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老师功夫作文群:150347011
【签名购书】请到: 非常老师的小店
--------------------------------------------------
北京秦子奕妈妈
闺女的第一篇小作文,有幸得到老师的妙笔修改,惊喜万分。第三段老师加了“团团围坐在桌边”,并把“我许了一个愿望,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放在了“脚”,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儿甚是喜欢,开心得手舞足蹈,连连夸赞老师厉害,对第二节课更加期待。
早早地回家写了会作业,便登录群视频静静候着。当老师开场点到“秦子奕好!”“秦子为好!”,孩儿兴奋得上蹿下跳。“耶,耶,点到我和弟弟了!”上课的积极性一下调动了起来。
从温故而知新,到老师朗诵林徽因的《笑》,灌输语感班的内容,并引出今天的要点-情绪的表达方式:情绪+身体的局部变化,不难看出老师的用心。闺女有感情地跟随老师大声朗诵,体会形容笑,不是写“哇,她笑了,她好开心呀!她太高兴了!”,原来可以通过眼睛、酒窝、贝齿、鬈发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读完不禁嘴角上翘。
情绪的表达方式:情绪+身体的局部变化
(1)高兴得:高兴得大板牙都露出来了,高兴得嘴巴都合不拢了,笑得眉毛弯成了小月亮,高兴得手都不知往哪放了
(2)兴奋得:兴奋得眼睛一闪一闪的,兴奋得拍起了大腿,兴奋得要窜到天上去了,兴奋得睡不着觉了,兴奋得一蹦三丈高
(3)生气得:生气得两耳冒烟,生气得青筋暴起,气得我浑身发抖,气得我直冒冷汗,气得我牙齿咬得咯吱咯吱响,气得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4)紧张得:紧张得抓耳挠腮,紧张得说不出话来,紧张得变成了木头人,紧张得心脏快从嘴巴里跳出来了
(5)害怕得:害怕得双脚不会走路了,害怕得指甲掐进了肉里
闺女的日记和一二年级时的看图写话,往往最常见的情绪表达便是“开心极了”,“高兴极了”这样的字眼,表达无力,我们家长的指导也不尽人意。通过老师如此细化的反复训练,其实孩子脑洞已经大开。
我全程录音,课后回放整理笔记,惊觉自己太急躁,引导和提醒不恰当,要求太高,给了孩子不少压力,也没有做到完全包容孩子的口水,真的是愚蠢至极。而老师爽朗的笑声,不断地鼓励,“漂亮、漂亮”的赞扬声不绝于耳。课后老师在群里的发言,更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立马诚恳地向小人儿道歉,请小人儿严格监督,为娘绝不再犯!《我的小玩具》口说过程,我和孩爸毫不保留地夸张鼓励,变着法儿地表扬,小朋友越说越顺!连平常的亲子关系也更为融洽了!
为母之人,仍需修炼,先做好自己!感谢非常老师,我可以亲子学习如何写作文,还能收获满满的正能量!
以下非常语录,时刻提醒,先做好自己!
一、不要纠结于词穷,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这才是有生命力的语言。
二、写作,包括任何一件事,都是由僵化到固化到强化到优先的。想想您自己学开车。
三、不要打断孩子的口说。给孩子自我判断,
自我修正的机会。
四、不要追求完美。一开始走路要允许孩子摔跤。
现在所有的一切,是让孩子大胆的说,大胆的表现。
能说,总比无话可说要好。
老汉曾有言:教育是渗透和熏习,是激发和唤醒,是发现和挖掘!
广东黄昱恺妈妈
终于迎来了老师的第一讲。
我的小孩黄昱恺虽然看了不少书,但是惧怕写作。国庆前的单元测验因看图说话作文未写得了0分,一直有些沮丧,等着老师开课传授功夫。听老师说,办班主旨
蒙以养正。在孩子们即将或开始写作文的时候,培养他们正确的写作观。让孩子不再惧怕写作并乐于写出精彩的作文。从无字可写到提笔300。课程方法:口说和仿写是看图写话班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始终坚持的主线。
老师说,作文应该是这样的,有头身脚。举例画家乡,在头身脚填空。虎头猪肚豹尾。结尾字数与开头字数差不多。作文如填空,头和尾填少一些,身填多一些。
老师用非式读法结合蜡笔小星语调,先是怪声怪气的将《中秋日》读了一遍。
“今天是中秋节。
早上我们照常上学。
下午回家,看到院子里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排列着许多果品,有梨、有柿子、有苹果、有月饼等。还有一支香斗,香烟正一缕缕向上吹着。
我想,晚上,还要同弟弟妹妹出去赏月呢。”
孩子一下子就给吸引住了,像听故事一样,听完了哈哈大笑。然后老师读第二遍,小孩嘻嘻哈哈跟着用非式读法怪腔怪调的读。第三遍老师要求,闭上眼睛复述。小孩闭上眼,基本上都能按原文复述。第四遍自己想象一下,结合《中秋日》,创造性再来一遍。我在旁边引导,小孩结合课文,将我们家的中秋节也说了出来。老师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和“一边一边又一边”说了很多生动的例句。小孩也笑着跟着说了很多句子。
在老师放出“今天我生日”的看图写话作文图时,小孩还不太愿意说,在老师的多次引导下,终于开口说起了自己的口水作文。我们终于领悟到,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说出来的。
在讲课结束时,小孩依依不舍,还想再听课。他还勇敢地告诉老师,上次我作文考了零分,下次我再也不怕写作了。看到小孩的变化,我对老师非常佩服,也坚定了要跟着老师学下去的决心。
中山伍峻霆伍峻豪妈妈:
非常老师已经说的非常明白非常清晰了,受益非浅,结合自已的实际情况,来说说自已的一点点体会。
一、低龄启蒙:我家孩子正处于小学一年级,正如老师所说的低龄阶段。我感到很欣慰,庆幸自己在正确的时间,遇上正确的功夫作文,我一直在想,这是不是老天爷在眷顾着我们。低龄启蒙,就是孩子还是白纸一张的时候,从蒙学开始,从源头开始,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写作观,我想这是核心中的核心吧。现在正了,以后长起来就自然顺了,写作起来就非常非常轻松容易。反之,如果一开始就没树立正确的写作思维,一开始就长歪了,后面再想纠正他们错误的写作习惯,那是非常非常艰辛困难。趁现在孩子还是白纸一张的时候,趁他们还把我们当圣母的时候,亲子作文的路上,陪伴孩子扶上马送一程。
二、岁月增长:深有感触。当孩子还是二、三岁的时候,也就2013年就购置了整套功夫作文,但一直很少陪伴他们一起阅读。总觉得孩子还小、识字不多,能玩就让多玩一会;也总觉得他们长大了自已会学习、会懂得。一晃就4年过去了,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才意识到岁月不饶人,才意识到他们并没有形成自我爱看书爱阅读的习惯,才意识到自已在亲子阅读路上已经浪费了4年光阴。现在每每让他们阅读,才知道有多难,即使跟他说我陪你一起读,现在也不买我的账,更别提说教之类啦根本不管用。于是从中自已也在慢慢摸索,发现连哄带玩做游戏,孩子高兴喜悦了,才会快速并愉快的接受。不过说实在,跟着两个精力充沛的孩子玩,有时会玩到你力不从心、玩到你疲惫不堪,但内心深处始终是快乐的、是祥和的、是充实的。是的,只要能引导他们能多看书多阅读多写作,再多的苦再多的累都是值得的。正如老师所说,想想还能有多少年,像现在一样依赖着我们。再来说说功夫作文,虽然我很少进功夫群聊天,但我知道,功夫作文这么多年来,一直有群爸爸妈妈在坚守着,无论岁月怎么增长,也许他们的孩子早已茁壮成长并出色成才,但他们在功夫作文路上,一直在为我们这些新来的且什么都不懂的爸爸妈妈孩子们默默地服务着,虽然未曾相识或寥寥数语,但有你们的存在,我们才陪感成长、才陪感坚定,在亲子作文的路上,感恩有你,你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三、知识与能力:说来很惭愧。要不非常老师说到,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区别,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它们原来是有区别的,且从未想过,也完全没这方面的意识,一度以为知识就是能力。感谢老师在这方面说了很多、讲解了很多,并反复强调告诉我们,什么是知识、什么是能力,可见老师的良苦用心。“知识是记背的结果,能力是训练的结果”、“不要盯着眼前,格局要大,眼光更远一点”面对老师的谆谆教导,我想我还需要更多时间去消化,更多的时间去体会。
四、持之以恒与短期行为:很多事情,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凭着一时的新鲜感好学好奇,过了一段时间那份激情消失啦,或许没看到什么明显的进步,也或许以为自已都知道了明白了,没有持之以恒进行学习训练,在半途可能就产生打退场鼓的想法。我想这也属于所谓的短期行为吧。一件事之所以不能持之以恒,也许并不是我们能力不足、我们时间不足、我们精力不足,而是我们认知不足、我们意识不足、我们信念不足。正如老师提醒所说的:难就难在持之以恒。以此自勉之,相信时间放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五、三人行:这里指老师、家长、孩子。听了老师的讲解,有了新认识。拿我家孩子阅读来说,以前没有好好陪读,现在大了些,虽然字是较之前认得多得多,似乎没起多大的用处,由于陪读的少,阅读的习惯没养成。现在再去跟他说要多阅读,即使多陪读,收获远没有二三前年时候来的容易,因为孩子逐渐长大了,逐渐形成自已的思维,逐渐有自已的主见。正应验着老师所说,再纠正难上加难。老师、家长、孩子,三者是相辅相成,如果非要按重要性排个序,我认为是:孩子、家长、老师。老师是即定的,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听与不听,学与不学,老师都在那里。关键在于我们这些爸爸妈妈,是否重视,是否愿学,是否愿走在孩子的前面并引领孩子。当然孩子才是真正的主角,如何让孩子愿意在正确的道上努力学习,如何让孩子从内心接受并形成习惯,关键是孩子愿意,这才是重中之重。
六、定型:相比持之以恒,即有关联,又有区别。我的理解,定型就是持之以恒训练后的结果。正如老师说的,定型是习惯性、下意识、本能的东西。我想世上任何一件事情想要做到定型,都不可能一跃而就,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训练的结果。当然这个重复训练是有前提的,并不是瞎练蛮练,正如老师所说,并不是多练就能学会,而是坚持正确的方法进行重复。
七、依赖:“什么叫依赖,当孩子能力不足的时候,去帮上一把,扶上马送一程。趁你还是圣母,多多陪护”,“总有一天他会独立的,当他不听你的时候,你才后悔陪他的时间太少了太短了”,我想这些老师已说得够多的了,之所以说这么多,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打消家长对依赖性的顾虑,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强调亲子作文、亲子陪伴的重要性。无论对家长还是孩子,我想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不知不觉看似写了很多,其实我知道,自己理解得并不深、领悟得并不透。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点,都值得我们慢慢去体会、慢慢去感悟。写到这里,似乎是意犹未尽,却又言不尽意,我想,这也许就是老师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