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凶猛的食肉动物为何也很可怜?
(2010-09-03 18:26:40)
标签:
邓羚非洲食肉动物猎豹食草动物 |
分类: 高修存原创杂文 |
电视节目中,《动物世界》是我比较喜欢的,因为没有人为的编剧导演,原始野生的画面看着实在过瘾,想想那些实地拍摄的朋友真不容易,估计也吃了多少苦头,所以写东西前先表达一下敬意,感谢他们不辞辛劳的忘我工作,为我们带来视觉享受和知识大餐。
野生动物的生存主要依靠食物和依赖环境,目前比较大的栖息地是非洲,属于赤道南半球,气候偏暖而多雨,森林覆盖面积大,水草资源丰富,未经开发的地域辽阔,是食草类动物理想的家园,起码在这里不会饿着,大地就是粮仓,无偿奉献取之不尽的生活资源,最多在季节变化的时候来个大迁徙,赶往另一个丰盛的餐桌而已,所以,在吃的方面,食草动物是富裕户,属于不劳而获的一族,它们的种类繁多,比如象大象,犀牛,角马,斑马,野牛,驼鹿,驯鹿,长颈鹿,野猪,邓羚等等,其中角马和邓羚数量相对多一些,繁殖的绝对值同步比较大,也是食肉动物的主要攻击对象。
在热带丛林和草原,处于食物链最高端的是狮子,其他还有鬣狗猎豹以及鳄鱼蟒蛇等等,最后是秃鹫。狮子家族分工比较特别,一般都是由母狮出击捕猎,雄师很少参与行动,往往吃现成饭倒是第一个,也弄不明白它们的规章制度是怎么订的;鬣狗比较讲究策略,一般采用群体分工追逐,以耐力取胜的情况多;猎豹喜欢独居,最多是母猎豹带几个小猎豹,很少有群体协作围捕的现象,因此经常挨饿不说,弄不好碰到野猪之类的还要吃大亏,鳄鱼蟒蛇属于冷血动物,动作相对比较缓慢,所以觅食选择守株待兔的办法多一些,一般没有长途奔袭的场面;秃鹫是清道夫,负责把最后吃剩的腐败零碎打扫干净,应该讲功劳不小。
我们看肉食者捕杀食草动物的场面非常残忍,有的画面确实很血腥,其实从概率和客观条件上看,要说真正可怜的应该是这些不吃素的动物,穷凶极恶的忙半天,累个半死,不过是为了基本的一餐温饱而已,有时候几天捉不到一只,体力不够,眼巴巴的看人家在那里悠闲的吃草,只能等机会捉个病弱对象或刚出生的小猎物充饥了,特别是不能受伤,如果不小心被对方的角弄破一点皮,问题就大了,各种昆虫细菌会迅速导致伤口溃烂,医生肯定是没有指望的,只能自己舔舔,勉强维持几天,多数下场是不妙的,所以,看起来非常强势的食肉动物其实是很脆弱的,每吃一顿饭都在冒风险,一生过的并不怎么安逸幸福。
再作个简单对比,凡是食草动物一般都有蹄子,而食肉动物则全是爪子,足部构造也代表了各自的生活属性,爪子用途主要就是用来捕猎,一些猫科动物还可以用其攀爬上树,此外,走步声音轻也是爪子很重要的长处,能够慢慢接近而不被发觉,缩短突击距离就是增加了成功概率;而蹄子对长年行走在草原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优点是站立稳健,活动敏捷,奔跑中和地面接触压强可以控制自如,有时还能作为武器踢踏攻击者等等,真佩服造物主的公平和神奇。
动物世界就是自然世界,成员之间彼此相依相存,生生不息,人类只有捍卫的职责而没有破坏的权利,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就是维护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