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凡尘落寞客——阅读西湖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西子湖绮丽秀美、柳莺花燕,世人无不称妙说美,畅游其中者,啧啧称道;西子湖边的名人的故居、纪念馆舍,游客如数家珍、步进追缅、口指点评。而我今天要去看望的是几位故去的仙客茔域窀穸。
西湖四围有几方名流青墩?难以说清。过去可找“度娘”,现在能问“豆包”或deepseek。湖的周边名人坟墓,历年有变。经查,过往中西湖周遭曾有 130 余座名人墓冢。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拆墓运动中,许多名人坟冢被迁移或拆除。仅1965年,就拆迁
654
座。苏小小、秋瑾、林和靖、徐锡麟墓等相继被拆除。80年始,政府相继重建或回迁一些墓坟。如今能看到的有数十座,比较知名的有:“西湖三杰”岳飞(长子岳云)、于谦、张苍水墓(这三座墓多年前曾看过北京袁老师做的一期视频)。秋瑾、徐锡麟墓(徐锡麟杀害于安庆抚院门前,遗体先草葬城北马山。81年迁至杭州南天竺,安庆建有锡麟街。)苏小小、武松、林和靖、章太炎、赵之谦、盖叫天墓和魏源墓,苏曼珠墓遗址等。
非是小老兴趣在古墓陵园,而是之于要了解故去的方家名士精神和思想上可去翻阅遗作或是他人的传记怀念文章,如你想去寻觅观摩他们遗留下的物件,临地去追念其生活成长的历程环境,想来实物只能是故居流寓或是陵墓碑石了。
3月8日小老甄选了岳王庙、武松墓、苏小小墓、苏曼殊墓遗址、秋瑾墓参观目礼。这几处阴宅相隔左近,可靠两条小腿丈量彼此间距。第二天打算是参观拜望林徽因纪念碑、魏源墓。
岳王庙
岳王庙位于西湖栖霞岭南麓,始建于南宋1221 年。这和也是那年旅婚时参观留有记忆之处。从灵隐寺到岳王庙路程不多,交通十分便当。
我一直有个疑问:岳鹏举真是被秦桧“莫须有”罪名毒杀的吗?杀掉一个几乎是一个全朝最高军事指挥官、“中兴四将”之首、抗金功臣,不是高宗赵构旨意能办不到吗?!其实,秦桧仅是一个操刀的刽子手。“不反皇帝”是历来中土各朝的官场上的政治主张,以至于形成民间普罗大众的基本认知:皇帝只是昏庸,罪恶的是奸臣。
岳飞该不该死!?你如果是“金口玉言”帝王赵构,或是赵家之裔皇粮之后,或是忠实的儒家推崇人拥趸者。岳飞你一个皇家的武官,连发12道金牌迟迟不归;挥师北伐,誓言要迎回徽钦二帝。假若皇爸皇爷回来了,我这皇孙咱办。虽为后代明朝,曾经就上演过一次被俘英宗回朝后取代代宗的宫廷剧。以上庐山为母守孝为名,岩栖谷隐,迟迟不应朝廷征召,给官家摆起了谱……。诸如此类,置君言于儿戏,还是位拥有绝大军权具有威信的头领,难料那天也来段“黄袍回身”,将赵家置换成岳家。你说,赵构能将其安于“卧榻之侧”吗?无奈鹏举功勋卓著、名气太盛,你非死不可,而这锅得让秦桧背不可。于是,铸铁秦桧王氏万俟卨,继而张俊也得百年千载反手捆绑脆于岳飞墓前,好让民众泄愤出气。
取决于对皇家的忠诚度,关羽却受到历代皇家的推崇和宠爱,建祠造庙,赐侯封帝,受帝王的宣传,草根升斗们从众从官,盲目推崇,使得华夏大地纪念岳飞祠明显少于关羽庙。
对于一个誓死要挥师北伐,收拾旧山河,“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为江山社稷、为百姓苍生;立志反降雪恨,捍卫民族尊严;光明磊落的民族英雄,岳飞之死是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剧,是乃千古奇冤!
岳飞1142 年39岁遇害,狱卒隗顺冒死将其遗体葬于钱塘门外。1162年宋孝宗为岳飞及二子恢复名誉,在西湖边建庙立祠,直到1204 年,宋宁宗追封鄂王,将生前史料昭告天下,至此,岳飞死后 84 年,其冤屈才得以昭雪。
岳王庙分为墓园区、忠烈祠区和启忠祠区三大部分。后两部分主要是纪念性雕像、手迹、抗金事迹及生平介绍、碑廊等。可由爱好兴趣取舍浏观。
参观的重点是墓园。忠烈祠和启忠祠坐北朝南,墓园是坐西向东。墓园西端正中与左侧分别是岳飞和其子岳云坟冢及碑石。墓前是“文武立马蹲虎跪羊”六对翁仲。
六对石像生是明朝的,而坟冢为清朝重修的。墓中是否为岳飞尸骨,史料语音不详。史裁初葬时墓中确为岳飞尸骨,经元明清特别是文革破坏,现封土内并无实物。
“炸油条”过去称“炸秦桧”,还有墓园中的那棵“分尸桧”桧木的象征和寓意,更不用说那四位从明朝(1475年)起一脆五六百年铁铸像了,最能表达百姓对奸佞的唾弃和仇恨,更是反映了民间对岳飞含冤的悲痛和愤懑,连墓园外的一口老井也称作“忠泉”,就是不骂或不敢骂罪魁祸手——绝子断孙的赵构。
“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秦大士妥妥的秦桧的后嗣,清代乾隆年间状元,史评正直有气节,歪桧树也能雕出栋梁材。
武松墓
我们这辈人对武松的了解多半来自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与同对诸葛孔明、关羽的认知来源于《三国演义》一样,这些历史人物都被这些章回小说给带偏了。也难怪,要引发社会关注就要既迎合受众口味,更要得到吾皇听来舒服的文句。于是合乎儒家“忠义礼智信”的人事当然成为主流,拔高再修辞,涂脂又抹粉,于是,就成了鲁迅笔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了。书本中人物均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神明。关羽是“武圣”是“财神”,诸葛亮为 “卧龙”为“智多星”,“景阳冈打虎英雄武松”的形象跟着就光辉高大起来了。
真实的武松是河北省清河县人士,曾在市井上卖艺,任过杭州府都头、提辖。后来杭州曾有一知府蔡鋆(蔡京之子),虐政殃民,武松将其屠戮后被捕,30岁折磨死于狱中。此武松用是《水浒传》中武松的原型。
小说中“三杯不过冈”,武松一口气硬是闷了18碗。资料上说北宋时定窑酒杯大小约200毫升,在四两上下,也有人说是在二两至三两之间。按后者计,武都头打虎前就喝了3-5斤欢伯。
白酒也就是蒸馏酒的起源主流认同在元代,网上也有早于元朝的事例,如:考古人发现汉唐宋墓穴中蒸馏酒个案,但样本不大。照此可知,如同造纸术一样,白酒的由个例到批量产出也是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北宋时市面通常饮用的多是米酒或黄酒,是混浊样子的浊酒,“一杯浊酒喜相逢”说的就是它。往时米酒黄酒酒精度也就在10-15度之间,略似于现在的啤酒醪糟酒精度。如此一看,武松也就是痛饮了三五瓶beer吧。也有人取酒精度算大约在1-2斤53度白酒样子。
酒壮英雄胆,酒多了天王老子都不怕,何不敢拳打吊睛白额大虫。有人按小说描述给武松画了张像,其结果那几乎不是人,而是个身高力大的神。可是,武松打虎毕竟是文学创作,同“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征方腊、出家等属于文人构思臆想、民间传说,目前历史文献没见其事。
武松墓位在西湖西泠桥北堍,与苏小小墓仅距50米。武松墓如其人一样命途多舛,累毁累修,现今的墓冢是2004年根据老照片修复的。墓内则应是1894年杭州涌金门出土的有“武松之柩”的棺木。
武松墓掩映在西子湖北岸一片苍松翠柏之间,简洁肃穆。由墓圈、墓碑、石牌坊和墓道组成。青石墓圈高1.1米、直径4米;墓碑刻“宋义士武松之墓”;高6米单门二柱石牌坊匾额嵌“嵚奇瑰伟”题款。墓道长10米。
西湖边还有一座“江南活武松”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张英杰)坟茔。
苏曼殊墓遗址
唐代高僧玄奘(俗名陈祎)是《西游记》里唐僧的范式,为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人物。而近代“糖僧”苏曼殊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苏曼殊1884 年出生于日本横滨,早年留学东瀛,清末民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翻译家、画家。其父亲是茶商,母亲日本人河合若子。幼年随庶母河合仙生活,12 岁因生病在慧龙寺皈依佛门。
几乎于弘一大师李淑同同代之人,其才能和历程多有相同之处。李淑同是一个修为崇高,境界超凡,受人敬佩,领悟通透的智者。而苏曼殊却是有非凡的灵性、聪慧的大脑,才华横溢,思想多元,性情放任,情感浪漫,自负自恃的人。因此不受人待见,湮没无闻,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如弘一大师门徒漫画家丰子恺越过马斯洛五大需要理论,而总结出的人的生活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而苏曼殊与李淑同前两个层次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而在第三层没有弘一大师的绝尘和坚定而出现行为摇摆不定、思想前后矛盾的情况。
糖僧沙弥苏曼殊曾三度出家三度还俗,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既有着对世俗情感、人间烟火的眷恋,又渴望通过佛教的修为来寻求心灵的解脱。
1912
年,苏曼殊应陈独秀邀请到安徽高等学校(安庆)教授英语。
苏曼殊生活习性独特且不规律,他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尤其偏好甜食,医生劝其克制,却仍然嗜食糖炒栗子。1918 年34岁苏曼殊在上海因肠胃病逝,1924 年柳亚子等友人将其墓迁葬于杭州西湖孤山北麓。1965-1再被迁移,现下落不明。90 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在原址附近竖起碑石建造“苏曼殊墓遗址”,供人追思凭吊。
这处“遗址”太小众了,以至于走到跟前,询问在附近休闲散淡的市民,少数知道的说是有,但不知位置。还是此处保安管事,一问便知。
现今的遗址面积仅有50平上下,建有罗城、甬道左边是介绍苏曼殊生平石碑。罗城当中树立一纪念塔。塔高2.5米,为剑状六面石塔,塔正面由诸贞壮书“曼殊大师之塔”,塔身侧面是陈巢南《为曼殊建塔院疏》。纪念塔是按1924年原塔1/2比例缩小重建的,纪念塔周围有一圈低矮的罗城。
苏曼殊墓遗址一副落寞寂寥的样子,掩隐在浓密的树丛中,让人生出心酸悲凉。英才悲歌,志士落幕,人生光艳与悲怨,都随风吹雨打去,伴风化云烟,分解为尘土。而我长叹一声,非凡之人如此,何况平凡之身!
“梅妻鹤子”述说的是北宋隐逸诗人林逋浪漫而又佛系的故事。自苏曼殊墓遗址循湖岸向前右方两百米,就是纪念他的“放鹤亭”。亭内有珍贵的《舞鹤赋》石刻,亭旁就是林和靖墓。因没做计划,身体有些疲惫,没能面临目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