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常老师谈小朋友如何学经典:经典要不要背?(之三)

(2015-05-30 08:03:03)
标签:

育儿

非常老师谈小朋友如何学经典:经典要不要背?(之三)

经典要不要背?

我们有过这样的体会,很早背过的英文单词,现在都记不得了。背过了吗,记下了吗?背过了,也记下了,可是最终还是全忘了。同理,我们过去读书,也背过不少古文,但基本上也是背过了,用不了多久,就忘得差不多了。

我们都背过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背不下来的人可能非常稀有。为什么?

认为,背不是过程,是结果。过程是什么呢?是多读、熟读、常读、长读。这个过程重视了,背住是不成问题的。而我们常犯的错误在于,把结果当成过程,把背当成了学习的手段。

反思一下当前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最大的弊端是什么?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从根本上完全忽视教育的客观规律与常识。

如果一味强调让孩子背,孩子压力大,在短期内记下了,但时间一久又忘了。欲速则不达,重在恒心。每天如乌龟一样慢慢的爬,比小兔子刺溜一下子跑几百米更有效!读中学的时候,背过不少的课文,现在记得的、还能背出来的有几篇?差不多全丢了。现在让孩子来走自己过去的老路,这是不是可以说叫穿新鞋走老路?是不是可以叫孩子穿小鞋还要走过去的泥泞路?所以,背不是重要的指标。重要的指标是什么?数量。读十遍就会背了,不如读一百遍还不会背。

  一定不要对孩子要求背,要求背的结果是孩子压力巨大。记忆的特点是什么?是在轻松安定愉快的状态下最有效!古人们读书时为什么会情不自禁的摇头晃脑?如果孩子在读书的时候愁着眉、苦着脸,边上还有一个怒目圆睁的老妈在督阵,这哪是读书?这简值就是上前线!

  读,轻松的读,放松的读,跟乘法口诀一样,次数够了。水到渠成,背的结果自然就实现了。

     读经典不是在学功夫,而是在练功夫。不是说背不重要,而是说,不要把这个结果看得很重要。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力各有差别,如果突出“背”字,有的孩子会在相对短的时候内背下来,背下来之后又怎么样呢?

    有一些妈妈经常反映说,自己的孩子小的时候唐诗也会背了,三字经也会背了,但现在怎么就忘了呢?原因很简单,以背为导向的结果,就是短期的瞬时的记忆,这个记忆是不可靠的。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在很多人看来,孩子背会了,大功告成了,就改可以学别的了。这就是《学记》中指出的问题:或失则多。贪多嚼不烂,

      所以讲,“会背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放弃。当一个孩子会背某种东西的时候,就意味着他要去学习新的了,当把新的东西又会背的时候,一回头,以前背过的东西全忘了。

     个例子,学太极拳,有的学得快,照猫画虎两个星期就能学会;有的人也许学半年,才学会,但是他天天练。最后的结果呢?先学会功夫的,一定不如天天练的人功夫好。又比如学车,在驾校的时候有的人学得快,有的人学得慢。一般而言,不管年少、年长,是男、是女,只要练够了时间,总是会拿到驾照的。但提前拿到驾照的,其水平就高于延后拿到驾照的吗?不尽然。真正体现水平的,不是拿驾照的先后,而是公里数。一个人开车的公里数,才是决定一个人驾驶技术的最重要指标。

   再譬如学游泳,学会很容易,报个短期班,一般孩子十多天就会游了。而比较专业的运动员,他们为什么专业?是因为一个动作,简单地练、重复地练。学经典也是一样,不要在意多少天就会背了,这是一个短期的行为。如果只是背会了就放下了,以后不管了,最终孩子还是会忘掉大部份的。

     结论是:一个孩子读了十次就会背,这种效果,不如一个孩子,读了五十次还没有背下来的效果好。因为,功夫就是功夫,功夫是一次一次累加练出来的,不是突击练出来的。读经,重要的是过程、是次数,而不是背下来的结果。我们要求孩子,不是看谁能马上背下来,而是要看,谁读的次数多了,谁坚持到底了,谁的功力就是最强。

    经典,不是学功夫,是在练功夫。功夫,不是学出来的,是练出来的。练是什么意思?练就是反复学习、多次操作(有不中断之意),然后象彩练一样形成长长的带子,这就是收获

     常说“读经千遍,其意自现”。是讲“读”经千遍,不是讲“背”经十遍。所以,你忘掉了“背”字,不讲背,讲读,这样就务实了,就可以喘口气了。孩子轻松了,你也轻松了。

 

动动手指                   欢迎转发

非常老师功夫作文群:150347011

非常老师微信号:     46710345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