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讲评《我的小铅笔》(二)

(2012-05-04 13:59:07)
标签:

杂谈

分类: 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我的小铅笔》(二)

整理者:北京虎妈、大连宝儿妈、上海-欧妈

《我的小铅笔》作文讲评之二

 讲评时间: 2012503日晚

---------------------------------------

 

【原文】


我有一支小铅笔,是爸爸妈妈在我一年级上学期买给我的。




它是细长的圆柱体,红黑相间。末端附有一块红色的橡皮,橡皮外面包着的铁皮是银色的,就像戴着小红帽的钻头。





我的小铅笔写字非常流畅。它已经跟随我快两年了,变得非常短了,但我还是舍不得扔掉它。因为一看见它,我就想起了刚上学时候的情景,它包含着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点评文】

我有一支小铅笔,是爸爸妈妈在我刚上学的时候买给我的。

刚买来的时候,它有细长俊俏的身子。它穿的外衣黑白相间,像小斑马的纹路。在它的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那是一块红色的橡皮。铅笔的小红帽上还箍着一条银色的铝皮,像是顶着一顶王冠。小铅笔显得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

我的小铅笔写字非常流畅,它已经跟随我快两年了。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做出了一道道的题。但现在它变了:美丽的黑白相间的外衣,显得有些陈旧;小红帽子不再高高耸起,现在看上去帽子歪歪的、短短的;那顶银色的王冠不仅失去了光泽,还有些坑坑洼洼。它变得又小又丑、又短又朽。

但我还是舍不得扔掉它。因为一看见它,我就想起了刚上学时候的情景,它包含着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一个观念】

有的妈妈讲:这一点评、一修改,没有孩子的味了。那么,如何来看待“孩子味”与“成人味”?一些家长在辅导孩子作文的时候,就是怕“孩子味”变成了“成人味”。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作文讲评《我的小铅笔》(二)

举个例子:大家学开车的时候,教练总要演示一下,怎么坡起、怎么挂档、怎么起步。教练这样做,就是一个演示,就是为了让您看要怎么学、怎么做、怎么练。千万不要以为看了教练的演示,就把教练的功夫学到手了。看教练演示是为了让我们有个学的样子、练的样子。同样,在这里学习作文,来点评、来提升,在很多时候是为了突出强化作文的技法、技巧。在这方面,我们代替不了孩子,孩子也不可能被我们代替。再反过来思考:如果孩子们看了这些的方法,马上就能学会(这就如同我们学车看了教练的演示,马上就学会开车了),那孩子早就学会写作文了作文讲评《我的小铅笔》(二)


不要把眼光放在原文与讲评文的对比结果上,而要放在原文与讲评文的变化过程上。因什么样的技法,什么样的思维,什么样的文字,而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童心、童言、童语、童趣,是我们代替不了的。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文字的技法,来让孩子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每次都在讲——要发现孩子的亮点。点评也是在扩大孩子亮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换句话来讲,也是孩子的作文启发了我们。所以,我们要通过一些修改去启发孩子。来而不往非礼也啊作文讲评《我的小铅笔》(二)

第二个观念】要认识到,尽管孩子的童言、童趣很可爱,但是,孩子毕竟是要从幼稚的初始不断地走向成熟。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说这样的话显得可爱,但或许在四年级、五年级的时候,再来说这样的话,就显得不再可爱。所以,也不能简单地用是不是有童言、童味来评价一个孩子的作文是不是好。

在这里讲作文、讲点评、讲提升,就是一个让孩子提高、成熟、长大的过程。文字呈现出来的童言、童味、童趣,与用适当的方法来呈现,并不矛盾。就文字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天马行空、东拉西扯就是童趣。了解一定的文字技巧,只会有助于让孩子们更好地表达童言、童味,而不是相反。

【技法分析】

先来分析一下结构:作文的头——我有一支小铅笔,是爸爸妈妈在我刚上学的时候买给我的。在点评文中延用了小作者的原文作文讲评《我的小铅笔》(二)

作文的脚,也延用了小作者的原文——但我还是舍不得扔掉它。因为一看见它,我就想起了刚上学时候的情景,它包含着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在此必须承认,小作者的原文写得非常好、非常棒!只是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小作者“亮点”还不是很突出的地方,用成人的话、用一定的技巧来展现。

作文的身子,也是延用并尊重了小作者的结构:一新一旧的对比,所以就有了两个对称段:

【一个是刚买的新铅笔】刚买来的时候,它有细长俊俏的身子。它穿的外衣黑白相间,像小斑马的纹路。在它的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那是一块红色的橡皮。铅笔的小红帽上还箍着一条银色的铝皮,像是顶着一顶王冠。小铅笔显得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

【一个是用过的旧铅笔】我的小铅笔写字非常流畅。它已经跟随我快两年了。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做出了一道道的题。但现在它变了:美丽的黑白相间的外衣,显得有些陈旧;小红帽子不再高高耸起,现在看上去,帽子歪歪的、短短的;那顶银色的王冠不仅失去了光泽,还有些坑坑洼洼。它变得又小又丑、又短又朽。

【点评】

在原文中,小作者运用了说明文的、写实的方法来描写了铅笔:

我有一支小铅笔,是爸爸妈妈在我一年级上学期买给我的。它是细长的圆柱体,红黑相间。末端附有一块红色的橡皮,橡皮外面包着的铁皮是银色的,就像戴着小红帽的钻头。

这样的方式,不能说不对,不能说不好。

要强调,作文的第一要义是表达清楚、条理分明。就这个标准来看,小作者的原文写得自成风格,表达清晰。在点评文,只是运用了“六根六尘”的技法,对本文进行了拟人化的提升,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作文的生动性问题是要通过“六根六尘”法来解决的。

在点评文中,分了三个对称块,分别从铅笔的个头与外衣、铅笔的橡皮帽、铅笔帽上的铝皮,这三个方面来写新铅笔。对称是什么?对称就是角度、是方向、是思维。对一件事物不太可能写得面面俱到,可以有一个办法——抓住一些具有典型性的特征来写。这个典型性是什么?就是对称的特征:即铅笔的身材、帽子与王冠。这样就形成了三个对称块。

【重说对称】

怎么去发现对称词?试着来找一下:细长、俊俏——对称词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对称词

为什么要讲对称词?其实道理同刚才讲的对称块是一样的,也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面来写一个东西。

比如,写妈妈这样的作文,如果这样写:我的妈妈很漂亮这“漂亮”二字,只是从一个方面来说妈妈,不够全面。

可以写成:我的妈妈温柔、漂亮。这样就有了两个特性:一个是性格上的,一个是相貌上的。

如果再写:我的妈妈温柔漂亮,热情大方。这就有了四个特性。这样来写,妈妈的形象就立体、丰实、多样。从文字上看,是四个对称词:温柔、漂亮,热情、大方

在本段的最后:新的铅笔显得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这里也用了两个对称词。精神抖擞有多种多样的:有壮阔的精神抖擞,有瘦小的精神抖擞;有小士兵一样的精神抖擞,也有大将军一样的精神抖擞。所以,在此用了一个“王气十足”,说明这个铅笔戴着王冠。它的精神抖擞,是那种王子气十足的精神抖擞,这样就又多了一层色彩、多了一层立体的感觉。

《实战篇》中,多次提到“对称的运用”,除了如上所述能使文章写得多样化、写得立体化之外,还有增加字数,使文章读起来有韵律美、有节奏感这样的好处。大家可以试着读一下,就会发现有对称的时候,读起来朗朗上口作文讲评《我的小铅笔》(二)

--------------------------------------------

再来看第二个对称段中的对称: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做出了一道道的题;帽子歪歪的、短短的;变得又小又丑、又短又朽。重复地讲:对称是汉语表达的主流,是文字表达的主要方式。把《西游记》找来读上一两章,看看对称是不是具有普遍性。

【意法的运用】在第一个对称段中,在尊重小作者素材的基础上,为了把铅笔写得生动一些,刻意地用了几个意法。

一是:它穿的外衣黑白相间,像小斑马的纹路。

二是:在它的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那是一块红色的橡皮

三是:铅笔的小红帽上还箍着一条银色的铝皮,像是顶着一顶王冠。

【什么是意法?】简单地讲,就是比喻。就是好像、仿佛、恰如。因为有了好像,有了仿佛,有了恰如,所以就有了一层说明文以外的想象与联想,把一个本来不具有生命的东西,写得富有生命。

对于一个新学作文的孩子来说,有一个办法:五句话内,必有一个比喻。在《实战篇》中讲:文章没有联想,作文将会怎样?

------------------------

前面讲到,在第一段中,分别写了铅笔的外表、橡皮、还有那个箍着橡皮的铝皮。分别用了三个意法:外衣像斑马的纹路;橡皮像一个高高的红色的帽子;铝皮像一顶银色的王冠。这样的三个比喻、三个意法,就可以让作文生动,让小铅笔栩栩如生。这是我们在第一个自然段里要讲的。


第二个自然段,讲几个方面:

------------【一、对称的韵律与节奏】

念一下这句话: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做出了一道道的题。再来读一下这句话: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有什么区别?

从更高的要求来看,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耐看——无语法与逻辑的错误,还要耐读——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从更深的意义上讲,吸了一口气,读了半句没下句,那吸进去的气就浪费了。如果吸了一口气,读出五句、十句,不带停顿,那就上气不接下气,害人哦!

这一句,还可以用对称的方式,换一种形式来写:它伴随着我,从一撇一捺写出一字一词;它伴随着我,从一字一词写出一句一段。有了节奏的文字,读起来美,看起来也美。写作就是文字的游戏。

-------------【二、再来看文字的对比】

新铅笔它穿的外衣黑白相间,像小斑马的纹路。

旧铅笔美丽的黑白相间的外衣,显得有些陈旧。

新铅笔在它的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那是一块红色的橡皮。

旧铅笔小红帽子不再高高耸起,现在看上去,帽子歪歪的、短短的。

新铅笔:铅笔的小红帽上还箍着一条银色的铝皮,像是顶着一顶王冠。

旧铅笔:那顶银色的王冠不仅失去了光泽,还有些坑坑洼洼。

新铅笔:新的铅笔显得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

旧铅笔:它变得又小又丑,又短又朽。

由此看到,这是有逻辑的。上面写到了什么,下面就比对什么。对称着写,对比着写。    作文讲评《我的小铅笔》(二)如何学会写新以旧参考《作文多大点事儿 提高篇》第四章。


----------------【三、体会段落帽衣鞋】

【第一个对称段中】

帽:刚买来的时候,它有细长俊俏的身子。

衣:它穿的外衣黑白相间,像小斑马的纹路。在它的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那是一块红色的橡皮。铅笔的小红帽上还箍着一条银色的铝皮,像是顶着一顶王冠。

鞋:新的铅笔显得精神抖擞、王(霸)气十足。

【在第二个对称段中】

帽:我的小铅笔写字非常流畅。它已经跟随我快两年了。

衣:它伴随着我,写出了一行行的字,做出了一道道的题。但现在它变了:美丽的黑白相间的外衣,显得有些陈旧;小红帽子不再高高耸起,现在看上去,帽子歪歪的、短短的;那顶银色的王冠不仅失去了光泽,还有些坑坑洼洼。

鞋:它变得又小又丑、又短又朽。

是不是体会到了帽衣鞋的完整性了?什么叫章法?这就是章法。             因为有了对比,所以结论就更加有力、更加突出。

---------------

【《孙子兵法》】说: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简单的意思是说:治理大部队与治理小分队原理是一样的,抓住编制就行了;指挥大部队战斗与指挥小分队战斗基本原理是一样的,掌握部队建制规模这个特点就行了。

什么叫文章的章法?就是治众如治寡,斗众如斗寡。写一个短文与写一个长文,写一个大文章与写一个小文章,道理是一样的。只要抓住了建制——抓住了章法,众与寡、多与少、长与短,是一回事。长的文章,无非是三个四个五个对称段。两个师的兵力与十个师的兵力虽有不同,但建制与形名,是一样的。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消化今天的对称,希望把《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的《岳阳楼记》找出来,体会一下,看是不是与本文中的结构一样。

---------------------------作文讲评《我的小铅笔》(二)新手必读作文讲评《我的小铅笔》(二)

            

欢迎朋友们加入免费公益群学习

QQ群(群号:150347011YY群(群号:55444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