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发生在我们儿童门诊时间里的三种景象,刻划出三种在根本上不同的教养方式,在每一个实例中,“母亲”代表陪伴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
“安静坐好!”妈妈正要和医生说话,四岁的孩子在诊疗室里动来动去,一会儿抓起桌上的仪器玩,一会儿尝试要拿电话。母亲开始阻止,有时候,甚至于孩子什么都还没有碰到,就说:“坐好!手拿开!那是医生的——别动那个灯!我得让你坐我腿上吗?你想挨揍吗?”
另一个孩子,在妈妈与医生说话时,为了得到妈妈的注意,不停地问问题。她对墙上一幅米迦勒(Michael)与龙搏斗的画很感兴趣。
孩子:妈咪,画里面的是谁?
母亲:一个人要杀一个动物。
孩子:为什么它会吐火?
母亲:表示那是一只龙。
孩子:妈咪,绕在那人头上的圈圈是什么?
母亲:画家想要告诉人们他是个好人,所以就在他的头上画个金色的光环。(停了一会儿之后。)
母亲:医生,她晚上在床上都很不安宁。
孩子:妈咪,为什么那个人有翅膀?他又不是小鸟!
母亲:那表示他是一个天使。
孩子:妈咪,但是世界上没有魔鬼,对不对?
母亲:对啊,你知道没有呀!现在请你让我和医生讲一下话。
孩子:妈咪,我要喝水。(妈妈给他一瓶水。)
母亲:她中午的时候不肯吃饭,我也就不勉强他。
孩子:可是妈咪,你说我爱吃洋芋片。妈咪,我要吃饼干。(妈妈拿出一整包饼干给她。)
母亲:但是我们一个星期只给她吃一次洋芋片,她就不再碰任何其他的了。
医生:她总吃点什么东西吧!你还喜欢吃什么?
孩子:果酱。
母亲:是呀!她从罐子里一满匙又一满匙地舀着吃,一次可以吃掉半罐。
医生:你就这样让她吃?
母亲:是呀,阻止她好吗?我想,孩子知道他们自己的需要。
第三个孩子刚开始时自己一个人玩,一会儿之后,他开始四处探索。然后,他走到妈妈身边,小声地问了妈妈一个恳切的问题。接着,自己又安静地回去玩耍。和这个妈妈的对话几乎看不出来干扰。
您是否从这些例子中体会到有关亲子关系的“心灵空间”的问题?
在第一个例子中,母亲认为告诫与斥责可以纠正行为。相对地,第二个例子中,母亲没有任何自己的主张与决定,完全听任孩子的要求。在第一个例子中,孩子的意志力无法茁壮成长,因为他不被允许拥有自己的经验;第二个例子,孩子的意志力同样地无法茁壮成长,因为他并没有从父母身上经验到必要的阻止,“教导者的意志力”没有作为阻力出现。
这两种不同的态度:权威原则(大都是在童年时潜意识地由父母那儿吸收来的)与反权威原则(或“放任”的方式)正好相反,但每一个都以非常特别的方式塑造亲子关系的“心灵空间”。在第一个例子中,只要孩子有任何主动的行动出现,母亲就立即威胁孩子,以压制、修正他。这种方式,孩子承受至极端时,可能没有选择余地,除了被动地适应,要不就是诉诸采取攻势的触怒。第二个例子中,母亲以融合感压制女儿,使得小女孩无从寻求必要的阻力。这种没有界线的放任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不得安宁,无确定感,无所适从,暴躁不安,而且苛求——所有都谕示着孩子正在找寻恰当的行为模仿。
至于第三个情形:孩子自己决定找一个他觉得最感兴趣的地方安顿下来。一会儿之后,他感觉大人的注意力不在他身上。因此,他走向母亲,问一个问题,以确定自己是否还“有关联”。他的妈妈不是立即回答他,就是短暂地将他抱在膝上,直到能够轻声地回答他。这之后,孩子“饱满”了,就又自己回去玩了一会儿。不时地,视他的疲累而定,他漂流在一来一往的对话里,有时候甚至对医生说话,以确保自我仍然存在于医生与母亲发展出的“心灵空间”里。在这个例子里,在小男孩与家长之间存在着一种真实的彼此协调。不需要像“不要那样”、“别烦我”或“你不准那样”的话,也不需要冗长的解释。很明显地,这位妈妈言行合一,而她的孩子信任她。她并不需要为了看医生,做任何特别的事“预备”他。
当然这三个例子都有其发展历史。这些孩子在他们出生的头几年里是如何被养育长大的?最后一个例子的母亲一定在孩子两三岁时,就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有真实的理解。她的态度是开放的,对孩子付出关心,而当必要时会阻止他的要求。当他一岁,开始学会每一件事,而非花妈妈许多的工作时间追着他后面说:“不可以”和“不可以乱动”。妈妈给他一些好玩的东西,将他放入围篮里。她知道孩子什么时候饿了、累了,是否需要关照或者想要自己活动。当必须加以阻止时,她也许只说一次或两次。如果孩子还“听不懂”,妈妈就温柔地将孩子抱开,远离诱使他碰触的诸如电插座等,到另一个孩子也可以看得到妈妈的地方。妈妈边动作边说话,但都是基于当下的情况逻辑以及必要性而定。孩子觉得自己包含在母亲的心灵空间里,而大人们的言行是合一的。当孩子变得越来越独立,我们可以允许他塑造自己的空间,虽然那多少仍与母亲的空间重叠。当母亲必须阻止孩子的要求时,她所针对的是事实情况,而不是出于情绪反应。她的儿子经验到这种奥妙、有价值,而且只有大人才有的客观评论。当孩子需要安慰及陪伴时,妈妈完全地接纳包容,但当必要时,也能说“不”。这种出于挚爱的接纳以及一种强化自我感的交替应用,为健康的自我信赖奠下基础。孩子绝不该被期待做决定,决定权最好留给母亲,因为母亲对情况有更适当的领会。
我们相信,这位母亲也曾怀疑自己是否做出“正确”的决定。然而她没有让孩子知道母亲的不确定感。无论她做了什么决定,她就是去做,而且尽可能地使之成为确定。
如果您认为自己还没有这位妈妈的这种能力,而且如果您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已经做了“错误”的决定,现在应该怎么办?如果在某些情况,您担心孩子会失控,您不确定自己该说什么或做什么,该怎么办?下面几项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原则是有帮助的:
-
谨言慎行,言行一致很重要,这也包含家庭其他成员在内。如果您告诉孩子某些事情是应被禁止的,您的决定就要有约束力,不能因为孩子哭诉与请求而放松。
-
不让自己被激怒,如果您的孩子闹别扭,甚至想激怒您。您应该分散他的注意力,做点别的事情,直到他对自己的表现厌倦为止。
-
看重自己所做的事:记得您是为什么而做,即便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价值的活动,也不让自己流于消遣娱乐的样子。只要有可能,请让您的孩子一起参与您的活动,不一定限制在“教育性”里。不必告诉孩子您的源起计划,只要让孩子分享您的重要的和喜欢做的事情。
-
每晚回顾白天的事:您的孩子今天如何?他体验了什么?您或其他照顾者的态度是否符合孩子现阶段的需要?孩子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什么发展步骤已经完成了?未来还有哪些发展的?这个阶段,他需要您的是什么?您犯了什么错误?
如果您已经能与您的配偶进入这些建议的讨论,你们可能决定拨出特别的时间,互相提醒是否言行一致。例如,您是否说了告诫的话,但并没有接着执行?大人的规矩原则态度一致,对孩子而言是种莫大的祝福。反之,养育儿童,再没有什么事比父母亲在规范上的不一致更具破坏力的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