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该如何写:《游黑龙潭》讲评之一

分类: 作文讲评 |
作文讲评《黑龙潭》(一)
整理者:江苏-懿妈、北京-蓝天、江苏-通妈
2013年8月5日
---------------------------------------------------------------
暑假了,小朋友会有不少旅游的机会。这一讲应个景,讲一篇游记,顺便谈谈游记的写法。
【原文】
游黑龙潭(侯子轩)
今天我满怀着好心情,去游玩风景优美的黑龙潭。
走进黑龙潭大门,听见鸟儿呼唤我的名字,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它们迎面送来无数的青翠。两边的野花零零落落的,有黄的、粉红的、紫的……微风拂过,花儿们都纷纷跳起了舞,散发出阵阵清香。幽谷里传来几声清脆的啼叫,打破了已久的宁静,仿佛对我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叮咚,叮咚”溪水那富有节奏感的声音可真好听。蝉弟弟也赶着热闹进来,“知了、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这些声音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走着走着,我发现前方的道路被堵住了。我东张张,西望望,豁然看到一条出路。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
继续前行,不一会儿就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小溪。我大步流星地来到溪水边,慢慢地用小脚丫走进了水里,溪水凉凉的,爽爽的,给人神清气爽的感觉。溪水中有各种颜色的小鱼,有红色的,白色的,还有黑色的……它们有的在吐泡泡,“扑,扑,扑”;有的在慢悠悠地游动,好像是在散步;还有的三四成群在一起,好像是在聊天,打算去哪里游玩呢!沉在水底的鹅卵石像聚宝盆里的夜明珠一样,闪闪发光。用小脚丫踩上去,别提有多舒服了。
来到落雁湖,我和几位好朋友一起划船。“啪、啪”船划得很慢,湖面上荡漾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我们一起在小船上玩水,你泼我溅笑哈哈……渐渐地船儿划到了瀑布旁,“哗哗哗哗”,水流湍急了起来,瀑布的水溅在身上,嗖的一下消失,凉快极了!
最后,来到了黑龙潭,那瀑布给人一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啊!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让人流连忘返。
太阳渐渐落山了,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该回去了。我轻轻挥手告别了黑龙潭,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
这是一篇真实的游记。第一次看到这篇作文的时候,用惊喜与欣慰来说一点不为过。惊喜的是,没想到学习半年能写得这么好,欣慰的是小作者完全领会了功夫作文的精要。写作的技法十分成熟、老道。小朋友能够把平日所学的技法自然地表现在文字的描述中。
包括结构、对称、六根六尘等方面的,也包括最近一直讲的叠音词的运用,引经据典的运用,等等。技法自然娴熟,语言流畅,表现生动。
小作者语言流畅、表达自由。其中还有一个表现,就是文中的过渡词值得一学。比如说:走进黑龙潭大门——走着走着——继续前行——来到落雁湖——最后,来到了黑龙潭。
关于过渡词的运用,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启蒙篇》中,有过详细的介绍。在游记的写作中,第一个要注意的环节就是顺序。
在书中也讲过,顺序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空间的顺序;二是时间的顺序;三是情节发展的顺序。通常,这三个顺序又是融在一起的,时间、空间、故事情节,会是一个顺序。从总体来说,无论写什么作文,顺序感、方向性,是绝然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一篇作文,没有顺序感、方向性,那基本就可以判定为散乱无章、跑冒漏滴了。而对于游记这一类作文来讲,更要突出顺序的明确性、重要性。顺序感也好,方向性也好,通过什么来表现?最常用的就是过渡词。先看到了什么,后来到了哪里,接下来发生什么,最后来到了何处。这样“首先……其次……再次……后来……”的过渡词,如同一个导演,引领着观众读者的感观来体会文意的内容场景。
所以,对于基本功不扎实、存在散乱之病的小朋友来讲,学习《启蒙篇》,掌握过渡词,不失为有益的一法。
过渡句也是帽子的一个表现。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低年级的小朋友可能一下子体会不了“帽子”的意思,那就可以从过渡词这个角度去引导他。
【看本文的头】
今天我满怀着好心情,去游玩风景优美的黑龙潭。
这个头,开门见山,真奔黑龙潭,自然不错。但若是以更高的标准来看,还有不足。这个问题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讲过。
因为不是人人都知道黑龙潭位居何处。说不定这里有白龙潭,别处有青龙潭;南方有乌龙潭,北方有紫龙潭。您不说,谁知道黑龙潭在哪里?这个道理,就好像是两个人约会,总不能说我在王麻子铺下等您。总是会打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拉大旗扯虎皮来高调一下:我们在天安门左边二百米外狗不理店相约,或者说我们在天坛右边的小柳树下约会。
所以,可以这样来开头:
今天,我满怀十分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北京密云水库的黑龙潭。
这样,一看就明白了:哦,这是北京的黑龙潭啊!
【再看原文】
走进黑龙潭大门,听见鸟儿呼唤我的名字,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它们迎面送来无数的青翠。两边的野花零零落落的,有黄的、粉红的、紫的……微风拂过,花儿们都纷纷跳起了舞,散发出阵阵清香。幽谷里传来几声清脆的啼叫,打破了已久的宁静,仿佛对我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叮咚,叮咚”,溪水那富有节奏感的声音可真好听。蝉弟弟也赶着热闹进来,“知了、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这些声音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单独看,六根六尘、对称、叠音词的运用,把景色写得十分美。但以更高的要求来看,就涉及到了谋篇布局的问题。从作文的品相上看,这一段占据了对称段很大的篇幅。就如一场演出,一开始,就把重头戏、压轴戏放在了前面,这就造成了头重脚轻的感觉。前面写得十分带劲、高潮迭起、调子起得太高,后面就不好收场了。
这一块,调子可以高起,但需要相应的简化:
走进黑龙潭,转过几座悬空的吊桥,我们就进入了深谷。深谷并不寂寞:鸟儿“叽叽喳喳”,夏蝉“知了知了”,溪水“叮咚叮咚”,深谷里的一切都仿佛出来迎接我们了。红花、黄花、粉花、紫花,散发着阵阵清香,就连沉默寡言的苍树翠柏都尽情抹上新青绿,欢迎着我们。
有人讲:从理科生的角度来看有合并同类项的感觉。说得很对。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讲过:写作是思维的训练。思维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叫形象思维,一类叫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叫创造性思维。
写作,就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即创造性思维的最好训练。有人讲,写作就是自由的写,我手写我心,写出真情实感。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没有逻辑地说,没有章法地说,虽是真情实感,但那是杂乱无章的真情实感。就好比一个喝多了酒的醉汉,虽然酒后吐真言表达的是真情实感,但含糊昏沉怎么能谈得上表达清晰?表达清楚应该排在优先的位置。
所以“合并同类项”,就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就是要归类、合并,就是要有条理,有章法。在点评文中,分成了两个对称块。一块是把听到的写下来;一块是把看到的写下来。换句话说,是把声法归为一类,把色法归为一类。这样看上去就很清晰,很有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