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量一量,比一比”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2021-04-30 09:50:16)
分类: 教学设计

《“量一量,比一比”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上杭县实验小学      钟丽英

指导教师: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  邱廷建

       上杭县实验小学      陈仙娟

 

磨课心得:

1.起点:“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结束后的一节实践活动课。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认识了线段,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

2.终点: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体会测量本质,培养估测能力,构建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

3.过程与方法:本节课的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量一量,二是比一比,量是比的基础,比是量的升华。动中力求指导循序渐进活动张弛有度。在量一量的过程中,先师生合作测量黑板长和课桌高,使学生明确了不仅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很重要,而且特别要注意使用尺子的正确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分组实践测量身上的“尺子”,积累直观经验。在比一比中,先引导学生用庹长和肩宽为测量标准,来描述鳄鱼的长度,再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动物和标准描述它们之间的长度关系,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在活动中体会合作、交流和表达方式多样性的乐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愿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提高实际测量的能力。

2.提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测量方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

软尺、卷尺、米尺、测量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位特殊的客人,看!是一位小地主,他说:我把我的宝贝埋在离我家门口10步远的地方。这话被聪明的阿凡提听见了,他说:我知道你的宝贝藏在哪儿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他的宝贝到底藏在离家有多远的地方吗?学了这节课,咱们就明白了!

2.师:同学们,我们在第一单元中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谁会用手势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各有多长?

3.师:米和厘米都可以用尺子测量。一起来看看我们认识过的各种尺子,他们都有哪些用途呢?请看大屏幕。(媒体播放皮尺、卷尺、软尺)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些尺“量一量 比一比”(板书课题:量一量 比一比)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回顾所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激活学生的已有活动经验,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二、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的“尺子”长度

    师:现在大家不仅认识了这些尺,还知道了怎样使用它们。接下来就要请这些尺子朋友来帮忙完成几个任务。

  活动一:了解身边的物体的尺子长度

1.师:谁来估一估:这个黑板大约有多长?

 提问:谁估得更准确呢,一起用尺子来量一量。

2.教师测量黑板长度(横的)

1)师:测量黑板我们选用哪种尺子方便?(米尺)(请两名学生帮忙,教师读数。(板贴:黑板长大约4米)

2)师:说说看,刚才你是怎么量的?你认为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课件:(1)尺的0刻度要对准物体的一端;

2)尺子要放平、拉直;

3)读数要选取厘米的一面;

4)读取大约值,一般取整数,或者整十数。

 3.教师测量课桌的高度(竖的):选择米尺,直接测量。

1)师:谁来估一估,我们的课桌大约有多高?测量课桌有多高我们又该选用哪种尺子合适呢?谁想和老师一起测量。(板贴:课桌高大约75厘米)

2)测量高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我们测量高度的时候要平平的看过去,不能从上往下看,也不能从下往上看。

4.补充信息:

1)师:你能试着用手势比划出65厘米吗?有长、有短,其实,我测量过课桌的长,大约就是65厘米,伸出双手在课桌上比划出65厘米(师边说边示范)板贴:课桌长大约60厘米

2)师:我还测量了咱们教室门的高大约是2(板贴:教室门高大约2米)

3)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物体都有它固定的长度(板书:、、、、、、)

师: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尺子”(板贴:二年级学生身边的“尺子”)

活动二:了解人身上尺子的长度

1.明确测量内容

师: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真是方便!古时候人们没有尺子,怎么测量长度呢? 聪明的古人没有尺,但是他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尺来测量。比如我们熟悉的这是(一拃)像这样,张开五指,这样叫一拃。

师:想想身上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当成尺呢?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课件,一拃”“一庹”“一步“肩宽”

 2.测量需要注意的问题

师:你们的“一拃”“一庹”“一步“肩宽”是有多长呢?我们该怎么测量?测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请看温馨提示: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负责测量其中的一项,并填写在记录单上

2)要选择恰当的测量工具。

3)测量时要注意尺子的使用与摆放。     

4)测量后要做好记录。

5)小组内要团结合作。

  3.分组实践,积累直观经验

教师建议每个小组设两名测量员,1名观察员,1名记录员。(学生活动)

第一组

实践活动一:测量“你的一拃”

第二组

实践活动一:测量“你的一庹”

组员1

大约是(    )厘米

组员1

大约是(   )米(    )厘米

组员2

大约是(    )厘米

组员2

大约是(   )米(    )厘米

组员3

大约是(    )厘米

组员3

大约是(   )米(    )厘米

组员4

大约是(    )厘米

组员4

大约是(   )米(    )厘米

整理:一拃大约是(    )厘米

整理:一庹大约是(  )米(   )厘米

 

第三组

实践活动一:测量“你的一步

第四组

实践活动一:测量“你的肩宽

组员1

大约是(    )厘米

组员1

大约是(    )厘米

组员2

大约是(    )厘米

组员2

大约是(    )厘米

组员3

大约是(    )厘米

组员3

大约是(    )厘米

组员4

大约是(    )厘米

组员4

组员5

大约是(    )厘米

大约是(    )厘米

整理:一步大约是(    )厘米

整理:肩宽大约是(    )厘米

2)师:说一说你们选用什么工具测量的?怎样测量的?量得的结果是多少?

小结:看来我们身上的尺子也真不少!板贴:

一拃大约长    )厘米

一庹大约长(  )米   )厘米

一步大约长     )厘米

肩宽大约长    )厘米

师:这是我们二年级学生身上“尺子”(板贴:二年级学生身上“尺子”)

5.建立所测物体长度的表象

1)用手比:学生边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边用手比划长短。

2)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学生闭眼想实际物体有多长。

3)说关系:如课桌比肩宽长一些,身高和两臂的长度差不多,教室比讲桌长的多等。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实践测量活动,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不仅让学生认识它们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物体的长短表象,丰富学生的体验,而且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三、综合运用,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1.运用标准,引导描述鳄鱼的长度

1)活动: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让5名学生手拉手试试,另外两名学生测量,看看是否大约是5米。

2)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体会用不同方式描述的价值。

师:请5位同学上来比比看。(生上台)你能告诉大家,这条鳄鱼有多长吗?课件:(以 (庹长)标准,( 5 )名同学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师:看来用我们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去表示新的事物的长度,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新事物到底有多长。

3)活动:教师组织学生站队,用“肩宽”测量6米的鳄鱼有多长。

师:(指板书)刚才用一庹测量了鳄鱼的长度,下面我们用肩宽来试着测量鳄鱼的长度,谁敢挑战?(用肩宽)。

师:(媒体出示肩并肩站着示范)看,像这样同学们并肩站立,大约需要多少名同学才能有6米长呢?

师:看来以肩宽为标准,20个同学并肩站着的长度大约是6米,也就是,20个人并肩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2.自主选择,尝试描述其它物体的长度

1)师:我们用“一庹”和“肩宽”比出了鳄鱼的长度的,选择下表中的一种动物,像刚才一样,用你自己的方式把这种动物的身高或身长表示出来。

 

                   数学实践---我能行

长颈鹿身高6

鸵鸟身高250厘米

企鹅身高130厘米

壁虎身长12厘米

 

 

 

 

1)测量动物: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动物打“

2)测量标准:                         

3)测量结果:有(         )个

师:谁来说说,你选了哪个动物?测量标准是什么?测量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鳄鱼长度的直观感觉到多角度描述,将抽象的“6米”与自己熟悉的事物的长度联系起来,既在应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所选物体长度的认识,又达到了对“6米”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也积累了测量、描述等多方面的经验,在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测量本质的体验 

四、回顾与反思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现在你知道小地主的宝贝藏在离家又多远的地方吗?( 一步40厘米,10步就是4米)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量一量 比一比

 

二年级学生身边的“尺子”                 二年级学生身上的“尺子” 

 

黑板(图)长 大约4                  一拃(图)大约10厘米

课桌(图)高大约70厘米                 一庹(图)大 约120厘米。

  课桌(图)长大约65厘米                 一步(图)长大约40厘米

  教室门(图)高大约是80厘米             肩宽(图) 大约30厘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