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岸边青墩泪——阅读西湖三


婉雅俊彦——林徽因
一块预示爱意,一块表示亲情。
林徽因病榻前有两块飞机残骸,一块是1931年从上海飞往北京赶去聆听她演讲的浪漫诗人徐志摩乘坐的失事飞机上的;
另一块是林徽因弟弟22岁林恒1941年在成都与日军空战牺牲时战机的残片。
有人评价前些日子死去的大S
:与一个深爱她的男人结婚生子,随后又如她深情的男子结婚。连死时也迅快而不牵绊,48阳寿虽短,但她是幸福女人!


人说最幸福的婚姻是:结婚双方是你爱的人也正是爱你的人。
林徽因在爱情中是个幸福女人,或者说是个能摆正他人之爱和我爱他人的女人。她一生中有三位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男人用痴情爱意去护佑滋润着她。
一位甜美清纯的女人,她的爱情和婚恋都是人们咀嚼乐道的话题。林徽因是人们心目中的“人间四月天”,民国时的才女名媛。讲她情和爱的过往,是件甜蜜乐意的事!
她爱梁思成,梁思成爱她,可惜英年香消玉殒,独自绝尘而去;徐志摩爱她抛妻罹难,她也爱徐志摩才情双佳。一曲《再别康桥》吟出了相爱却不能相守的唉叹!邱岳霖爱她更护她,一生花下过,片叶不沾身,终生不娶;她敬他尊重他,曾问他丈夫梁思成:为什么是我!她问答:这要用一生来回答!


林徽因出生在杭州,祖籍在福建福州。她在福州三街七巷的老房子也是冰心谢婉莹的故居我参观过。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这座房子是林徽因堂叔林觉民先生的,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牺牲后将宅子出售给了冰心祖父。
这两位本是同乡胜过近邻的秀丽姊妹,却因冰心一篇《我们太太的客厅》讥讽调侃,酿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仇人。
林徽因是我国第一位优秀的女建筑师,曾参加了国徽设计,主要负责人民英雄纪念碑须弥座装饰浮雕的设计和工艺指导。创办或参与创办了华北和清华大学建筑系。与丈夫梁思成一同编写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为我国古建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台山佛光寺等古建筑的考察与测绘(发现了唐代建筑遗存实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林徽因兼具学者风骨与文人气质,是位秉持科学真理不畏惧强权的女士。为了保护北京老城墙和古营建与丈夫梁思成一起同副市长吴晗等发生激烈争吵。可惜的是痛哭失望的泪水终未能挽回大批京城文物的拆除与消毁。
林徽因墓地在北京八宝山公墓,墓碑由梁思成设计,简洁典雅,上刻有“建筑师林徽因墓”字样。在众多显赫人物墓园中,林先生墓前摆放着大量艳花。而墓碑上花纹浮雕文革时被红卫兵砸去一角,看上去如同是一朵苦菜花。
我是用脚步走过苏堤的,从苏堤北端曲院风荷到南首花港观鱼,长3Km。


纪念碑由清华大学2006年8月建造。碑长方形,高1.82米、宽1.25米,采用线切割工艺的铜碑。以青铜作诗笺,透出林徽因的剪影,文字则用线切割技术透雕于青铜诗笺上,形成一座空灵的诗碑,与湖光水色相互映衬,别具美感。碑上文字选取了林徽因所著《平郊建筑杂录》中有关 “建筑意”文字 。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游人如织,观者潮涌。以其独特的花、港、鱼景观而闻名。景点可听到有乾隆题名“花港观鱼”的故事,是处充满历史韵味和自然美景的地方。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轻步来到先生纪念碑前,振衣垂首,默祷鞠躬!凝视先生娇小纤瘦的身影,想起岳南先生所著《南渡北归》中您为避兵燹战火,辗转于西南的艰辛岁月。时逢乱世,贫病交加,待世势好转,天妒英才,痛哉!先生5旬壮志未酬身先死!


巾帼英雄——秋瑾
她自号“鉴湖女侠”,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女烈士,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更是一位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绍兴有秋瑾的故居,解放路“古轩亭口”在秋瑾就义之处竖立了一座汉白玉雕像。我曾在2017年9月间近前合十目祷过。


应是前无古人也很难有后有来者,年庚仅32岁的秋瑾牺牲后近百年内,其墓葬棺木曾11葬10迁,辗转半个中国,假若能申报通过也算是吉尼斯迁葬世界纪录了吧!
这11葬10迁都有记录,并有迁葬理由。大体是在出生地绍兴,寓居地西湖,丈夫王廷钧家乡湘潭、病故地长沙等处挪移安葬。
第1 次到第7次迁徙,是家人和好友所为,第8至第11次迁葬是受那个特殊时代的影响,在西湖鸡笼山、孤山、西泠桥来回迁动。这座命运多舛的棺墓最后也就落在了如今的西泠桥南堍。
这是胡乔木“天共我,吼风奇剑,扫汝生光!”写《西湖撼事》原词中的后一句,当年(一)号首长来西湖居住时看到此词后修改为“谁共我、舞倚天长剑,扫此荒唐!”还专门加了“杭州及别处,行近郊原,处处与鬼为邻,几百年犹难扫尽”的批注。


1965年元月29日,西湖边最后一座用混凝土浇筑的秋瑾坟墓被炸开了。有资料记载:墓内有一具尸骸、一枚玉簪和一柄短剑,其中一块骨头上留有刀痕。又有传说中墓中仅存有一双红色绣花鞋并无骸骨。
秋瑾生前有“如果不幸牺牲,愿埋骨西泠”的遗愿。1981年9月自鸡笼山迁至西泠桥畔。新墓基高2米,上端手抚矗地长剑的秋瑾汉白玉石雕像高2.7米,基座正面为当时孙中山先生挽悼烈士题字“巾帼英雄”。
秋瑾与徐锡麟是同乡与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同加光复会,同赴东瀛留学,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并肩作战,从相识到相知。坊间有诸多他们为情人关系风言,徐锡麟的孙子徐乃达谈及此事时,认为他们并无儿女私情。
自古红颜多薄命,独留青冢向黄昏。
夕阳西下,薄幕定昏,当是找一处靠近明日打算到访之地的栖身之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