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乱说《过秦论》之十五

(2012-10-27 08:37:27)
标签:

杂谈

分类: 国学

   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乱说《过秦论》之十五

整理者:重庆豪儿妈、江苏通妈、浙江作妈、浙江雨妈

讲解时间:20121025日晚上

----------------------------

 

原文

秦孝公据淆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鬬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册,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上次讲到,秦昭王,秦始皇的太爷(曾祖父)分别用了两员大将,一个是白起,一个是王翦,把各国诸侯打得心惊胆颤。秦国发展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某一个君王个人的贡献,而是数代人前赴后继努力的结果

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册,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大意是:秦孝公死后,其子秦惠王,秦惠王的儿子秦武王,他们前赴后继,继承穆公、孝公等先辈的遗志——蒙故业、因遗册。“册”是策的意思。然后,向南夺取了汉中,向西南夺取了巴、蜀二郡。在东部,打得各诸侯心惊胆颤,纷纷割地求饶,以土地换取暂时的和平。在这里,可以看一下前期提供的战国地形图,很容易了解“南兼汉中,西举巴、蜀”这句话的具体意思了

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方面,各诸侯用土地换取暂时的苟安与和平;另一方面,各诸侯也知道秦国的虎狼之心。无论割多少土地、献多少城池,都难以满足大秦王朝东进扩张的野心。于是诸侯十分恐惧,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商讨削弱秦国、对付秦国的谋略。各国不惜拿出奇珍异宝与肥沃土地,用珍宝与土地当原始股来招揽各地人才,从而形成合纵联盟,一起对付强大的秦国。关于诸侯各国合纵战略与秦国连横战略之间的对抗,前面讲过,不再多讲

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当时的情况是:诸侯各国也是人才济济、贤能辈出。比如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这四个人号称“战国四君子”。这四君子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他们瓦解分化了秦国的连横战略,建立了合纵的统一战线,使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都联合起来一起抗秦。以上,就是这一段文字的简单意思

在就把话题扯开,分别来讲这“战国四君子”了。先来说战国时期的“养士文化”。所谓的“养士文化”,就是王孙公子出钱,把那些不做农活,而本身还有点学识的人网罗在自己的门下,供给衣食住行,香车宝马。在战国时期,特别是在战国中期,“养士文化”在各诸侯国的王公贵族中,以这四大君子为代表,引领了养士的风流时尚。

来介绍孟尝君。孟尝君是齐国宰相的儿子,叫田文。这里还有一个小常识需要交待。原先讲过,齐国原本是姜子牙的封地,春秋时期齐国属于姜氏齐国,但到后来,齐国被田氏集团篡位。所以战国时期的齐国——田氏齐国,与春秋时期的齐国——姜氏齐国,就不同祖同宗了。田文不是姜子牙的后代,姜子牙也不是他的祖宗。

尝君田文从小就很聪明。来看一段史料:

田婴有子四十馀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孟尝君田文的老爸是齐国宰相田婴。田文刚出生时,田婴并不喜欢他。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他生于五月五日这一天,按照当时的风俗,这一天出生的人,男的克父,女的克母;二是他的母亲是一个地位很低贱的小妾,实在没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的话,儿子当然也就不受重视。三是他的长相不俊,个头矮小,不像其他诸公子仪表堂堂。他一生下来,老子田婴就命令把他扔到荒郊野外。但田文的母亲舍不得,悄悄把他养大了

婴一共有四十多个儿子。等田文长大以后,母亲才敢叫他与其他兄弟一齐去见田婴。田婴看到以后,非常生气对田文的母亲嚷:不是让你扔掉吗?怎么还把他养这么大了?田文虽小小年纪,却很有担当,代母亲回答:您为什么就不让养活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呢?田婴回答:据说五月五日出生的人,长到像门框这么高时,就会克父。田文问:请问父亲大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呢?还是取决于门的高矮呢?田婴默不作声,不知怎么回答。田文接着讲:如果是决定于老天,那您就不必杞人忧天。如果是决定于门框,那我们完全可以把门框修得高高的,这不就没事了吗?田婴无言以对。

有一件事证明田文与众不同:

久之,文承闲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短褐,仆妾馀粱肉而士不厌糟糠。今君又尚厚积馀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意思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田文找了一个机会问田婴:儿子的儿子是什么?回答是:孙子。田文接着问:孙子的孙子是什么?回答是:玄孙。田文接着又问:玄孙的孙子是什么?回答是:那就不知道怎么说了。

田文接着说:您在齐国当宰相已经历了三代国王,而齐国的土地并没有因为您而扩展;您自己的私产有黄金百万,手下却没有一个有本事的人。俗话讲‘将门出将,相门出相’,现在您的妻、妾、家人好吃好穿,而外面那些人士却粗衣麻布都穿不上。您的下人吃都吃不完,而外面那些人士连糟糠都吃不饱。玄孙以后的孙子您都不知道叫什么,可是您现在攒的这些财产,以后有什么用呢?您现在不关心整个国家的局势,反而攒钱为了不知名的后代,是不是很奇怪呢?”

后,田婴就更加看重田文,叫他来主持家政,并负责送往迎来。此后,来到他家的宾客也就渐渐增多起来,而田文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各国诸侯都派说客来说情,举荐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了。田婴死后,田文继承了他的爵位,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孟尝君。

君又尚厚积馀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是一句值得人们反省的话。《三字经》“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与本文的精神是一致的。过去中国人对待财富,对待财产、遗产,是十分理智、十分聪明的。“富不过三代”,这是亘古不易的经验。

 欲知孟尝君与其他三君子的故事,且听下文分解。

 

迎朋友们加入免费公益群学习----------------------------------

   QQ群 (群号:150347011

   YY群 (群号:5544410

   YY频道号3204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