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环洱海的古镇-喜洲古镇

标签:
大理喜洲古镇喜林苑大理喜洲古宅白族建筑特征喜洲破酥粑粑 |
分类: 西藏、云南、四川 |
喜洲,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的历史文化名镇和云南省的重点侨乡之一。自古以来这里就出过不少举人进士经纶学子,也出过不少走南闯北的海外商帮数百家商号,因此民间有“二甲进士七八十个,举人贡生数不清”的俗语,和以号称“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为代表的商号遍及我国和东南亚各大城市的“喜洲商帮”。
如果说,国内对古建筑的保护做得不佳,很多老式建筑已经不见踪迹,即便是古镇,也都是修旧如旧,喜洲绝对是个例外。喜洲是一块名副其实的宝地,这不仅因为它地杰人灵,名家辈出,商贸发达,还因为它古迹荟萃,有着独树一帜丰厚内蕴的白族民居古建筑群。那雕梁画栋、斗拱飞檐,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近百院白族民居以其古朴典雅的气势和高超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徜徉其间,叹为观止。
来喜洲也是故地重游,几年前的四方街,已是热闹多了。游客如织,商铺如云。就连之前做喜洲破酥粑粑的店铺,也变化出很多分店,几元钱一个粑粑,已经暴涨到10元。印象中,初识喜洲,当时很难想象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大理,喜洲这个白族小镇竟然有着“小上海”之誉。早在汉唐明清之际就一步步灵秀地将中西文化的不同渊源,满腹的经纶之气,商贾作派,与白族人民纯朴美好的习性融于己出,演绎得如此天衣无缝,浑然天成。
从喜洲那神秘、如数家珍的风云人物和历史,有关“严董杨尹”四大家族的风光与奢华,再到如今一户户普普通通的白族民家院落,透过那昔日曾经辉煌一时,而今落满岁月尘埃的门楼户壁,油漆毕剥的红柱格子门窗,踩过那雕工精巧、大块拼结而成的青石板地面,拂去农家院落飞扬的桔杆与稻草的清香,一种历史的厚重与古今的沧桑便油然而生!
尽管岁月更叠,足以洗尽铅华,然而从喜洲历史残存的民居断壁残垣中你仍然可以触摸到一个民族沉甸的底蕴,一种历经风雨洗礼的雍容与大气。阅历多了,更喜欢古旧的建筑与器物,年轻的时候嘲笑老人家爱收藏古董,现在才理解,历史流传下来的,才是最美的。想起那时在柬埔寨吴哥窟,在碎石头中发呆,听石头低语,就暗自下定决心,时间允许,一定要走遍世界古文明遗址,在历史中悟新。
尽管岁月更叠,足以洗尽铅华,然而从喜洲历史残存的民居断壁残垣中你仍然可以触摸到一个民族沉甸的底蕴,一种历经风雨洗礼的雍容与大气。阅历多了,更喜欢古旧的建筑与器物,年轻的时候嘲笑老人家爱收藏古董,现在才理解,历史流传下来的,才是最美的。想起那时在柬埔寨吴哥窟,在碎石头中发呆,听石头低语,就暗自下定决心,时间允许,一定要走遍世界古文明遗址,在历史中悟新。
喜洲充满着水墨情调的民居群落,全都整齐地坐落在古老的石头巷子两边。每一个院落的布排,都力求做到自然、贴切,讲究的一种儒雅的格调。当然,大理的民居也与其它地方的民居建筑一样,一般都有着对称式的布局和封闭式的外观。
这种源于秦汉时代的廊院式住宅,经隋唐的演变,到宋代已成定式。
如今喜洲古镇内,各个大院都要收不菲的门票钱,要想物有所值,给大家推荐个好地儿:喜林苑。
喜林苑也曾被称为杨家苑(原著名喜洲商帮中杨品相老先生的府第),是白族建筑之精品,从设计到施工都浸透着原主人的心血,他亲自设计、亲临施工现场指挥,精益求精,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
喜林苑英文叫Linden Centre,
由来自美国的林登夫妇一手创办的。林登夫妇曾经在亚洲游历了二十多年,80年代初期就作为留学生第一次到过中国,之后又作为外企驻华高管和顾问,后来会美国开办自己的艺术画廊。
他们一直梦想着可以开辟一条通往探索,学习和分享中国历史文化的道路,故在美国开办多年艺术画廊后,再次返回中国,开始了他们漫长而艰苦的中国文化研究与学习之旅。他们花了四年时间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去过很多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地方,最终因热爱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风习俗与历史文化,便决定定居在云南大理的喜洲。
林登夫妇于2004年考察了喜洲古镇之后,就想把把杨家大院作为他们的文化会所。通过两年时间与当地政府以及文化部门进行不断谈判沟通后,说服他们有能力对该院落进行保护并妥善修复,最终他们的努力和真诚终于换来了当地政府的信任与支持。
同时林登夫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资金对整个院落进行了研究和修复,打造了如今的“喜林苑”。
喜洲从四方街往北走,步行10分钟不到,就来到了位于稻田中的喜林苑。首先看到的,就是位于院落最后面的观景露台。直面苍山,非常漂亮的田园景色。

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审美的差异,喜洲白族民居有它自己明显的风格和特色。
把喜洲的白族民居四合院与北京的四合院作一个大致的比较,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北京的四合院民居,大多是一层,而白族民居几乎都在两层以上。
不论正房、对厅、厢房都是三间两层,底层带有较深的厦廊,白族人把这种三开间的房屋称为“坊”。
“三坊一照壁”即三幢三开间的房屋加上一面照壁。照壁正对厢房,相邻两“坊”山墙之间设耳房及“漏角天井”。
“
四合五天井”则是不设照壁,由四“坊”组成的封闭式四合院落。房屋四角设有“漏角天井”,加上院中的大天井,一共有五个天井。白族人建造民居,是有一整套的规矩和讲究的。如果祖上或家里没出过像样的文人雅士和有功名声望的“人物”,即使富可敌国,也绝不允许建盖阔气的门楼、修砌高大的照壁。甚至连四围的墙壁,也不能使用白色或粉红色的装饰。大理地区的人文蔚起,并最终博得“文献名邦”的盛誉,当与这一风俗的盛行不无干系。

客房门口,用不同的字代表。庭院中的石像,也是颇为考究之物。
青瓦白墙,绿树相映,田园如织,村落棋布,远远望去,喜洲古镇便置身于大理苍洱大地这山清水秀如画的风景。坐在观景露台上,享受一份下午茶,抑或泡一壶当地普洱,消磨一个下午,是旅途中最最惬意不过的了。



距离喜林苑不远的陌上生态餐厅,也是创新融合的典范,但没有在喜洲就餐的计划,留个念想给下次的喜洲好了。

就要离开,心中很多不舍。下次再来,希望你不要变。

四方街是云南很过古城中最最热闹的地方,喜洲也是一样。
想填饱肚子,也非这里莫属。



喜洲,我们来了又走,希望你一直美好下去。


当地人新采摘的菌子,在街边叫卖,多是不认识的品种。云南真真是品尝各种菌类的圣地,怀念起了洱朵老板娘分享的黄油煎松茸,美好啊。
人到喜洲,怎能不尝一个当地人做的破酥粑粑,四方街就有不少现做现卖的店铺。
破酥粑粑口味有甜、咸两种。甜的里面放玫瑰酱,咸的里面放肉馅。需要用上下两层炭火烤制,上层炭火为猛火,下层炭火为文火。好吃的秘诀是在做好的面胚上刷上猪油之后入锅烘焙,在烤制过程中繁复刷几次油脂,烤香直至烤酥。喜洲粑粑外皮香酥而内在绵软且层次分明。载我们的司机小哥说,当地人买,2-3元一个,游客买就要10元。真假我不得知,但是既然来了,
10元买来尝尝,给辛勤劳作的当地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算缘分。


喜洲,我们来了又走,希望你一直美好下去。

前一篇:【大理】洱海西-桃溪谷与莫催茶室
后一篇:【大理】环洱海的古镇-周城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