树”》。
下面是凌家滩的“生命之树”与中东美索布达米亚平原的生命之树对比:

(3)苏美尔人的帽子?
下面这个帽形器为河姆渡文化二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与苏美尔人的圆帽真是像啊!


(4)河姆渡人的权杖?
下图为塔山遗址出土的类似权杖东西

与凌家滩和中东地区类似器物对比:
4 河姆渡文化与凌家滩文化出土物对比
(1)玉勺
下图:河姆渡文化二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凌家滩遗址出土玉勺:


(2)管形玉珠:
河姆渡文化一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凌家滩遗址出土:

(3)玉璜
河姆渡文化一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凌家滩遗址出土:


(4)玉玦
河姆渡文化三期,塔山遗址出土:

凌家滩遗址出土:

(5)石斧
河姆渡文化四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凌家滩遗址出土石斧和玉斧:



(6)猪
河姆渡的猪和凌家塘的猪外形非常相似,似乎猪的品种也相同。
陶渚:河姆渡文化一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猪纹圆角长方钵:河姆渡文化一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凌家滩遗址出土玉猪:

(7) 陶器
鸟形盉([hé]): 河姆渡文化二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凌家滩遗址出土:

从以上对比看,河姆渡文化与凌家滩文化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文化应该是同一个源头。我已经论证凌家滩当为苏美尔人在远东的殖民地,那么显然河姆渡也是!
5 谁才是真正“中华第一凤”
下图是被专家们大吹的红山的“中华第一凤”,可参考相关新闻:《内蒙新石器时期陶凤杯“中华第一凤”》或《多彩的赵宝沟文化》。

然而比红山文化更早的河姆渡文化有非常相似的鹰形豆,参见新闻:《傅家山遗址,河姆渡文化的又一原始村落 我市考古又有重大发现》。下图为傅家山遗址出土的鹰形豆:

5 为什么河姆渡能成为苏美尔人殖民远东第一站
此前多篇博文论述从安徽凌家塘到辽宁红山的中国东部沿海新石器文化带均为苏美尔人开创的远东殖民地。而河姆渡的时间应该为最早,比红山、大汶口、仰韶文化都要早。结合河姆渡文化一期出土有苏美尔文明最早期的框架形式的“生命之树”以及双头鹰图案看,河姆渡文化可能是苏美尔人在远东开辟殖民地的第一站。那么苏美尔人走海路迁徙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那么苏美尔人为什么选择在杭州湾这一带登陆呢?有一种现象叫北纬30°线。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以及美洲墨西哥(其实都是古华夏族所创建),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在这条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不管是巧合还是冥冥注定,北纬30°线都是一条能引起人们极度关注的地带。而河姆渡和凌家滩恰恰都位于在条线上。

其实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
其实自从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势力开始大规模进入东方世界之始,舟山群岛附近就是西方殖民者一直要争夺的战略要点。它是东西方之间的联系重要通道,说明当时舟山作为东西方两个世界碰撞、“两种文明”冲突的前沿岛屿,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西方许多外交家、旅行家、航海家、科学家、商人、殖民军和传教士,把舟山当作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和通道,并且撰写了大量游记、回忆录和信札等文本, 记载舟山的风土人情以及在舟山的见闻和感受,旨在向西方传达舟山的形象及中国的形象
舟山群岛在中西交往中逐渐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贸易口岸。早在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就占据了双屿港,它一度成为东亚最繁华的国际贸易中心;在19世纪中叶,英国曾占领定海,并宣布它为自由贸易港。实际上英国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要夺取的主要战略目标是舟山而不是香港。但在占领舟山后陷入困境,才不得不退出舟山而强占香港。(参见 舟山 英国侵占的第一个中国岛屿)。2013年1月23日,由国务院批复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最大亮点是:在2025年左右,舟山群岛全境实施自由港政策。“舟山群岛的自由港之梦”再过十多年就要实现。
参考:
《 “中华第一凤”的源流》
《 挑战专家:凌家滩遗址是苏美尔人的远东殖民地》
《 苏美尔双头鹰在东西方两个方向的传播》
《 三星堆的“鹰翼太阳轮”和“生命之树”》
《 从红山与凌家滩玉器对比看红山文化区同为苏美尔人殖民地》
《 八芒星与太阳崇拜》
河姆渡遗址是浙江省余姚市1973年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遗址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是当时罗江公社村民偶然发现的。经过考证,这处遗址最深的第四文化层历史在距今6000年到7000年之间。由于该遗址是周边同一类型、同一年代发现遗址中最早发现的,因而这一类型的遗址所代表的史前文化被统称为河姆渡文化。

关于河姆渡文化,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 榫卯结构建筑:经过发掘证实,河姆渡遗址居住的史前先民采用干栏式建筑作为房屋。在房屋建造过程中,发现大量榫卯结构证据。这就要涉及到榫卯结构起源之争了,需要先在这里说明一点的是,苏美尔人最早擅长的建筑就是木结构的房子。对建筑问题,我以后再专题论述,给那些石头质疑派给以答复。
- 水稻起源之争:在遗址中发现大量稻谷和骨制农具骨耜。这一发现证明河姆渡先民具有种植水稻的能力,打破了先前水稻起源于印度的学说。
- 饲养家畜:发现的家畜遗骨证明当时能够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 纺织:遗址中发现陶制纺轮,证实当时已能纺纱织布。
- 造船技术:遗址中还发现8支木桨。尽管没有发现船的遗迹,但是,在遗址中出土了一只微型陶制独木舟模型和大量水生动植物和海洋鱼类遗骸。这些都证明古河姆渡人已经能够制造船只。
1 文化年代与遗址区
目前,遗址发现地建有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和遗址还原区。2008年,博物馆和遗址还原区免费向公众开放,现在都变成了挣钱的工具。下午我只好免费逛了下网上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颇有很多收获!下面收集的河姆渡文化图片除最后一张来源于新闻报道外,其他均取自于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应该不会有假!
下表显示河姆渡文化年代和遗址区,河姆渡文化大约从7000年前到5000年前,延续2000年。而这段时间也正是西亚苏美尔文明早期辉煌阶段。其中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鲻([zī])山遗址、傅家山遗址都可以追溯到最早的第一期文化期。

2 遗址位置特点
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到宁波之间。其东北是杭州湾和舟山群岛。下图显示河姆渡遗址、良渚遗址和凌家滩遗址的地位位置:

当我从Google地图上放大河姆渡所在位置,发现河姆渡遗址的北边的那座山非常像一头牛:

河姆渡文化在姚江流域的几个重要遗址,如河姆渡、鲻山、田螺山等都沿着山麓(“牛背”)的古湖泊边缘分布,下图为田螺山遗址出土的牛头:

继续放大地图,可以看到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精确位置,另人惊奇的是,与凌家滩遗址位于一个“睡佛”旁边一样,河姆渡遗址旁边一座较小的孤立小山也非常像是一个侧卧的人,也象一个人骑在北边的牛身上:

继续放大地图,可以看到河姆渡遗址正对的“人头”处又象是一个正在打坐的更小的人形,人脸正注视着河姆渡博物馆所处的位置,这真是鬼斧天工了:

(点击图可放大看更清晰)
3 河姆渡文化的苏美尔文明特征
遗址中发现的骨哨和陶器表面各种形状的雕刻保留了许多重要图案证据。大量发现的象牙雕刻和玉器中出现太阳和鸟的形象。其中最著名的是“双鸟朝阳”象牙雕刻。这一文物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成为河姆渡的标志之一。
(1)苏美尔文明国徽:鹰翼太阳轮,双头鹰
这个问题在之前相关博文和《 苏美尔双头鹰在东西方两个方向的传播》一文中都有讨论。
下图苏美尔文明双头鹰图案:河姆渡文化一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下图同样应该是双头鹰+太阳轮图案,右边有破损:河姆渡文化二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象牙材质。

(2)苏美尔文明:生命之树
苏美尔文明的“生命之树”竟然在河姆渡也有大量反映:
下三张图均为河姆渡文化一期,河姆渡遗址出土,刻于陶块或砖块上:



令人惊奇的是上面三张图反映的“生命之树”从苏美尔早期的框架形式到后来的象真树的形式竟然全都有了!其中中间第二张陶块上的“生命之树”与三星堆的青铜“生命之树”也非常相似(参见:《 三星堆的“鹰翼太阳轮”和“生命之树”》。
下面是凌家滩的“生命之树”与中东美索布达米亚平原的生命之树对比:

(3)苏美尔人的帽子?
下面这个帽形器为河姆渡文化二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与苏美尔人的圆帽真是像啊!


(4)河姆渡人的权杖?
下图为塔山遗址出土的类似权杖东西

与凌家滩和中东地区类似器物对比:

4 河姆渡文化与凌家滩文化出土物对比
(1)玉勺
下图:河姆渡文化二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凌家滩遗址出土玉勺:


(2)管形玉珠:
河姆渡文化一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凌家滩遗址出土:

(3)玉璜
河姆渡文化一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凌家滩遗址出土:


(4)玉玦
河姆渡文化三期,塔山遗址出土:

凌家滩遗址出土:

(5)石斧
河姆渡文化四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凌家滩遗址出土石斧和玉斧:



(6)猪
河姆渡的猪和凌家塘的猪外形非常相似,似乎猪的品种也相同。
陶渚:河姆渡文化一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猪纹圆角长方钵:河姆渡文化一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凌家滩遗址出土玉猪:

(7) 陶器
鸟形盉([hé]): 河姆渡文化二期,河姆渡遗址出土

凌家滩遗址出土:

从以上对比看,河姆渡文化与凌家滩文化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文化应该是同一个源头。我已经论证凌家滩当为苏美尔人在远东的殖民地,那么显然河姆渡也是!
5 谁才是真正“中华第一凤”
下图是被专家们大吹的红山的“中华第一凤”,可参考相关新闻:《内蒙新石器时期陶凤杯“中华第一凤”》或《多彩的赵宝沟文化》。

然而比红山文化更早的河姆渡文化有非常相似的鹰形豆,参见新闻:《傅家山遗址,河姆渡文化的又一原始村落 我市考古又有重大发现》。下图为傅家山遗址出土的鹰形豆:

5 为什么河姆渡能成为苏美尔人殖民远东第一站
此前多篇博文论述从安徽凌家塘到辽宁红山的中国东部沿海新石器文化带均为苏美尔人开创的远东殖民地。而河姆渡的时间应该为最早,比红山、大汶口、仰韶文化都要早。结合河姆渡文化一期出土有苏美尔文明最早期的框架形式的“生命之树”以及双头鹰图案看,河姆渡文化可能是苏美尔人在远东开辟殖民地的第一站。那么苏美尔人走海路迁徙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那么苏美尔人为什么选择在杭州湾这一带登陆呢?有一种现象叫北纬30°线。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以及美洲墨西哥(其实都是古华夏族所创建),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在这条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不管是巧合还是冥冥注定,北纬30°线都是一条能引起人们极度关注的地带。而河姆渡和凌家滩恰恰都位于在条线上。

其实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
- 这个维度气候适宜,最适合于黄种人活动,不仅有大量的天然食物供采摘和猎取,而且能从事农牧业生产,所以苏美尔-古埃及文明在迁徙到海外定居时一般会选择这个纬度带。
- 大江大河文明:苏美尔-古埃及文明是以农业定居为主的文明,都建立在大江大河或沿海附近。
-
优越地理位置:舟山群岛战略位置极为优越,是太平洋西岸南下北上的咽喉。如果苏美尔人是乘船从中国南方沿岸北上,在杭州湾附近建立殖民点显然是最为可取的。
其实自从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势力开始大规模进入东方世界之始,舟山群岛附近就是西方殖民者一直要争夺的战略要点。它是东西方之间的联系重要通道,说明当时舟山作为东西方两个世界碰撞、“两种文明”冲突的前沿岛屿,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西方许多外交家、旅行家、航海家、科学家、商人、殖民军和传教士,把舟山当作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和通道,并且撰写了大量游记、回忆录和信札等文本, 记载舟山的风土人情以及在舟山的见闻和感受,旨在向西方传达舟山的形象及中国的形象
舟山群岛在中西交往中逐渐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贸易口岸。早在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就占据了双屿港,它一度成为东亚最繁华的国际贸易中心;在19世纪中叶,英国曾占领定海,并宣布它为自由贸易港。实际上英国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要夺取的主要战略目标是舟山而不是香港。但在占领舟山后陷入困境,才不得不退出舟山而强占香港。(参见 舟山 英国侵占的第一个中国岛屿)。2013年1月23日,由国务院批复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最大亮点是:在2025年左右,舟山群岛全境实施自由港政策。“舟山群岛的自由港之梦”再过十多年就要实现。
参考:
《 “中华第一凤”的源流》
《 挑战专家:凌家滩遗址是苏美尔人的远东殖民地》
《 苏美尔双头鹰在东西方两个方向的传播》
《 三星堆的“鹰翼太阳轮”和“生命之树”》
《 从红山与凌家滩玉器对比看红山文化区同为苏美尔人殖民地》
《 八芒星与太阳崇拜》
后一篇:石棚,Dolmen-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