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文字生活化、写实化:《我的变化》

(2012-11-11 09:55:54)
标签:

杂谈

分类: 作文新手入门类

会有个误解:总觉得写作文,一定要大事要事,一定要惊心动魄、波澜壮阔。但这样写来,往往是假话套话,大话空话,连篇累牍。要学会让小朋友从小事、烦事、平凡事、常见事中,看出点事儿。生活的大部分,是由不经意的小事构成的。

把文字生活化、写实化:《我的变化》

整理者:宁波-宁妈、浙江-贝妈、浙江-寒梅

《我的变化》作文讲评之三

讲评时间:2012年11月9日上午

--------------欢迎收听: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总评】

一、小朋友的作文,结构严谨、有章有法。体现在作文的“头身脚”与段落的“帽衣鞋”上。

在“身子”中,运用了三个对称段:身体个头的变化,学习态度的变化,生活能力的变化。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自己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就显得饱满丰富、立体多样。

二、对称词、对称句的运用,让本文具有了可读性。有一些妈妈讲:对称句是不是就是排比句啊?这样理解,没问题。对称句,从形式上来讲,是排比;从内在来讲,是思维: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来描写一个事物。

果把对称句理解成排比句,不妨就把对称词理解成排比词,把对称段理解成排比段。排比句,就是从多个方面来说一件事。同样,对称词、对称段,也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说一件事。

叫什么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其实质: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一样东西。小朋友写作文字数不够,是因为写得不丰满。要写得丰满充实,可以从对称入手。

三、第三个特点,是“六根六尘”的运用。

最具典型性的句子:而现在的我学习时像一头勤快的小牛,叭嗒叭嗒地小跑着。这一句话,没有生僻艰涩的文字,但是因为运用了意法与声法,显得十分生动。

由此,还是要讲:作文的好词好句,绝不是抄来的,而是小朋友自己创造出来的。每一个小朋友都具备这种能力,只要教给他们适当的方法。

四、第四个特点。在本文中运用了“移花接木,张冠李‘代’”的技法。一会用“小树”取代了自己,一会用“小牛”取代了自己,一会又用“小懒虫”取代自己。这样写来,就生动有趣了许多。

五、第五个特点。运用了“写黑以白,对比反差”的技法。一开始写自己的,再写自己的;一开始写自己的不愿多学的倔,后来再写自己的积极动脑;一开始写自己的“懒”,后来再写自己的“勤”。通过高、消极积极、,紧紧地围绕着变化二字来写,对比鲜明,丰富饱满。

六、第六个特点,在最后的结尾运用了“引经据典”的技法。既体现了小朋友平时的积累,又把作文的思想引到了一个高度。

总而言之,小朋友的作文,让学校的老师批了五星、划了波浪,名符其实。是一篇很棒很棒的作文。

评的重点,不是在结构上,而是侧重在两点:一是更突出生活化;二是更突出写实化。

【先来看头】

光阴似箭,时光荏苒,转眼,我就是一名五年级的高段学生了。我由一株一年级刚栽下的幼嫩娇小的树苗,长成了现在这棵茁壮挺拔的小树;由刚走进学习殿堂很迷惘的小牛,到现在逐渐找到学习的方向;由生活方面什么都不会做的小懒虫,到现在慢慢能独立生活的小女孩……

一段对称句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气势,让人有一种想继续读下去的感觉,激起了想知道小朋友有什么变化的愿望。

结合两个提升要点:生活化与写实化,怎样来修改?先来参考一篇范文——朱自清的《匆匆》

仿写一下,通过仿写来体会生活化、写实化:

间过得好快。时间从我走的上学路上走过去了,时间从我的读书声中读过去了,时间从我的翻书声中翻过了一页又一页,时间从我写字的笔划中划过了一横又一竖。转眼,我变成了一位五年级的高段生了。

在原文中,小朋友用到了光阴似箭,时光荏苒,通过仿写就把这八个字生活化、写实化。同时也证明一个观点:作文用朴素的文字也能写生动!

原文的“头”中,还剩下如下的话:

我由一株一年级刚栽下的幼嫩娇小的树苗,长成了现在这棵茁壮挺拔的小树;由刚走进学习殿堂很迷惘的小牛,到现在逐渐找到学习的方向;由生活方面什么都不会做的小懒虫,到现在慢慢能独立生活的小女孩……

尽量尊重原创,尊重小朋友的素材,把这三个对称句,分别来当作每一个对称段的帽子。

【来看原文】

我由一株一年级刚栽下的幼嫩娇小的树苗,长成了现在这棵茁壮挺拔的小树;回想一年级的我,个头矮矮的,要仰起头才能和爸爸妈妈讲话,那时的我,才长到爸爸的肚子那里呢!现在的我,已经不知不觉到了爸爸的肩头,而妈妈只需要轻轻一低头就可以亲到我光洁的额头。现在,我只要在小区里碰到熟悉的邻居、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他们都会惊讶地说:小夕又长高长大了,完全是个大姑娘了!我心里美滋滋的,和妈妈一起高兴地笑起来。

这一段中,生活化本来就有体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一篇作文并非需要惊心动魄的经历才能写好,前不久发了一条微博:

写作文,常常会有个误解: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总觉得写出来的文字,一定要大事要事,一定要惊心动魄、波澜壮阔。但这样写来,往往是假话套话大话空话,连篇累牍。作为妈妈,要学会让小朋友从小事、烦事、平凡事、常见事中,看出点事儿。因为生活的大部分,是由不经意的小事构成,需要转头转身转思

来展示一下如何以小见大,把平凡事、常见事写成作文那点事。可以这样改:

由一株幼嫩娇小的树苗,长成一棵茁壮挺拔的小树。一年级的我,个头矮矮的,要仰起头才能和爸爸妈妈讲话。那时的我,要踮起脚尖才能用头发挠到爸爸肚脐眼上的痒痒肉。那时的我,还需要妈妈蹲下身子来帮我纠正经常错位的衣扣。现在的我,在小区里碰到邻里的叔叔阿姨们,他们都会惊讶地说:小夕长这么高了啊?完全是个大姑娘了!我心里美滋滋的,和妈妈一起高兴地笑起来。

现在的我,早已把毛绒绒的海绵宝宝、笨笨的泰迪熊、美丽的芭比娃娃尘封了起来。小时穿的袜子与鞋,现在只能装得下我的半截脚趾。我再也不用仰着脖子看爷爷奶奶了。当一群低年级的小豆包走过跟前时,我时而用眼光俯视他们,时而还扬起很拽的头。

--------------------------写黑以白的技法,参考《作文多大点儿 提高篇》

学好作文,要做的一些准备【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