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生活也可表达优美文字:《丝瓜络》(二)

标签:
点评趣事作文教育亲子 |
分类: 作文讲评 |
小朋友不会有什么惊心动魄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坎坷离奇的人生阅历,但这都不会影响到小朋友写出一篇有趣生动、赋有水准的作文。平凡的生活,是可以用的文字来表达不平凡的。
整理:无锡-果妈、浙江-天空、浙江-寒梅
《丝瓜络》作文讲评之二
讲评时间: 2012年12月14日中午
-----------------------------------
【原文】
丝瓜络
(55群-好心情,三年级)
大家见过丝瓜络吗?怎么,没见过?哈哈,那就介绍一下我家的丝瓜络吧。
我们曾经亲手制作了一根丝瓜络。首先,我们挑选了一根老丝瓜,这根老丝瓜的来历可不一般,因为它是我们亲自栽培、亲自浇水、亲自采摘的哦。这时的老丝瓜身披绿袍,头戴枫叶形的绿帽,闻起来有点苦味,摸起来硬梆梆的,像一根没有狼牙的狼牙棒。接着,我们就把这根“狼牙棒”挂在窗户的护栏上暴晒,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磨练,这根“狼牙棒”经历了从硬到软,再从软到硬的过程;它的着装,也从绿袍变成绿黄袍再变成黄袍,最后披上了土黄色的铠甲,真像一根变色棒;它的体重也只有原先的十分之一了。终于,一根通体土黄色、坚硬无比的“狼牙棒”制成了!
这天,我突发奇想,想看看这根“狼牙棒”的肚子里到底藏了什么?于是,我拿着一把非常锋利的水果刀,用力在那土黄色的铠甲上割出了一条缝,然后使劲拉大这条缝。最后,这根“狼牙棒”被我脱掉了全副铠甲,里面露出了一件金缕玉衣。仔细一看,这件“金缕玉衣”又像一个被拉长的“蚕茧”!“蚕茧”摸起来糙糙的,软软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蚕茧”表皮有许多“蚕丝”交织着,内由三个漏洞的管子支撑。正看着,突然,“蚕茧”里掉出了一些“蚕砂”,吓我一跳。我数了数这些“蚕砂”,有近二百颗,黑黑的,表面很光滑。
看着这个大大的“蚕茧”,我们准备把它好好瓜分。妈妈说要切一段洗碗,洗脸;爸爸说要弄一段按摩脚底,再做双鞋垫;而我,想独占,拿它当一个超大洗澡棒。大家争执不下,看着我在玩的“蚕砂”,妈妈说:“等春暖花开时,我们撒些‘蚕砂’在土里,就可以收获更多的‘蚕茧’了”。当然,在这些“蚕砂”入土之前,我得先好好玩玩。我把它们摆成了很多造型,特别是一张脸型,格外有趣。
你们知道吗?“蚕茧”不仅好看还可以入药,“蚕砂”不仅好玩还可以炒着吃呢!听完我的介绍,大家是不是羡慕我家的“蚕茧”呢?心动不如行动,那就来我家领颗“蚕砂”丝瓜籽,来年种下,到时就可以吃吃嫩丝瓜,留些老丝瓜做做“蚕茧”丝瓜络了哦!
【讲评原则】
本文的题目是《丝瓜络》,仔细通看全文,重点讲的是“我的”丝瓜络的制作过程。有三个要素:一是“我”的、亲自的,二是丝瓜络,三是制作过程。在点评文中,可以围绕这一主题的三个方面,来强化和集中。
【原文的头】
大家见过丝瓜络吗?怎么,没见过?哈哈,那就介绍一下我家的丝瓜络吧。
从这个“头”来看,与主题的三个方面,还缺少了一个因素。在原文中,讲到了“我的”,也讲到了“丝瓜络”,但没有讲到“制作过程”。所以,可以稍加强化一下:
您见过丝瓜,但不一定见过丝瓜络。您见过丝瓜络,但不一定知道丝瓜络的制作过程哦。今天,我就给您介绍一下吧。
本文要介绍的,不是丝瓜络。准确来讲,是“我的”“丝瓜络的”“制作过程”。所以在点评文中,特意地提到“我”来给您介绍一下“丝瓜络的制作过程”。这样,主题更为明确、突出。
【“身子“第一段】:
挑丝瓜:
我们曾经亲手制作了一根丝瓜络。首先,我们挑选了一根老丝瓜,这根老丝瓜的来历可不一般,因为它是我们亲自栽培、亲自浇水、亲自采摘的哦。这时的老丝瓜身披绿袍,头戴枫叶形的绿帽,闻起来有点苦味,摸起来硬梆梆的,像一根没有狼牙的狼牙棒。
如果理解了“我的——丝瓜络的——制作过程”这一主题,再来看这一段,就要突出制作过程中“挑选”这一环节,而对于丝瓜的外貌描写,就要适当的淡化。
首先,我挑选了一根老丝瓜。刚摘下来的老丝瓜,身披绿袍,头戴枫叶形贝雷帽,身子骨摸起来硬梆梆的,整体像一根没有狼牙的狼牙棒。这根老丝瓜的来历可不一般,因为它是我亲自栽培、亲自浇水、亲自采摘的哦。
强化挑选,淡化外貌,主要是通过调整顺序来实现的,把原文中“这根老丝瓜的来历可不一般,因为它是我亲自栽培、亲自浇水、亲自采摘的哦”这一句话,作为一个脚,来补充。
【再看下文】
晒丝瓜,这是制作的第二个步骤:
接着,我们就把这根“狼牙棒”挂在窗户的护栏上暴晒,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磨练,这根“狼牙棒”经历了从硬到软,再从软到硬的过程;它的着装,也从绿袍变成绿黄袍再变成黄袍,最后披上了土黄色的铠甲,真像一根变色棒;它的体重也只有原先的十分之一了。终于,一根通体土黄色、坚硬无比的“狼牙棒”制成了!
这一段的“脚”:一根通体土黄色、坚硬无比的“狼牙棒”制成了!”——在上文中,修改成“整体像一根没有狼牙的狼牙棒”,修改文与这句原文相比,读起来有别样的感受?
原文中,头一段写的是“像”狼牙棒,这一段明确为“是”狼牙棒。换句话来讲,在本段中讲到了把狼牙棒挂在户外,但后面又讲“狼牙棒制作出来了”,这显然有一些问题。但这样的误解误读是可以避免的,所以调整一下:
接着,把这根“狼牙棒”吊在户外,暴晒。经过七七四十九天,这根“狼牙棒”从硬到软,再从软到硬;它的体重也只有原先的十分之一了。它的着装,也从绿袍变成绿黄袍再变成黄袍,最后披上了土黄色的铠甲,没想到“狼牙棒”还是一根“变色棒”!
通过三个角度、三个对称,来写出暴晒后的变化:一是软硬,二是轻重,三是颜色。最后的“鞋”套在“变色棒”上,而不是原文中的“狼牙棒制作出来了”,原来分明就是一根狼牙棒(只有晒前的狼牙棒与晒后的狼牙棒的区别)。
在点评文中,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吊在户外,暴晒。这样,实质是把制作过程的要点描写了出来。原文中,这个制作的要领,从文字上来看,并不突出。在修改文中,用了“吊在户外,暴晒。”(注意中间的逗号)用这样的短句式,就把制作的要点更为突出了。
【再看原文】
这天,我突发奇想,想看看这根“狼牙棒”的肚子里到底藏了什么?于是,我拿着一把非常锋利的水果刀,用力在那土黄色的铠甲上割出了一条缝,然后使劲拉大这条缝。最后,这根“狼牙棒”被我脱掉了全副铠甲,里面露出了一件“金缕玉衣”。仔细一看,这件“金缕玉衣”又像一个被拉长的“蚕茧”!“蚕茧”摸起来糙糙的,软软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蚕茧”表皮有许多“蚕丝”交织着,内由三个漏洞的管子支撑。正看着,突然,“蚕茧”里掉出了一些“蚕砂”,吓我一跳。我数了数这些“蚕砂”,有近二百颗,黑黑的,表面很光滑。
假如前面讲的“突出制作过程”这个主题明确的话,那么在这里“我”突发奇想,就不重要了,用锋利的刀也不重要了,是不是用力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制作的步骤和环节。
“狼牙棒”的肚子里藏着什么货色呢?我先用水果刀,在铠甲上剖开一条缝。然后,使劲扒拉这条缝。最后,脱掉“狼牙棒”的全副铠甲,就是“金缕玉衣”了。
在这里,分别突出了三个步骤:一是剖开,二是扒拉,三是脱掉。并用“先”,“然后”,“最后”这样的词来链接。这样,大体上就把制作过程交待清楚了。
内穿的“金缕玉衣”,就像一个被放大拉长的“蚕茧”!“蚕茧”摸起来糙糙的,软软的,闻着也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蚕茧”表皮被许多“蚕丝”交织着,内由三个漏洞的管子支撑。“蚕茧”里掉出了一些“蚕砂”,黑黑的,表面光滑。数了数,有近二百颗。可以把它们摆成很多造型,格外有趣。
这一段大体上是描写了“狼牙棒”的内部结构。原文写得特别有趣,所以没有做大的改动。
但在这里,调整了顺序,把下文中的“玩蚕砂”,调整了上来,作为这一段的“鞋”来补充。一是为下面集中主题扫清障碍(因为我们的主题是制作过程),如果再多谈“玩蚕砂”,就有些跑题之嫌。二是在这里当作“鞋”来补充,就稍好一些,并不妨害主题。
这个道理,正如去吃麦当劳的主题一样,可以写成:麦当劳真是太好吃了,还有小礼送呢。在本文中,这个“鞋”的补充也正如“有小礼物送呢”一样,是在讲“丝瓜络”的制作太好玩了,丝瓜籽还可以摆着玩呢。
三是要注意短句式的运用:……蚕砂,黑黑的,表面光滑。数了数,有近二百颗。
这样的短句式,字断意不断,有突出的作用。
原文是:正看着,突然,“蚕茧”里掉出了一些“蚕砂”,吓我一跳。我数了数这些“蚕砂”,有近二百颗,黑黑的,表面很光滑。精简后,是不是另有一番趣味呢?
【再来原文】
看着这个大大的“蚕茧”,我们准备把它好好瓜分。妈妈说要切一段洗碗,洗脸;爸爸说要弄一段按摩脚底,再做双鞋垫;而我,想独占,拿它当一个超大洗澡棒。大家争执不下,看着我在玩的“蚕砂”,妈妈说:“等春暖花开时,我们撒些‘蚕砂’在土里,就可以收获更多的‘蚕茧’了”。当然,在这些“蚕砂”入土之前,我得先好好玩玩。我把它们摆成了很多造型,特别是一张脸型,格外有趣。
这一段之前讲过,把“在这些“蚕砂”入土之前,我得先好好玩玩。我把它们摆成了很多造型,特别是一张脸型,格外有趣。”进行了顺序上的调整,调到了上一段,为下面的介绍扫平障碍。
面对制作出来的丝瓜络,我们一家开始准备“瓜分”势力范围。爸爸说要弄一段按摩脚底,再做双鞋垫;妈妈说要切两段,用来洗碗、洗脸;而我,想独占,拿它当一个超大洗澡棒。谈判不成,争执不下。
妈妈说:“等春暖花开时,我们撒些‘蚕砂’在土里,就可以收获更多的‘蚕茧’了”。
在这里有一个小细节,把原文中的“看着这个大大的“蚕茧”——改成了“丝瓜络”,目的是与“瓜”分相呼应。这样,文字就更厚重了,相映成趣了。换句话来说,就是“丝瓜”与“瓜”分的“瓜”相映,一语双关。
【最后的脚】
你们知道吗?“蚕茧”不仅好看还可以入药,“蚕砂”不仅好玩还可以炒着吃呢!听完我的介绍,大家是不是羡慕我家的“蚕茧”呢?心动不如行动,那就来我家领颗“蚕砂”丝瓜籽,来年种下,到时就可以吃吃嫩丝瓜,留些老丝瓜做做“蚕茧”丝瓜络了哦!
这一段的原理,与上文是一样的。好不容易把玩“蚕砂”调到了上一段,为下文的深入扫平障碍,而这一段障碍又出现了入药、吃丝瓜,都已然没有必要(主题是制作丝瓜络)。那就要为了这个目标一路奔袭,长驱直入,扫清一切不必要的障碍。
听完介绍,您是不是羡慕我呢?那就来我家排队领颗“蚕砂”吧。来年种下,第二年,您也可以和我一样亲手制作丝瓜络了哦。
在最后的脚中,承着妈妈赋有深意的话——不是不够瓜分嘛?那就来年多种一些,这样就够瓜分了(这是妈妈的提醒)。承接这个提醒,小作者再来与大家分享,要大家来排队领取,是不是体会到障碍扫清的作用了?
最后一句:来年种下,第二年,您也可以和我一样亲手制做丝瓜络了哦!与“头”的“我的制作”遥相呼应。
这样,全文中“我的”、“丝瓜络”、“制作过程”都集中体现了出来。这个“我”的,也是你的、他的、大家的,也是“亲自”的。最后的脚,是不是更有意思了呢?
【原文】 大家见过丝瓜络吗?怎么,没见过?哈哈,那就介绍一下我家的丝瓜络吧。 我们曾经亲手制作了一根丝瓜络。首先,我们挑选了一根老丝瓜,这根老丝瓜的来历可不一般,因为它是我们亲自栽培、亲自浇水、亲自采摘的哦。这时的老丝瓜身披绿袍,头戴枫叶形的绿帽,闻起来有点苦味,摸起来硬梆梆的,像一根没有狼牙的狼牙棒。接着,我们就把这根“狼牙棒”挂在窗户的护栏上暴晒,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磨练,这根“狼牙棒”经历了从硬到软,再从软到硬的过程;它的着装,也从绿袍变成绿黄袍再变成黄袍,最后披上了土黄色的铠甲,真像一根变色棒;它的体重也只有原先的十分之一了。终于,一根通体土黄色、坚硬无比的“狼牙棒”制成了! 这天,我突发奇想,想看看这根“狼牙棒”的肚子里到底藏了什么?于是,我拿着一把非常锋利的水果刀,用力在那土黄色的铠甲上割出了一条缝,然后使劲拉大这条缝。最后,这根“狼牙棒”被我脱掉了全副铠甲,里面露出了一件金缕玉衣。仔细一看,这件“金缕玉衣”又像一个被拉长的“蚕茧”!“蚕茧”摸起来糙糙的,软软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蚕茧”表皮有许多“蚕丝”交织着,内由三个漏洞的管子支撑。正看着,突然,“蚕茧”里掉出了一些“蚕砂”,吓我一跳。我数了数这些“蚕砂”,有近二百颗,黑黑的,表面很光滑。 看着这个大大的“蚕茧”,我们准备把它好好瓜分。妈妈说要切一段洗碗,洗脸;爸爸说要弄一段按摩脚底,再做双鞋垫;而我,想独占,拿它当一个超大洗澡棒。大家争执不下,看着我在玩的“蚕砂”,妈妈说:“等春暖花开时,我们撒些‘蚕砂’在土里,就可以收获更多的‘蚕茧’了”。当然,在这些“蚕砂”入土之前,我得先好好玩玩。我把它们摆成了很多造型,特别是一张脸型,格外有趣。 |
【点评文】 您见过丝瓜,但不一定见过丝瓜络。您见过丝瓜络,但不一定知道丝瓜络的制作过程哦。今天,我就给您介绍一下吧。 首先,我挑选了一根老丝瓜。刚摘下来的老丝瓜,身披绿袍,头戴枫叶形贝雷帽,身子骨摸起来硬梆梆的,整体像一根没有狼牙的狼牙棒。这根老丝瓜的来历可不一般,因为它是我亲自栽培、亲自浇水、亲自采摘的哦。 接着,把这根“狼牙棒”吊在户外,暴晒。经过七七四十九天,这根“狼牙棒”从硬到软,再从软到硬;它的体重也只有原先的十分之一了。它的着装,也从绿袍变成绿黄袍再变成黄袍,最后披上了土黄色的铠甲,没想到“狼牙棒”还是一根“变色棒”! “狼牙棒”的肚子里藏着什么货色呢?我先用水果刀,在铠甲上剖开一条缝。然后,使劲扒拉这条缝。最后,脱掉“狼牙棒”的全副铠甲,就是“金缕玉衣”了。 内穿的“金缕玉衣”,就像一个被放大拉长的“蚕茧”!“蚕茧”摸起来糙糙的,软软的,闻着也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蚕茧”表皮被许多“蚕丝”交织着,内由三个漏洞的管子支撑。“蚕茧”里掉出了一些“蚕砂”,黑黑的,表面光滑。数了数,有近二百颗。可以把它们摆成很多造型,格外有趣。 面对制作出来的丝瓜络,我们一家开始准备“瓜分”势力范围。爸爸说要弄一段按摩脚底,再做双鞋垫;妈妈说要切两段,用来洗碗、洗脸;而我,想独占,拿它当一个超大洗澡棒。谈判不成,争执不下。 妈妈说:“等春暖花开时,我们撒些‘蚕砂’在土里,就可以收获更多的‘蚕茧’了”。 听完介绍,您是不是羡慕我呢?那就来我家排队领颗“蚕砂”吧。来年种下,第二年,您也可以和我一样亲手制作丝瓜络了哦! 学习作文,需要做一些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