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讲《过秦论》之十四

标签:
杂谈 |
分类: 国学 |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讲解时间: 2012年10月23日晚上
------------------------------------------
先看原文: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册,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下面,讲秦国武力征伐历史中的几个比较典型的君王。
上一讲,讲到重用商鞅的秦孝公死后,儿子秦惠王继位。当初商鞅制定的秦国法律十分严厉,秦惠王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犯过法,于是太子的两个老师分别受到了惩罚。一个被处以劓[yì]刑,把鼻子割掉;一个被处以黥[qíng]刑,在脸上刻字。这些人,包括在商鞅改革中失去利益的贵族集团,十分憎恨商鞅。于是,当商鞅的大靠山秦孝公去世以后,这些人就联合起来杀死了商鞅——五马分尸。
说到商鞅,还有一个小插曲。当商鞅觉得失去了保护伞后,就想逃出秦国。晚上,商鞅想住店。根据秦朝的法律规定:住店的人,必须持有效证明——可能就是身份证的前身吧。如果不验明正身,开酒店的将会受到严厉的惩处。而商鞅在叛逃中,不敢亮出自己的身份,于是店主就把他拒之门外。这时商鞅长叹道:我设此法,自受其害。这也是成语“作法自毙”的来由。历史就是这样和人开玩笑。
秦惠王继位,杀了商鞅。但惠王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对人不对事,不搞路线斗争,不搞鱼死网破,不打击一大片。与商鞅之间的矛盾,就是解决私仇。所以秦国的改革与发展,并没有因为杀掉商鞅而人亡政息。商鞅改革的路线不仅没有中断,反而在惠王这一代得到了继承、完善与发扬。
孝公重用商鞅,惠王则开始重用张仪。从此,各国便开始进入了张仪与苏秦两人布下的合纵与连横的战局。
据《史记》记载:惠文君元年,楚、韩、赵、蜀人来朝。二年,天子贺。三年,王冠。四年,天子致文武胙[zuò]。惠王元年,楚国、韩国、赵国、蜀国都派人来秦国朝见。第二年,周天子还向秦国祝贺。第三年,惠王举行了加冕典礼。第四年,周天子还把当年祭奠周文王、周武王用的祭肉,赐给秦国。
可想而知,秦国当时势力极大。“天子致文武胙”,便是“礼崩乐坏”的一个例子。“礼别尊卑”,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秦惠王在位将近三十年,死了以后,他的儿子继位,也就是秦武王。
来学习一段史料:
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族孟说。
大意是说武王这个人“好戏”。这个“戏”不是今天演戏的戏。但也有戏的成份,类似于相扑、摔跤比赛一类,既有竞技性,又有观赏性。因为武王好武,所以“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小鱼凑一起,王八是一家。他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比较看重体重、力气、肌肉、块头之类。所以任鄙、乌获、孟说这几个举重冠军,都得到了重用。
有一次,秦武王与孟说又“戏”,这一次戏的项目是举重,结果“绝膑”。直取大意的话,就是肌肉拉伤、骨头折断、五脏受损之类。没过多少日子,武王就死了。而孟说家族就活该倒了祖宗十八“倍”的霉,全族人都被杀了。
再来看另一史料,来体会一下,武王与他爹、他爷一样有野心。
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
大意是:有一次,武王对一个叫甘茂的大臣说:“我想在三川地区打通一条小路,然后乘着车(赶着驴马也行)到洛阳(周朝的首都)去看一看,皇城根到底是什么样子,如果能满足这个愿望,死也瞑目了。”
因为武王没有儿子,所以武王死后,就让异母之弟当了秦王,这就是秦昭王。昭王也就是秦始皇的太爷——曾祖父,昭王在秦国统一的征途中打下了大片的江山。
关于秦昭王,有两个故事家喻户晓。一个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愿带和氏璧去秦国,表示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璧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诳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借此拿回了宝玉,说:“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后来,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昭王任用大将白起,与赵国打仗。结果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将士。
在《千字文》中,有一句叫“起翦颇牧”。起,指的就是昭王手下的大将白起;翦就是王翦,从昭王那时起,王翦就崭露头角;颇就是廉颇,是与蔺相如同朝为官,一武一文的两位有名的大臣。因为赵国有廉颇,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抵抗住秦军,使其不能有深入地进展。后来秦国使用了反间计,让廉颇不受重用,而用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长平一战,四十万降兵被活埋,从此以后赵国便衰弱下去,没有了还手之力,秦国得以长驱直入中原;牧,也就是赵国的大将——李牧,也非常有名。
总的来说,这位昭王在位时,非常厉害。指挥千军万马横扫中原,打得诸侯各国心惊胆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