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瑜伽之心

(2011-08-22 18:57:41)
标签:

转载

分类: 瑜伽
原文地址:瑜伽之心作者:空空

                                  [转载]瑜伽之心
    
 
    一开始,我就想要分享一些想法,也许可以帮助大家了解“瑜伽”这个词的许多不同的含意。瑜伽是印度思想的六大基本系统之一,这些思想统称为“见”(darśana)其他五种分别是正理派,胜论派,数论派,弥曼沙派,吠檀多派。“见”这个词是由梵文字根衍生而来,可译成“观看”。因此“见” (darśana)的意思为“视野”,“见解”,“观点”,或什至是“特定的观看方式”。
然而除此之外,尚有另一层意思。为了理解这个,我们内心必须浮现一个可以注视自身内在的镜像。事实上,所有伟大的经典,都引领我们进入不同的观看方式,为我们创造出更加认识自己的契机。我们一旦正确地面对并完全了解经典的教导,就越能深入观看自身的内在。做为六大见之一的瑜伽,起源于吠陀经典,也就是印度文化最古老的记录。瑜伽是由伟大的印度圣者帕坦伽利于“瑜伽经”中,将其系统化,成为特定的“见”。虽然此后有很多重要的瑜伽经典出现,无庸置疑地,帕坦伽利的“瑜伽经”始终是最重要的一部。瑜伽这个词的许多解释已流传好几个世纪,其中之一即是“合成一体”,“联结”,还有一个意思则是“将千丝万缕的心念绑在一起。”这两个定义乍看之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说的是同样一件事。尽管“合成一体”这个解释赋予瑜伽一种身体上的诠释,然而将心流绑成束的一个例子,就是在我们着手实际做瑜伽之前,专注念头于
瑜伽修习。一旦千丝万缕的心念聚集成一束而形成意向,我们就准备好开始身体的动作。

    瑜伽这个词更进一步的意义是“获得先前未获得的”这个概念的始点是:。有些事我们今天尚未有能力做到,但如果找到实践这个渴望的方法,那个踏脚石即是瑜伽。事实上,每一个改变皆是瑜伽。例如,在我们找到方法可以弯下身且碰触到脚趾头时,或者透过书本学到瑜伽这个词的意义,或者经由对谈更了解自身或其他人时
,我们就到达以前从未触及之处。这些活动的每一个发展和变化皆是瑜伽。

    瑜伽的另一个面向和我们的行动有关。瑜伽因此也意味着将我们所有的注意力导向正在从事的活动。举个例子来说,当我正在写作时,心识的一部分正在思惟我想说的东西,然而另一部分想的事,则和这个念头相差十万八千里。我越是专心写作,专注力就越是集中在此时此刻我的所作所为。我也许以极高的专注力开始动笔,然而继续写作下去后,专注力或许逐渐动摇不定我可能想明天的计画,或者晚上要煮什么才好,然后就会出现这样的事:。我明明是专注做着事,其实却几乎没有将心放在手边的工作上。我正在行使职责,但是我却不在场,不在当下。瑜伽试图创造一种我们在每一个行动,每一刻,总是在场,在当下的状态──真的
在场,在当下。

    专注的优点是我们可以将每件任务执行得更佳,同时对行动保持觉知。专注力越强大,犯错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微小。一旦专注在我们的行动,我们就不再是习性
的囚徒,不需要因为昨天做了什么,今天就非得做什么不可。这样一来,我们便能以未曾经历过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行动,避免掉漫不经心的重复。

    瑜伽另一个古典的定义是“与神合一。”这和我们使用什么名字──上帝,阿拉,自在天──来描述神圣无关,任何可以带领我们更靠近,更了解比我们更高,更强的力量,即是瑜伽。当我们与更高的力量感觉一致,这也是瑜伽。我们看到了许多了解瑜伽这个词的意义的可能方式。瑜伽虽扎根于印度思想,内容却具有普遍性,因为瑜伽是种方法,能让我们在生命中做到所期望的改变。实际修练瑜伽,会带领每个人达至不同的方向。而遵循瑜伽之道,并不需要认可特定的神的观念。修习瑜伽,要求我们得做到的,仅仅是行动,以及对我们的行动保持专注。人人都应审慎觉照自己所采取的方向,才能够知道将走向何方,以及如何走到那里。而如此谨慎细微的观察,将使我们发现崭新之物。这个发现是否能引领我们更理解神,获得更大的满足,或是达到新的目标,完全是个人的造化。当我们开始讨论体位法这个瑜伽的身体
运动时,最好能把握瑜伽所涵摄的各式各样理念是如何镶嵌在我们的瑜伽修习之中。

    修习瑜伽从何处开始?如何开始?非得从身体的层次开始,毫无例外吗?我认为从何处开始,得视个人的关注之所在而定。修持瑜伽的法门千百种,随着修习的进展,在某种进路上的关注将会引导至另一条道路。因此,我们可以从研读“瑜伽经”或冥想着手。或者不行此道,也可以从练习体位法入手,透过身体的经验
,开启瑜伽的体会。也可以由入门,感觉我们内在存有(内心)的运动──呼吸。总之,该从哪里切入,如何开始我们的修持,并无成规可循。

    书本或瑜伽课程常常给人这样的印象:学习瑜伽有先决条件我们可能被要求不准抽烟,或是得当个素食者,或者非得放弃所有的世俗财物不可如果是出自内心的自愿自发。。 ,这样的举动就值得赞赏,因为很可能是修持瑜伽的结果,然而若是由外在强加于自己的,那就毫无令人钦佩之处例如很多老烟枪练习瑜伽后就再也没有。
烟瘾,修习瑜伽的结果就是不再想抽烟,而不是因为他们想练习瑜伽才戒烟的。我们从自己的所在之处,是怎样的人开始,无论会发生什么,就是会这样发生了。

    当我们开始学习瑜伽,不管是体位法,呼吸控制法,冥想,或是研读“瑜伽经”,学习的方式都是相同的。我们进展越多,越能觉知我们存在的整体性(综合性质),了解我们是由身体,呼吸,心灵和其他等等所构成。很多人由练习体位法入手学习瑜伽,继而学习更多的体式,一直练到对他们来说,瑜伽的唯一意义只在于身体操练。这样的状况就好比仅作单臂训练,而任另一只手臂羸弱不振一样。相同地,有人将瑜伽的要旨知识化,为此写了精彩万分的著作,对于复杂的概念如普克地和阿特曼等,也讲解得十分精采出色,然而在他们写作或演说时,连将身体挺直坐个几分钟都办不到。因此,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可以从任何面向着手修习瑜伽,但是如果想成为完整的人,就得统合自身所有的面向,一步接着一步地修习。在“瑜伽经”中,帕坦伽利重视生命中的所有面向,包括我们和他人的关系,我们的习性,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呼吸,和我们的冥想之道。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