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从宜兰到苗栗

标签:
兰阳博物馆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渡小月创意料理桃源大溪保健厨房宜兰糖葱 |
分类: 港台 |
旅行好快,回忆很慢。
进入台湾的第四天,我们有大巴车坐咯,一早从台湾东北角的福隆往南到宜兰,参观兰阳博物馆和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看到了很多台湾本地特色的风土民情。
下午坐车穿越了位居世界第五名的雪山隧道抵达台湾西部苗栗县,晚上安顿在苗栗南庄的民宿里。
同行11人的感情越来越好,相继的开始原形毕露。
各位,咱就别拘着了,笑一个吧。
兰阳博物馆
兰阳博物馆展馆一层,有一句当地俗谚“阿艺倌真正水,噶玛蘭厚雨水。”
这句话的意思是:阿艺是当时人名,倌是对女子的雅称。
这句话是说宜兰地区经常下雨,因为雨水丰沛,所以宜兰的女子都长得很漂亮。
这句有押韵的俗谚是宜兰人朗朗上口的俗谚。
可谓人杰地灵,收到老天眷顾的蘭阳平原物产丰沛人也美丽。
兰阳博物馆的建筑与众不同,这个巨大建筑的构思,其实源发于所在地的自然元素。
建筑师的灵感来源于台湾东北角海岸一带常见的单面山形式,形塑一座巨石量体,让建筑与自然大地相互融合。远看像是在水面上升起的巨大黑石头,近处一看别有洞天。
宜兰的名字来自于噶玛蘭一词。
噶玛蘭是千百年来在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埔族人,正是他们成就了蘭阳平原多元族群关系的文化基底。
所以博物馆用传统的噶玛蘭族人形木雕图腾,设计成了博物馆的馆标。
▼兰阳博物馆分室内和室外两区。
手上盖个印章,就可以随意进出的参观辣。


蘭阳平原蕴藏了丰富的自然环境与人文风貌,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馆。
兰阳博物馆就是这巨大博物馆的出口,将宜兰的生态、族群、文化一一展示。
建筑从上至下是一个山形,里面上下三层分别是山之层、平原层、海之层。
▼从山之层俯身可以看到平原层与海之层展区。







▼喜欢的竹子茶具。
但是怕北方的气候太干燥,竹子保存不住,也就作罢。



中午找食路上, 路过礁溪。
礁溪温泉有名,因为雪山隧道开通,抵达这里的时间大幅缩短,所以很多台北人周末一日游过来。
▼路边就有足汤,老奶奶看起来很享受哟。
中午吃宜兰创意料理:渡小月。
此渡小月非彼度小月。
这家老板兄弟三个,老大开餐厅,老三做雕塑。
结账时候在柜台看到刚刚兰阳博物馆的可爱佛像,就是这家老三做的。
▼渡小月是无菜单料理。
我们今天中午菜品的名字也颇为好听,比如吉祥如意、醍醐拼盘、蒸善大虾、兰阳炸酥品、幸福甜品。
还有宜兰名产:糕渣(下层中间图)。
糕渣的特性常被比喻成宜兰人外冷内热的性格,是宜兰相当具代表性的食物。
▼渡小月的食材非常新鲜。
旁边柜台上摆放了很多鱼和蔬菜,开始我本以为这些是店家用的模型。
但是后来走过去,发现腥味很重,没过一会又有厨师过来更换,才知道这些是真材实料。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非常大的园区,里面被规划成了很多区块。
我最喜欢的是歌仔戏的戏台还有仿旧的商店以及美食街。
▼园区里面有个黄举人宅,颇有名气。
雕梁画栋的倒也多彩,不过看多了内地的大宅院,黄举人宅的规格样式也就没多太独特。
▼黄举人宅的门口。
▼很有意思的歌仔戏表演,是用台语表演,几乎听不懂,但好在有现场字幕翻译。
一场戏三个演员,我们公认男主和丫鬟比较好看。
▼很多人专注的看戏,我在后面偷偷的看着大家。
▼传艺中心里复古的街道景观,是熟悉的骑楼红砖样式,非常适合拍照。
▼每栋楼都是一个商店,可能因为不是周末节假日的原因,人很少,店家也不是很卖力。
在台湾旅行,古镇古街旅游景点不是周末节假日,很多店家就开门晚关门早,有些心大的索性不开门了。
所以如果去鹿港小镇、平溪九份这样的地方,选周末或者平时别太晚的时间去,才能遇到各色店铺开门迎客。
▼传艺中心漂亮的印章,介绍的是古老的传统文化习俗,比如成人礼、抓周、婚嫁。
很多在大陆也找不到的风俗习惯,在这里还有人能怀念,有些感慨了。
▼传艺中心的陶笛礼品。
▼遇到了好玩的波子汽水,瓶子口被一个玻璃球堵着,要有力气的男生才能打得开。
宜兰三星葱在台湾非常有名,这个葱白得多绿的少。据说吃起来不辛辣但很有味。
▼我们在传统艺术中心里家彤给我们买了好吃的糖葱润饼。
润饼里加了糖葱、香菜、花生粉和黑芝麻,看似奇怪的组合但味道很好。
晚餐是到桃源大溪保健厨房吃药草养生料理。
全麦养生手卷、芦荟五行沙拉、手工米豆腐、骨碎补炖猪脚。。。陌生的名字熟悉的食材。
吃起来感觉一点油腻都没有,我很是喜欢,但是同行的男同胞们觉得没有肉不过瘾,哈。
这家厨房还有一个自己的植物园,很多食材都是出自这里。
▼到了这里,姑娘们又发现了一个大家共同的兴趣爱好:植物。
喜欢多肉的喜欢养花草的,怪不得我们如此意气相投。
枫叶厚着脸皮跟老板要了一大束茶树叶子,回民宿泡澡去咯。
一天的时间,我们从台湾西部回到台湾东部,一路之上领略了宜兰平原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
晚上住在苗栗南庄的百合山庄民宿,一夜好梦,南庄老街,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