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间为顺序是最常用的过渡:《美丽的沁湖公园》

标签:
亲子教育作文 |
分类: 作文讲评 |
小朋友在写作中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没有顺序感,没有方向感。常常是然后、然后、然后,没有最后。所以,要启发孩子,要把时间、空间的顺序这个基本功掌握好。
整理:广东-向梅、河北-青心、浙江-寒梅
作文讲评《美丽的沁湖公园》
----------------------------------------
【原文】
《美丽的沁湖公园》
(56群凝妈,三年级)
沁湖公园位于县城的西南面,那里湖光树色,景色优美,是个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春天,冰雪融化,树木吐绿,小草发芽。湖里的冰融化了,湖面一半儿是水,一半儿是冰。看上去,花里胡哨的。鱼儿们像刚被释放的犯人一样,在融化的水面上激动地昂着头,深深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好像在说:“还是外面的世界美好、空气新鲜啊!我们终于解放了!解放了!”说着喊着,喊着说着,它们在水里高兴地跳起了“庆祝舞”。小鱼的喊声树妈妈们吵醒了,她们伸了伸懒腰,紧接着,穿上了一身翠绿的衣裳,真漂亮!小草也不甘示弱,纷纷换上绿装,和树妈妈们比起了美。
夏天的沁湖公园,花红柳绿,湖水荡漾,游人如织。木槿花、玫瑰花欣然怒放。有红的、粉的、黄的、白的……五彩缤纷,瑰丽无比。当你漫步其中,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湖边的树木郁郁葱葱,茂密的枝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为人们撑起了一把把绿色的凉伞。沁湖旁边,钓鱼爱好者,有的坐在台阶上,有的站在护栏旁,两眼紧紧地盯着鱼符,好像其它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一样。不远处,湖面上漂着几艘小船,碧绿的湖面和游动的小船,构成一副精美的图案。夜晚的沁湖更美了。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映衬着高大建筑物上的灯光图案,五颜六色的图案在湖水中荡漾着,像一副副流动的画卷。湖里的音乐喷泉是最吸引人的景点,五彩的喷泉一会儿像星星,一会儿像柳条,一会儿像荷花,一会儿像水帘洞……游玩散步的人们纷纷围在岸边观看,有的欢呼雀跃,有的啧啧称赞。
秋天,树叶五彩缤纷,有黄的、绿的,还有红的。秋风吹过,树上的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像红色的蝴蝶,黄色的小鸟,跳着优美的探戈,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湖边的花也开始凋谢了,只有菊花还亭亭玉立,美丽的花瓣吸引着人们的脚步。我想,湖边要是有些果树就好了,艳丽的菊花,配上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再配上火红火红的柿子是不是会别有一番风味啊?
沁湖公园的冬天分外安静,但景色依然迷人。湖里结了厚厚的冰,远远望去,像一片模糊的镜面。鱼儿们又被封在了牢里,没了自由。树上的叶子落光了,唯独松柏依然苍翠碧绿,令人敬佩。湖边散步的人越来越少了,喧闹的沁园湖安静了下来。
沁湖公园真美呀!我不但喜欢它春天的清新和夏天的美丽,更喜欢它秋天的成熟和冬天的宁静。
【妈妈感言】
前几天,老师让孩子写篇写景的作文,女儿就写了一篇《美丽的沁湖公园》。沁湖公园就在我们的城市里面,我平时经常带女儿去玩。所以女儿印象很深,写起来比较轻松。因为最近她们刚学了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所以,女儿就参照里面的时间顺序(四季)来写的,并且把我平时经常给她讲的对称,头身脚、六根六尘等方法都充分地运用上。很快,大功告成。虽然字数多了点儿,但我们还是沉下心来,静等老师的点评。期待!
最近讲的范文,主要来自于这次征文。可以说这些作文,都是非常棒的。所以讲评的主要方向,是学习、分析和欣赏。通过这些作文,来讲解、消化《作文,多大点事儿》中的内容。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重在点评、提升和修改。如果有改动,也是小改动。是精雕细刻的改动,或者说是吹毛求疵的改动。
今天讲评一位三年级小朋友的作文《美丽的沁湖公园》。有妈妈就讲:这几天连续讲的都是写景的,写景作文好懂、好分析,能不能讲一点记事的作文?说老实话,在决定讲什么作文的时候,还真没有这个意识去想这一篇是写景的、写人的、还是记事的。写景、记事、写人、抒情,这个问题前几天在YY群里讲过,这是一回事,不是四回事。
第一个话题,就是关于写景的问题。可以说,写景的作文,就是学习写作的方便之门。方便,不是现在理解的方便面的方便。这是一个佛学的用语。方,是方法;便,是利益。方便二字合起来,就是讲方法,就要讲好处。讲好处,就要告诉得到这个好处的方法。
写景的作文,是作文学习的方便之门。理由如下:可以试想一下,当孩子出生不久,抱着他们来了解世界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说:这是苹果,这是电视,这是冰箱。我们抱着孩子出去的时候,有启蒙意识的家长会指着车说:这是小轿车,这是公共汽车,这是自行车。也就是说,在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是以景开始的。在启蒙孩子的时候,一般不会说:妈妈在做饭,现在放了二两油,又放了一根葱、半斤肉,然后用铁铲翻来覆去炒二十五下……
总的意思就是说:景,是孩子们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东西。景,具有一个共性,大家都比较认可。有了认可,就好交流。而就事来讲,那就各不相同了。路上看到一个坏人、一个不良的现象,是拔刀相助好呢?还是拔腿快跑好呢?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争议,就不好交流。
第二个理由,如果确实要分出写人、写景、记事、议论,那么可以说,写景的作文,其技法展现,是最为充分、最为丰富的。上周在YY里讲过:写事的作文,就是写人的作文。记事写人,就如情景交融一样,是不可分割的。写到人,常常就会写到对话——在专业的写作教程里,专门会讲到语言描写的问题。就拿情景描写与语言描写来比,情景描写中的技法更多、更丰富。而语言描写,主要的要求,是能符合主人翁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就修辞的技法上来讲,确实没有太多可讲的。
第三,究其根本来说,写作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表达清楚。无论是写景、写人、记事,还是议论,一定要表达清楚,不能讲了半天,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如果具备了表达清楚的基本功,实质来讲,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那便是一样的道理。把一个景写清楚,把一件事写清楚,把一个感情抒发清楚,把一个道理议论清楚,基本功到位了,无论换什么,都不存在问题。反过来,如果只看到外表,非要分一个写景的、记事的——就从这两点来讲,是不是还要细分出如何写山、如何写水、如何写树?是不是还要分如何写大树、小树、柳树、桃树?如此下去,那不叫学作文,那叫“作文学”。
在书店里会看到有一类厚厚的教作文的书,叫“作文大全”。果真会有一本叫“全”的书吗?“全”就不容易了,还要叫“大全”,不得了啊,干脆叫“弘秀全”得了。看这样一本“大全”的作文书,您想一想,孩子能全得了吗?
如果大家学画画,总不能讲:如何学画眼睛,如何学画嘴巴、如何学画耳朵,如何学画手、画脚吧?如果有了基本功,那就一通全通;要是没有基本功,即便学会画汗毛,也没用啊。
回到正文上来。大家看正文,同时也看妈妈的感言。在妈妈感言中讲到:孩子是以四季为坐标来展开写的。大家如果手上有《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的话,请看第一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章,特别讲到了顺序的问题。什么叫顺序?顺序就是方向。主要分为几种:时间的顺序、空间的顺序、情节的顺序、人物的顺序等等。在写作中,时间和空间的顺序,这两种是极为常见的。
小朋友在写作中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没有顺序感,没有方向感。常常是然后、然后、然后,没有最后。所以,要启发孩子,要把时间、空间的顺序这个基本功掌握好。空间的顺序是什么呢?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我们常讲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翁,独钓寒江雪”;空间的顺序,就是远的、近的、大的、小的、高的、低的等等。同一个东西,移情换景,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就不同。一座山,远看,就是青山白云;再近,就是绿树红花;再近,就是绿水长流,小鸟歌唱。
可以说,小作者是用时间顺序来写的。也可以说,小朋友是以时间顺序来过渡的。在不少的写作教程里,特别讲到段与段的过渡问题。讲到段与段的过渡,就要讲到读书的问题。很多孩子,或者说不少成年人,在读书的时候,常常会忽略段与段的过渡。在辅导孩子读书或是写作的时候,这一个点,或者说这一个位置,一定不能小看。
如果写作的顺序感、方向感有问题的孩子,一定要像刚才我要求大家的一样:把眼光多留驻在这个“点”上,多体会,多观摩,多领悟。会发现:过渡也好,换段也好,顺序也好,常常是以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来实现的。多领会了,也就不会发生然后、然后、然后的问题了。
同时,过渡的地方,也就是常讲的“戴帽、穿衣、套鞋”的“戴帽”之处。由此要讲,过渡也好、换段也好、顺序也好、方向也好、戴帽也好,是一个地方、一个位置、一个东西。
还有妈妈说,这也叫承接,说得没错,这都是基于名相来讲的。就好像一个小朋友,我们在不知其名的情况下叫他“小朋友”,妈妈会管他叫“心肝宝贝蛋”,老师会管他叫“王小二”,同学会叫他“黑蛋”,要是排队办事,工作人员会管他叫“十五号”。在马路上,说不定会有人叫他“嘿”。也会有人叫他“嗨,那个背着红书包的”。在佛学中,有一句话,叫“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处”。同一样东西,会有不同的叫法,会有不同的入门,但最后的本质是一样的。
在《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中讲:思路,章法、顺序、方向、结构,是一回事。以此类推,章法、顺序、方向、结构、过渡、帽子、思维,统统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一样,方便不一样罢了。
我们还把过渡变了个说法,叫站名。本文的行走路线,就好像是一辆公共汽车,一共走了四站,走走停停。停一下,就报一个站:各位旅客,现在是春天站,在这里下车的旅客请准备好;再下一站,报个站名:各位旅客,现在是夏天站,在这里下车的旅客请准备好;第三站,报个站名:各位旅客,现在是秋天站,在这里下车的旅客请准备好。第四站,报个站名:各位旅客,现在是冬天站,在这里下车的旅客请准备好。是不是一个道理、一个原理呢?到了站不报站名,旅客就不知该上,还是该下。
一篇作文,没有段落,读者就不知是接着读呢,还是换口气、喝杯水、歇一歇?一篇作文的段落没有帽子,读者也就不知这一“站”是哪里,该不该下车。这是学习本文、欣赏本文时最值得体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