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讲评《美丽的夜晚》

(2013-07-19 09:29:07)
分类: 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美丽的夜晚》



【妈妈感言】

儿子很感动非常老师的鼓励,洋洋加油!所以很努力的想要参与,贴上这篇已经是第四篇,也是改得最短的一篇,282个字,前几篇都是320字左右。儿子总结改不短的理由,非常功夫没有到家。

这几篇辅导过程都非常简单,写之前的简单口说,聊一下用什么方法,然后就开始写草稿,接着就开始给作文减肥,最终儿子会说:“我尽力了。”剩下的技术活留给非常老师帮忙吧!

但儿子的心态很好,重在参与,他说:“红花一定要有绿叶的奉献。”儿子学非常作文,不但学到了写作文的法宝,更重要的是孩子学到了作文以外的做人道理。

【原文】

美丽的夜晚 (江苏飞洋妈妈)

夏夜到阳台纳凉,徐徐的晚风吹在我的身上,吹进我的心田,真让人神清气爽。我尽情地欣赏着美丽的夜景。

抬头仰望天空,无边无际的天幕上布满了闪耀的星群。它们顽皮地眨着小眼睛,你追我赶。月亮姐姐却悠闲地在云中穿行,把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

低头俯视脚下的夜景。整座城市在霓虹灯的闪烁下光彩夺目。纵横交错的马路灯火辉煌,从南往北看去,似与天连接。

仔细聆听,池塘里的青蛙也开始放肆了起来,“呱呱呱”地叫个不停,树上的蝉也跟着“知知知”地叫了起来;不甘寂寞的萤火虫也赶来凑热闹,一闪一闪地像天上洒落下来的启明星。

不知不觉夜已入深,我转身离开阳台,轻轻地说道:“再见了,美丽的夜晚。”

飞洋妈妈算是这个群的老人了。每一次在YY语音课堂上,都能看到飞洋妈妈热情洋溢的喜报。总能够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飞洋在多次的语文考试、作文比赛中,都得过不少奖。从感言中也看到,在征文时,飞洋一共投了四篇稿子。今天来讲评这篇作文,算是迟到的讲评吧。

 

本着发现亮点的原则,看小朋友的作文,有几个特点:

一、头身脚的结构很完整。换句话来说,从品相上看,具有作文的样子。

什么叫具有作文的样子?就是表达清楚,条理分明。所谓条理,就是有头、身、脚。

二、六根六尘的运用,特别是声法的运用,让本文具备了可看、可听、可想的意境。

来看一首诗,这首诗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中也详细讲过。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一般人会以为,写到静就要写到无声。在讲“作文八法”的时候,就特别讲到了对比反差、写静以动、写无声于有声的方法。真正的静,不是无声,是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辩证的关系。就《鸟鸣涧》这首诗来讲,写的是静,但这个静中,不是写死气沉沉,而是写出了静中的生机,写出了静中的“声动” ——有鸟时鸣春涧中的“声”,还有桂花落与惊山鸟的“动”。

还有一首诗《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也是写夜的,但这个夜,不是“无动于衷”的,而是有动于“钟”的。“当当当”地从远处传来的悠扬的钟声,更衬托出夜的寂静。

本文也是写夜的。但这个夜,不是死寂的、无声的,不是无动于衷的,而是活泼、言之有声、充满动感与生机的。

三、对称顺序的运用。

在《启蒙篇》、《提高篇》中也多次讲到,写作的顺序十分重要。什么叫表达清楚、条理分明?换句话来说,就是顺序清楚。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张老板写一点、李大嫂写一点,没有清晰的顺序,那就不会有清楚的表达。

范仲淹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这一首诗中,从远到近、从多到少、从白到黑,顺序十分清楚。

李白的《静夜思》里有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先抬头看,后低头想,这都是顺序,也是对称的顺序。

在本文中,小朋友从抬头仰望,到低头俯视,都体现了一种对称的空间顺序。

什么叫对称?对称就是从不同的方面来写一个东西。也就是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是写同一个东西,但横着看、侧着看、远着看、近着看,那就至少会有四种角度。如此写来,还怕写得不丰富?还担心没有可写?还忧虑字数不够吗?

从总体上来说,小朋友的作文写得很棒,文字能力绝无问题。那么,就以更高一点的标准来点评。来看开头:

夏夜到阳台纳凉,徐徐的晚风吹在我的身上,吹进我的心田,真让人神清气爽。我尽情地欣赏着美丽的夜景。

以更高的标准来看,读来还是有一点滞涩不顺的感觉。

在《启蒙篇》中讲过,文字的美,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音,二是形,三是意。音也就是读起来顺嘴,形就是看起来顺眼,意就是想起来顺心。从音形意的角度来讲,本段的音还不够美、节奏感还不太强,离朗朗上口还有一些差距。

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读起来是不是有那种朗朗上口的音节之美?这个问题,我们在《启蒙篇》里,有较为系统的介绍。

现在,试着主观性改一下旨在让大家感受对称,感受节奏美

当微风带着凉爽,轻轻地掀起窗帘,悄悄地吹开书页的时候,我知道,美丽的夏夜降临了!

【看下一段】

抬头仰望天空,无边无际的天幕上布满了闪耀的星群。它们顽皮地眨着小眼睛,你追我赶。月亮姐姐却悠闲地在云中穿行,把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

在这一段中大体上写了两样东西:一个是星星,一个是月亮。还可以写得更丰富一些。

我来到阳台,抬头仰望天空。一轮明月在星空中显得格外皎洁。它时而在云层中悠闲地穿行,时而显露出皎洁的光芒。仿佛大舞台的布景师一样,把大地的景致变化得时明时暗,时浓时淡。无边无际的天幕上布满了闪耀的星星。它们也顽皮地眨着小眼睛,凑起了热闹。

在这一段中,还是强化顺序,先写月,后写星星。这样一共写了两个对称块。表达也更为清晰顺畅。同时也运用了对称句式:“时而在云层中悠闲地穿行,时而显露出皎洁的光芒”“时明时暗,时浓时淡“。

【看原文】

低头俯视脚下的夜景。整座城市在霓虹灯的闪烁下光彩夺目。纵横交错的马路灯火辉煌,从南往北看去,似与天连接。

仔细聆听,池塘里的青蛙也开始放肆了起来,“呱呱呱”地叫个不停,树上的蝉也跟着“知知知”地叫了起来;不甘寂寞的萤火虫也赶来凑热闹,一闪一闪地像天上洒落下来的启明星。

前文讲过,小朋友的写作顺序是没有问题的。为了更加突出豁达开阔的意境,不妨调整一下顺序,先写青蛙与蝉鸣的这一段。

原文:仔细聆听,池塘里的青蛙也开始放肆了起来,“呱呱呱”地叫个不停,树上的蝉也跟着“知知知”地叫了起来;不甘寂寞的萤火虫也赶来凑热闹,一闪一闪地像天上洒落下来的启明星。

在原文中小朋友运用了声法、意法。声法,就是把听到的声音写出来。意法,就是比喻、拟人,把想象中的东西写出来。萤火虫像启明星从天上洒落下来,就是意法,写得十分美妙。为了展示六根六尘中的其它技法,还可以再增加一些色法与味法,把近处的夜景写得更加丰富饱满一些:

仔细聆听,阳台四周也开始热闹起来。池塘里的青蛙也开始放肆了起来,“呱呱呱”的叫声还没有疲惫,树上的蝉便“知知知”地唱了起来;月光下,树的斑驳的影子像花被一样覆盖着月季花和小草。月季花和小草,趁着夜色散发出清新的淡香。不甘寂寞的萤火虫,像天上洒落下来的启明星,一闪一闪地从遥远的夜空中赶来。

在点评文中,我们运用了一个色法,也就是把眼睛看到的写下来:树的斑驳的影子。同时运用了一个意法:像花被一样覆盖着月季花和小草。色法与意法的同时运用,称之为色意通用。关于这个技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参考《基础篇》。

同时,还运用了味法。味法,就是把闻到的写下来:月季花和小草,趁着夜色散发出清新的淡香。于是,这样的一个夜晚,是看得到的夜晚,是听得到的夜晚,是闻得到的夜晚,是想象得到的夜晚。这样的夜晚,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的。

有的妈妈讲,写作也要结合现实生活。这种说法,需要全面地来看。文字本身是来自于生活,又要脱离生活的。如果非要说忠实于现实,非要强调忠于客观,那又不太妥贴了。

反过来说,但凡客观的事物,一旦变成了文字的描写与记录,那本身就变得不客观了。正如老子的《道德经》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客观的东西是存在的,而一旦说出来,这个说出来的道本身就不客观了。

举例子来说,如果一群绘画的高手来面对一件实物写生,一百个绘画的高手会画一百个不同的样子出来。请问:哪一个高手画出来的,是客观的呢?哪一个高手画出来的,是忠实于事实的呢?纠缠于文字相,本身就不客观了。

纠缠于夏天的风是凉的还是不凉的,晚上有没有蝉在叫,如此等等,实在是没有意义。文字,本身就是对于客观事物,经过每一个人思想的再现与重塑,怎么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呢?佛学之中有一句话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便是这个道理。

【再来看原文】:

低头俯视脚下的夜景。整座城市在霓虹灯的闪烁下光彩夺目。纵横交错的马路灯火辉煌,从南往北看去,似与天连接。

如果说,本文是从三个角度来写的,那就应该是高处、近处与远处。近处,还包括了与高处相对的矮处。之所以把矮处的景色放在远处来写,是为了让全文的意境更为开阔、豁达、畅展一些:

远处的夜景,更有另一番景象。高楼在霓虹灯的闪烁下光彩夺目,马路在路灯的照耀下好像画满了纵横交错的乐谱。整座城市是热闹的,在我看来却是无声的。整座城市的节奏是急促的,但在我看来却是舒缓的。车流,灯流,从南向北,渐渐地、慢慢地延伸开去,似与夜空相连,似与美梦相接。天上的嫦娥,伐桂的吴刚,还有捣药的玉兔,他们有梦吗?

这一段,一是段落中帽子的运用:远处的夜景,更有另一番景象。说明这是从远处看到的夜景。二是对称句式的展开。比如说高楼与马路,车流与灯流,以及“天上的嫦娥,伐桂的吴刚,还有捣药的玉兔”,都是通过对称句、对称词来实现的。对称,除了可以把事物描写充实之外,更具有音形意的“音”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三是引用了飞天的嫦娥、伐桂的吴刚,还有捣药的玉兔,这些属于引经据典的技法。在《提高篇》与《基础篇》中讲过“无典不成文”。引经据典,既可以体现小朋友平时学习知识面的积累,同时也可以把作文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特别是诸如小升初、中考,以及高考这样的大考作文,没有引经据典的技法,很难展示出写作的高水平。所以,孩子们从小就要有这个意识,要有这方面的积累与储备。

第四点,也就是正话反说的技法:整座城市是热闹的,但在我看来却是无声的。整座城市的节奏是急促的,但在我看来却是舒缓的。

学习母语,需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话反说用之于词,通常叫做反义词。

如果用之于句,就称之为正话反说。比如说:你是一个好人,不是一个坏人。也可以说,你要休息一下,不要再工作了。还可以说,今天您的心情真好,再也不忧郁了。

正话反说,用之于段,就称之为“对比反差、写黑以白”的技法。

不论是反义词,反义句,还是叫反义段,如果用两个字来说明,那就叫“矛盾”。一篇文章,或是一件事物,只有在矛盾的冲突中才显得明显、突出。

写文章,从大的方面来讲,要学会制造矛盾。比如: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在制造一个矛盾。再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静以动,写无声以有声,也是制造矛盾与冲突。还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也是在制造矛盾。

就本文来看,城市是在霓虹灯的照耀下,“客观”地反映出这座城市是喧闹的。但作者从远处的角度来看,那便是无声的——就好像是我们晚上坐在飞机上俯瞰下面的城市一样。

同理,“客观”来看,在霓虹灯的照耀下,人流、车流、灯流等等,反映了这座城市的节奏很快。但,从作者个人的角度、从远处来看,却又是舒缓的——这就好像我们站在地面上看飞机飞翔一样,很慢。

这样的一个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或者说这样的一个矛盾点的制造,给人的感觉就是味道厚重,绝不是单一的颜色、单一的标准,或是单一的样貌。

【最后的脚】

不知不觉夜已入深,我转身离开阳台,轻轻地说道:再见了,美丽的夜晚。

结合点评文,那还需作下调整。

作文的结尾怎么结?抬头收腹。什么叫抬头?就是看看头,写的是什么?写的是“美丽的夜晚”。所谓的收腹是什么?就是看看中间的身子部分写的是什么,关键是什么?之所以调整顺序,是为了把这个美景,延伸到“梦”上来。

车流,灯流,从南向北,渐渐地、慢慢地延伸开去,似与夜空相连,似与美梦相接。天上的嫦娥,伐桂的吴刚,还有捣药的玉兔,它们有梦吗?

结尾上,应该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夜晚,一个是美梦。

不知不觉夜已入深,该是睡觉的时间了。我转身离开阳台,向床前走去。这样的夜晚,有我的美梦。

这样的抬头收腹,就起到了承前启后、相互呼应的作用。

   

【原文】

   夏夜到阳台纳凉,徐徐的晚风吹在我的身上,吹进我的心田,真让人神清气爽。我尽情地欣赏着美丽的夜景。

    抬头仰望天空,无边无际的天幕上布满了闪耀的星群。它们顽皮地眨着小眼睛,你追我赶。月亮姐姐却悠闲地在云中穿行,把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

  

  

低头俯视脚下的夜景。整座城市在霓虹灯的闪烁下光彩夺目。纵横交错的马路灯火辉煌,从南往北看去,似与天连接。

  

  仔细聆听,池塘里的青蛙也开始放肆了起来,“呱呱呱”地叫个不停,树上的蝉也跟着“知知知”地叫了起来;不甘寂寞的萤火虫也赶来凑热闹,一闪一闪地像天上洒落下来的启明星。

    不知不觉夜已入深,我转身离开阳台,轻轻地说道:“再见了,美丽的夜晚。”

【点评文】
    
    当微风带着凉爽,轻轻地掀起窗帘,悄悄地吹开书页的时候,我知道,美丽的夏夜降临了!

    我来到阳台,抬头仰望天空。一轮明月在星空中显得格外皎洁。它时而在云层中悠闲地穿行,时而显露出皎洁的光芒。仿佛大舞台的布景师一样,把大地的景致变化得时明时暗,时浓时淡。无边无际的天幕上,布满了闪耀的星星。它们也顽皮地眨着小眼睛,凑起了热闹。

    仔细聆听,阳台四周也开始热闹起来。池塘里的青蛙也开始放肆了起来,“呱呱呱”的叫声还没有疲惫,树上的蝉便“知知知”唱了起来;月光下,树的斑驳的影子像花被一样覆盖着月季花和小草。月季花和小草,趁着夜色散发出清新的淡香。不甘寂寞的萤火虫,像天上洒落下来的启明星,一闪一闪地从遥远的夜空中赶来。

    远处的夜景,更有另一番景象。高楼在霓虹灯的闪烁下光彩夺目,马路在路灯的照耀下好像画满了纵横交错的乐谱。整座城市是热闹的,在我看来却是无声的。整座城市的节奏是急促的,但在我看来却是舒缓的。车流,灯流,从南向北,渐渐地、慢慢地延伸开去,似与夜空相连,似与美梦相接。天上的嫦娥,伐桂的吴刚,还有捣药的玉兔,它们有梦吗?

    不知不觉,夜已入深,该是睡觉的时间了。我转身离开阳台,向床前走去。这样的夜晚,有我的美梦。

 


                   【想得到签名书】请到: 非常老师的小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