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究论文通报:“第一个南美人:Y-Q的新证据”

(2013-09-03 12:51:12)
分类: 分子人类学研究
从比较文化学方面得出的结论至少到目前为止仍然遥遥领先于分子人类学给出的结论。因为分子人类学是最近二十年刚刚兴起的年轻学科,很多未知的东西都有待深入研究。但分子人类学给出的数据信息和证据能对从比较文化学得出的观点给出最强的支持,甚至是明确无误的坐实铁证。一个需要分子人类学行业从事者需要注意事项,且又通常是他们所犯的一个错误: 分子人类学确定无疑的证据那就是确定无疑的证据,分子人类学还未能肯定的证据不能作为否定的证据,因为还有太多太多未知的东西,太多太多未知的可能存在,急于去否定某些东西只能证明思维能力的缺陷。当然也还有些“狭隘Y种族主义者”在其中恶意胡搅。

比如关于美洲土著人种问题,最开始分子人类学发现的案例认为所有美洲土著都是Q-M3的下游,而M3的年龄至少在万年以上,因此就有国内“专家”就得出结论“美洲土著与殷商绝不存在关系”。这样的武断令人汗颜!而经过我的分析,不仅存在密切关系,而且迁移到美洲的人群还不是一个批次时间、一条路线迁徙过去的,可能存在从亚洲和欧洲两边多批次多路线迁徙,而且迁徙到美洲人群几乎都是Y-Q,虽然北美地区存在Y-C3b,但却是非常晚近时期才从亚洲迁徙过去的.而且我还很早就预见性地画出Y-Q系全球迁徙路线(参见: Y-Q系全球迁徙路线推测图,最近2年的研究论文都一再证实我预见的正确性。比如后来一篇论文证明至少存在三批次到美洲的迁徙。实际上恐怕不止,比如东北美洲母系mt-X的存在足以证明存在从欧洲方向到美洲的Y-Q系迁徙,但遗憾的还没有看到有相关论文。而如果结合玛雅人的传说,至少从“天之浮桥”这条“海上神路”迁徙到美洲的族群就有十二波次!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迁徙到美洲的都是Q? 这个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博文“文明之路”系列。

最近又有一篇新论文:第一个南美人Y-Q的新证据(原文见:《The First Peopling of South America: New Evidence from Y-Chromosome Haplogroup Q》,注意该篇论文仍然沿用2013年以前的Y-Q树分支命名)。这篇论文确实给出了许多新证据。比较令人瞩目的一点:与美洲土著母系和亚洲母系的分支存在犬牙交错情况一样,美洲土著的父系Y-Q支系也已经呈现与亚洲Y-Q支系的犬牙交错情况!(同样的情况在YFULL的千人测试案例里也出现)。所以说过去那种认为美洲土著都是万年前Q-M3下游支系这种谬论再也不存在。

相反,该篇论文最主要的证据和论点是:美洲存在两个主要Q支系分布:Q-M3和Q-L54(xM3),而且M3和L54呈现地理范围重叠分布现象(即混合分布)。同时还发现有一些新的更年轻支系。论文研究了美洲土著436个样本、蒙古人22个样本、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上的科里亚克人5个样本,样本全部选择为Q系。结果如下表所示:

研究论文通报:“第一个南美人:Y-Q的新证据”

主要一些新证据:
  • 科里亚克人40%的Q属于Q-M3*支系,这个分支也是墨西哥和南美土著的主流(占76.8%)。否定了亚洲没有M3的记录。
  • 新发现4支新SNP,其中PV3和PV4为L54的下游,在墨西哥土著中各发现一例。PV2和M557是M3的下游,PV2发现于秘鲁1人,M557发现于秘鲁7人。
  • L54*在墨西哥和中南美洲都有分布,约占美洲土著Q的17.7%
  • 蒙古人Q中68.2%为L330支系,这是L54的下游。所以蒙古人中的Q主流为Q1a3下的支系,与汉人中主流Q-M120显著不同。当然也值得关注是的蒙古人Q中也存在Q-M120和Q-M25,两只分支均占蒙古人Q的13.6%。Q总体在蒙古人中约占3%。总体上看M120在蒙古人中还是很罕见的,甚至比在日本人中还稀少。
  • 中南美洲还发现有两例Q1b,而Q1b主要分布于西南亚和欧洲。这是后来欧洲殖民者混入,还是从欧洲方向伴随Q1a支系迁徙,还是不要急于下定论。

下两图显示美洲土著个例样本成分分析(33-STR基因距离)图,可以看出M3*和L54*是美洲土著的两支主流(美洲土著有两只主流,而不再是以前的M3一支),一方面这两支呈现混合分布特征,一方面也存在地理分布的基因距离较远的大簇存在,分别是安第斯的M3*+M557簇、墨西哥的L54*簇、中美洲的M3*簇。
研究论文通报:“第一个南美人:Y-Q的新证据”

研究论文通报:“第一个南美人:Y-Q的新证据”

下图显示7-STR的网络图和样本来源,可以看出美洲的最大支系M3*其根在墨西哥、南美安第斯、亚洲远东样本之间!而另外一点尤其关注的是L54*有来自中南美洲的两例样本其DYS391=6。而这DYS391=6是Q-M120分支数据特征!
研究论文通报:“第一个南美人:Y-Q的新证据”

说到此,论文作者找到迁徙到南美的第一人了吗? 最后作者也不得不说:虽然到近今天有许多考古学、语言学以及基因方面的研究,但是美洲土著如何迁徙定居美洲还有大量问题没有解决。这一方面是由于1492年之后欧洲人到达美洲混入美洲土著基因,增加了调查的难度。作者这种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不象国内那些半瓶子咣当的自封“专家”。

其实我这里想补充说明的是不仅存在欧洲人的后期混入美洲土著,其实我们还要问在Q迁徙到美洲之前,美洲是否就一定不存在其他人类吗? 比如巨型人和微型人?作者开篇就说到考古学上发现美洲1.5~1.4万年前的前克洛维斯文化存在,因此推测到达南美的第一人可能不晚于1.5~1.4万年前。但是克洛维斯文化就一定是Y-Q系创造的吗?他们与今天南美洲土著在基因上存在怎样的关系? 这些有过研究吗? 即使是Q,他们一定就是今天美洲土著的祖先吗? 就像4万年前的田园洞母系‘pre-B’实际上在今天还并没有发现传下直系后代。

下面引用几个老外Comments:

- “I agree with you that no where in this paper do they provide evidence that Haplogroup Q originated in Siberia. I wonder why they try to make this claim if the data is not there to support it. ”---“论文中没有任何地方他们提供证据证明Q起源于西北利亚,我奇怪为什么他们做这种声称,如果没有数据做支持”!

- “Q-L330 is now called Q1a2a1c and is basically a Ket/Selkup haplogroup. That fits the comment regarding a South Siberian origin. But even that doesn't actually cover Q's 'origin'. Q-M242(xQ1a2a) is more notably a West Eurasian haplogroup, so probably originated somewhere on the steppe west of the Hindu Kush/Altai line. Just the derived Q1a1a1-M120and Q1a2a-L53 are found east of that line and even within the last haplogroup Q1a2b-L940 is primarily Scandinavian and Q1a2c-M323 seems primarily Jewish.” --- Q-L330 现在称为 Q1a2a1c,基本上是属于Ket/Selkup人的单倍群。这是符合有关南西伯利亚起源的注释。但即使这样其实并不涵盖 Q 的起源。Q-M242(xQ1a2a) 是更值得注意的是西部欧亚的单倍群,所以大概起源在兴都库什/阿尔泰线以西草原上某处。只是派生的Q1a1a1-M120和Q1a2a-L53发现在该线以东,甚至在最后的Q1a2b-940主要分布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而Q1a2c-M323 似乎主要是犹太人。

-“The recent study from Jilin University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Q1a, Q1b and Q in Xinjiang 2000 ybp. Instead, c. 500 years earlier in Pengyang only East-Asian M120 was found.
Heigouliang, Xinjiang, 2000 YBP, 6 Q1a*, 4 Q1b, 2 Q
Pengyang, Ningxia, 2500 YBP, all Q1a1-M120
It would be interesting to know which subtypes the Heigouliang haplotypes are and how they are related to Native American and Siberian subtypes. I think that it is also interesting that Q1a and Q1b are found together as if they belonged to the same tribe. This is something unexpected if we postulate that Q1a arrived earlier from Central Asia through Altai and Q1b later on from Afghanistan/Pakistan.”--- 吉林大学论文数据,2000年前的新疆黑沟梁墓葬,6个Q1a*,4个Q1b,2个Q。想知道 黑沟梁单倍型是属于哪个子类型,它们如何与美洲原住民、 西伯利亚的子类型相关。我认为还有趣的是,Q1a 和 Q1b 一起被发现,好像他们属于同一个部落。这与我们先前假设Q1a较早前从中亚先到达阿尔泰,然后Q1b从阿富汗/巴基斯坦后到达的期望不符。

参考:
美学者最新研究表明:在美洲印第安人和南阿尔泰人群之间共享很近的一个很近祖先
Y-Q系全球迁徙路线推测图
Y-Q1全球支系分布与种族主义之辩
人科动物:各种人,巨人,微型人
柳岩D4e1a应是殷商母系后裔
格陵兰岛Q1a冰人或是黄帝时代探险遇难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