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洲村】十月两州行

标签:
广州小洲村品咖啡广州哪里有艺术气息去哪玩 |
分类: 广东、海南、福建 |
每个城市都有那么一两个地方,新旧混搭。
在古旧的建筑上萌发出新的元素,奇异而瑰丽的色彩,满足当代人仿古寻今的愿望。
小洲村这几年被人们发现逐渐热捧起来,有人说它越来越像厦门的鼓浪屿了?咖啡与杂货小店挤在密密匝匝的巷子中,小吃店坐落在拐角的故居旁边。
古厝、祠堂、大礼堂,不同年代的历史建筑在这一方土地上生长留存至今,带着自己的味道,自己的故事,与世人诉说。
这天的广州城下了雨,挤在一把彩虹伞下,我俩搭上了开往小洲村的公共汽车。越走道路越泥泞,下了车完全找不到村口。可能因为天气不佳,或者不是节假日,来这里的游客也格外少了。
当我们踏着一脚泥泞寻到小洲村那个很有名的礼堂后,才心里落了地,原来并没有走错。
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很多主靠经营的小店没有开门,老板休息去了,这样遇到的便都是精品。
小洲村的娘妈桥艇子粥,娘妈桥猪脚姜和牛腩猪肠粉,真的是在木艇子上吃,很有感觉!没吃艇子粥是因为天气太热,所以要试下这里的猪肠粉和芝麻糊,最后要来两串酸萝卜消滞。黑芝麻糊要用古老的石磨磨两遍,很细密很香浓,与家里买的南方黑芝麻糊很不同。
小雨中走古村落很有那个调调。小洲村和北京宋庄相仿,是个艺术学校艺术廊集中的村子,一半的区域在开发,新旧交替中有浮躁也有不忍。如此的村落因为游客而改变,也因为游客而萧落。拆建了一半的老房子,大兴土木的街道以及非节假日不开放的工作室,犹如整容过后的一道道未痊愈伤疤,触目惊心。
村子里的一些有特色的古旧的房子,已经被改造成咖啡店、书店、饼店了,房子的装修也很有特色,在原来的基础上稍作改动又保留了原来房子的韵味,使这些特色的小店成为了小洲村的点睛之笔。
一杯咖啡每个人都能喝出不同的感受小洲村此程唯一推荐咖啡馆:品咖啡。谢谢老板娘的小故事。
品咖啡是无意间的缘分,到的早店门还没开,坚持一下下敲门,楼上浇花的老板娘听到了,翩翩然下楼开了门。这仿佛敲开了伊甸园,二楼的小花园中隔壁家的猫猫露出半个脸。安静的小店只有我们一桌客人,老板娘健谈,聊她的德国经历,聊她为何不做单品咖啡,聊她不喜欢和同行交流做咖啡技巧的原因...,特立独行个性鲜明的女老板让人印象深刻。萧条的小洲村原来还有如此的瑰宝一枚,何等意外。看多了什么“转角”什么“有间”小店,也可以品出什么不同。
交通:
公交45路小洲总站下车往前直行,252路小洲村站下车往前直行。468路
可于五羊新村换乘45或252路,可于珠影换乘252路。
▼小洲人民礼堂。

▼阴雨中的房檐,瓦片上有细致雕刻的瓷片。

▼某家小店的一段歌词,触动我心。

▼潮湿的南方气候使得墙壁上也能生长出绿意。

▼古老的理发店还在使用,是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理发店的镜子前留影。

▼小洲村的娘妈桥旁边香浓的黑芝麻糊。

▼QQ的猪肠粉。

▼老板在用石磨磨黑芝麻。

▼祠堂前的红纸上是什么?

▼水边的一个角落。

▼没营业小吃店的一角。

▼半掩门户的雕刻家在创作。

▼在陌生的地方寻找你爱的那家咖啡馆是自娱自乐的保留项目。

▼品咖啡的操作台是让我坚持敲门的理由。

▼看风吹动书页,安静的感觉真好。

▼在北京的红咖啡喜欢上了百利甜咖啡,在小洲也品尝一下本体的特色。

▼村口漂亮的植物。

▼落英缤纷。

▼唯有真正本地老人的生活才不受游客打扰。

后一篇:【潮州.古建中的客栈】十月两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