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之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与自立能力
(2024-11-24 10:23:43)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生作品集 |
首先,作为一位家长,我自评基本合格。因为工作原因,我的孩子在幼小(幼儿园及小学)阶段更多的是由我的家人在教育和养护;但也因为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长年从事学生的德育工作,因此更加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教育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能力。以下是我在这两个方面的心得与思考。
一、爱国之心,从小培养
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一位中华儿女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和行动。因此,从孩子朦懂成长开始,我就教育他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我们的民族——中华民族,引导孩子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利用假期,陪同孩子到毛泽东故居、古田会议旧址、瞿秋白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实地探寻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了解红色文化,浸润爱国童心,从小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红色种子,在红色基因印染的大地上向阳生长;同时,家人也会和孩子一起观看爱国题材的影视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故事情节,让他们理解爱国的真正含义——国旗的红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此外,我们鼓励孩子在学校要积极认真参加升国旗仪式等爱国主义活动,每年的10月1日,孩子都会在家里通过收看国庆节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直播,感受升国旗的庄严和神圣,进一步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怀。在茶余饭后,我的家人会陪孩子一起看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绘本等书籍,陪孩子到闽台缘博物馆、泉州世遗古迹等历史文化点参观,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厚重底蕴,从小坚定文化自信。
二、放手一小步,成长一大步
自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我始终认为,每个孩子都要学会独立完成属于自己年龄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孩子学会走路开始(印象中我的孩子好像没怎么学走路就自己会走了),鼓励他们自己学穿衣、吃饭、整理玩具以及现在的学习用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让他们学会自己洗澡洗头,参与家务,如扫地、拖地、洗衣服等。孩子开始读小学一年级后,我们开始引导孩子要独立完成作业,同时,更要在学校认真听课,不懂的知识或问题要自己在学校问老师或同学,不能想着回家后让家里人帮忙,逐步“断了”孩子回家求助家人帮助学习的念想;孩子自己第一次独立完成作业时脸上洋溢着的喜悦,这是他们自己成长的收获。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或生活技能的经历,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对孩子的逐步放手,让他们自己懂得安排时间、解决问题、承担责任,让孩子在实践中逐步学会了自立。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爱细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我深知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做好表率,给孩子树立好的模样。无论是对待工作的态度,我有时结合工作中教育引导学生的正反面案例,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做人做事的理念;还是对待生活的行为,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原因,对他们的要求会比较严格,但我也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当他们遇到自己确实解决不了的困难时,我会有耐心地引导他们,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相信,只要家长保持足够的耐心,给予孩子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下,就能激发出自己内在的正能量动力,不断进步。
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成为有坚定理想信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和社会能做出自己最大贡献的有德之人。作为家长和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继续学习和探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善和改进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为我的孩子和更多其他家长的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更大的贡献,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