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新疆】怀念深秋,禾木那跳动的金色

标签:
转载 |
分类: 西藏、云南、四川 |
立秋一过,一转眼就将迎来金秋。那是个让所有旅行者和摄影爱好者如痴如醉的季节。北半球大多数地方都会被秋色所洗礼,万物经过春夏的累积,将迎来金色的辉煌,用夺目的色彩来歌颂大地,歌颂生命。
绳命,是入刺的井猜,绳命,是剁么的回晃。
心怀对秋色无尽的眷恋,飞熊去年国庆去了一趟北疆。公路两边的树木,构成两条金黄的曲线,一直为我们指路,指向中国的最西北端。
一路上都有各种小景:秋叶、草从、马匹,大美新疆总是有千万种变化。每走一程总是能给我们一个惊喜。
禾木这几年非常火。不过飞熊还是先给大家介绍一点点地理知识。禾木在行政上是一个村,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禾木哈纳斯蒙古乡管辖之下。在中国的最西北角。
地理上讲过,中国东南大多数地方属于太平洋流域,西南少部分地方属于印度洋流域。而有那么一点点地方,它的水流最终是流向北冰洋的,这所谓的北冰洋流域正是中国西北角的这一点点地方。
布尔津河是中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喀纳斯湖后,在布尔津县附近注入额尔齐斯河。而额尔齐斯河向西北出中国国境,经哈萨克斯坦在俄罗斯汇入鄂毕河后最终流入北冰洋,全长达4248公里。
刚听到布尔津这个词,联想到布尔津河,飞熊以为津在这里是河流的意思。然而较通常的说法是,布尔津是指三岁的公骆驼,说春季水流湍急,像三岁的公骆驼般不顾一切向前冲,故得此名。
关于布尔津是蒙语还是哈萨克语也有争论。其实争论正好说明其处在四国交界(中国、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这样一个民族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位置。
禾木作为布尔津县的一个村,是图瓦人的生活居住地。它位于重山阻隔的一个大河谷里。正因为道路不是十分通畅好走,所以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都像是世外桃源一般。
大自然的阻隔使禾木幸免于胡乱开发之祸,这里如痴如醉的风景,尤其是油画般的秋色仍被神奇地保留下来。
而在树林之中,有着尖尖屋顶的小木屋散落其中,这就是图瓦人温馨的家。
如果飞熊再早来两个星期,这里的颜色也许会更加丰富。那些绿色的、红色的叶子也许还挂在树梢。现在由于一场大雪已经下过,所以个别的树已经叶去枝空了.
有意思的是,这里许多向阳(向南)的山坡上并没有太多植被覆盖,反而在向阴的一面树木较多。不知何解,难道是向阳的一面比较干燥水分不足的缘故?
在这间小屋后的山坡上,树基本上没有了,是个天然的滑雪场? 还是人为砍伐的结果?
从资料看,图瓦人(Tuvans)使用的是突厥语系,但基因没有突厥血统。他们是半游牧民族,住桦树木屋。所以这些图片里的蒙古包倒底是图瓦文化中的一部分,还是旅游产品大家可以斟酌一下。
图瓦人除了在禾木村以及附近的白哈巴、喀纳斯村之外,还生活在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和蒙古境内。他们的来历似乎有几种说法。由于处于几个文化的交界位置,早在匈奴时代便有人在此生活。后被突厥汗国征服,并突厥化。后又经回纥时代、被吉尔吉斯人统治。
到蒙古汗国时又被蒙古化。所以在中国境内的国瓦人被登记成蒙古族。然而又有人说他们的基因与北美的原住民相似。
当飞熊正在那儿驻足拍摄时,忽然一个青年骑着骏马扬尘而来,又匆匆而去。他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与都市中的我们,是不是两条平行而没有交集的直线呢?
到了禾木村中心的时候,飞熊又发现这里也不像想像中落后,至少还是有摩托可以骑的。
在禾木乡旁边,有一条自东北向西南流淌的禾木河。河水清凉无比。
懒懒地躺河边的枯木上,晒晒秋日的太阳,不要让这美景轻易在脑海中消去。
如果花半小时时间,爬到禾木村对面的小山坡上去,就可以让村落的美丽尽收眼底。
千百年来大自然和人类和谐的互动才造就了眼前的美丽。衷心希望它不要在过度的开发中失去原有的金色的光彩。
而对于图瓦人,我们是否也应止于远远驻足观望,抑制那颗对他们的历史、血脉的好奇之心,让历史归于历史,让他们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不是变成景区中,旅游者的观赏之物?
回去的路上,正遇斜阳西下照着树林里的小溪。它倒映着禾木纯净的过去和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