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秋十月现场讲座:作文多大点事儿(之三)

(2011-11-01 08:16:19)
标签:

杂谈

分类: 作文新手入门类
注:十月二十三日,由中关村图书大厦与邮电出版社,共同举办了一场“作文,多大点事儿”现场公益讲座。现将讲座的PPT与文字稿整理、发布。

欢迎朋友们加入免费公益群150347011学习

       特别感谢在文字整理过程中辛苦付出的上海-豆芽娘广州原点北京蓝天,以及,热情关注、参与的所有妈妈。

--------------------------------------------------------------------

 

    以上,给大家讲的就是一个思路,是在作文写作中的方法。

金秋十月现场讲座:作文多大点事儿(之三)

以上,给大家讲的就是一个思路,是在作文写作中的方法。至于具体的怎么操作?亲子一定要有!特别孩子在小学,年级还不高、岁数还不大的时候,一定要把亲子贯彻下去。我知道很多妈妈说报一个阅读班、写作班一个老师一小时要一百元左右,你说这个多不经济呀,对不对?然后当“甩手干部”“甩手掌柜”。报个班几点钟下课我来接你;说多观察、多积累、多阅读就把书买回来,扔给孩子,孩子就去看去了,孩子能看懂什么呢?有些妈妈跟我说她家孩子一年看了五十本书。我说那是在啃书呢!天天在那吃书呢!没看进去。读书一定要先专精后广博。会看你才能一看书,就找到那种触类旁通的感觉,要是不会看,东一本西一本,肚里全是货,一拿出来写东西,一拿起笔写到脸上去了。所以一定要“亲子”。亲子的原则说了一个核心“扶上马送一程”千万要记得,不要觉得这样亲子是不是我家孩子就没有独立能力了?不可能!不要“才吃三天素就想上西天”,“刚吃点肉,自己马上就想长胖”,“一想节食了立刻就瘦了”这不可能。孩子从小到大一开始喂奶,断奶,喂饭,然后才是自已吃饭,哪一步不是这么过来的?小的时候要喂孩子奶,孩子长大了,有几个孩子得了“母乳依赖症”?金秋十月现场讲座:作文多大点事儿(之三)

当妈的一定不要当“曹州菜”的妈。菜系分粤菜湘菜川菜潮州菜,千万别做潮州菜。为什么别做“曹州菜”呢?有两个“曹”第一个曹雪芹的曹,曹雪芹写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现在我们一看我们孩子的作文,哎呦,第二个曹雪芹来了,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叫“一腔辛酸泪,满纸荒唐言”一写哭得满脸都是泪,写出来的文章“荒唐言”满纸。别这么搞,别学这个。第二个“曹”,别学曹操,曹操多厉害呢!曹操的儿子曹植七步成诗,咱不是曹操曹植。一定不要有“曹州菜”的味。

三个方法:口说、仿写还有低点。这个我们最后再讲。先说四个过程:僵化、固化、强化、优化要循序渐进。

僵化就是我告诉您第一步先写头,作文的开门见山写好喽。我今天的讲座内容是作文多大点事儿,首先就来研究点“事儿”是什么?我要跟大家开头,开门要见山,要不然跟大家绕半天,这事儿还没说出来呢,这病就没法治。所以说僵化是第一步。不要说是不是照这个办法下去会禁锢孩子的思维啊?孩子是天才吗?所以说开始要僵化。比如说学开车、学游泳、学武术,开始都要一板一眼地练习,一开始就七剑下天山,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立马就神游了?不可能!所以说要僵化,就告诉他就是这么回事儿,就得这么写。刚才看到《我的老师》为什么拿出来给大家展示?就是看到一个僵化的过程,看上去有板有眼,就是这么写的,它跟《荷塘月色》相比差得太远了。但是你要看到它的原型是什么?要看到这个过程。

第二个是固化。学过围棋的人都知道,学围棋要学定式,为什么要学定式?就是让孩子学一个基本的东西。围棋比赛全用定式肯定不行,但不学定式,连参加比赛的资格都不够。孩子一写,他就从别人的要求变成一个自然的主动的意识,这就是固化了。有很多妈妈来分享:我们家小朋友写作文已经知道头身脚了。这就对了!已经把他学到的东西融在写的东西里了,已经注意到了,固定下来了,形成思维的定式就是进了一步。

三是强化。学了定式,然后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在这个思路上,看看还有什么变化,就是强化。学活了,用活了,就是强化。比如说《我的老师》这篇作文。段落里的帽子是:我的数学老师怎么怎么的,这么样的。以后能不能变一下形?悄无声息、引人入胜是我们数学老师的宝典。变个花样变个顺序这就是强化。

最后一步是优化。到了优化的过程你就是高手了!我得叫你老师。你就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法无定法。到最后小朋友得告诉我“老师,作文是这么回事儿”。这样我就更自豪了。

所以说一个核心,三个方法,四个过程。

金秋十月现场讲座:作文多大点事儿(之三)

最后讲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口说加口水。口说作文的重要性、必要性大家应该很明确了。但有很多妈妈说了,我们家孩子说的时候口水话太多。我就开玩笑说,小孩吃的剩饭剩菜你还吃吗?也得吃。剩菜剩饭都能吃,口水还嫌弃它干嘛呀?这个口水就是油水。你得让他会说,说出来里面才能捞到油水。我们不指望他能七步成诗,但我们要让他说出来,为什么我们跟小孩讲你得说话呀?这里面是蕴含了一些意思在里面的。我们怎么不说你说字啊?因为说话是成句的,是有思维的,它是成整体的,不管他说得有多么水,但起码成思维、成整句的、成条理的。以后把水去掉不就是油水了吗?有些妈妈说我们家孩子写作文都是流水账,把水去掉,流水账就变成流水音了,作文就好了!包括今天我讲课一样,这么多的口水回头蓝天妈妈回去帮我一整理,马上又是一篇好东西了。脱了水就是油水。如果水都没有,怎么可能有油水?

一定要让孩子说。为什么说叫写作文不叫写字?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困难?因为他们没有连成句子,所以一定要在嘴里说一说,要在肚子里念一念。想想我们思维的过程,我们说话总是先有个意念一闪,然后再把话说出来,不会去雕琢词句,如果雕琢词句,我---师,如果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它不是思想,不是连贯性的。这是大道理,一定要会说,讲出来跟讲天书似的也不怕它。只要是会说话的孩子,就能写一手好文章。

第二个方法。仿写不仿抄。刚才讲到《中秋日》,还有《荷塘月色》,文章里面都是精髓。比如说文章里面的头身脚;文章里面的动与静;文章里六根六尘的运用。仿照它的精髓,对照着它来。好比练武术,是不是说老师动作再来一遍让我看看?比如拿驾照,是不是说师傅先让我看看?怎么打打火、踩踩离合、换换档。所以说一定得仿。眼太高了,一上来就说我们家孩子应该是成为“潮州菜”的一道下酒菜那不行。对不对?在这个基础上要去仿,仿照它的精髓。

第三个是要低点,不要高点。也可以说成是“眼高手低”。写作文就是要眼高手低,眼界高一些,跟名家学一学。如跟朱自清、跟吴伯萧学一学。但是我学完回来以后,别写那么难啊!追星可以,但不要把自己当明星。仿名家可以,但不要一下子就以名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要高点,要低点,降下来。拿民国小学生作文的《中秋日》来说,我们看“今天是中秋节”,是不是开门见山紧扣主题?写的是中秋日,不是中秋夜。写的是日,是一天,所以就写的是早上干什么,下午回来看到什么,晚上计划做什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别看100字不到,全是精华。看里面,头身脚也有了。中间最丰满的部分:梨、柿子、苹果、月饼,对称词。然后还有“香烟正一缕缕向上吹着”,动静结合。不要写一个死的东西,要写活的东西。“香烟正一缕缕向上吹着”。写的很活。很灵动。这就是作文八法里的动静结合。

再看第二篇《中秋的晚上》:

 

中秋的晚上,月亮格外的明亮。

我们一同出去赏月。向天空一望,没有一些云,只有一轮明月挂着。月光在地上,好像白天一样。

我们一面走着,一面唱着,听见那些秋虫在叽叽的叫着。

看最后部分:“向天空一望,没有一些云,只有一轮明月挂着”。这些描述咱们孩子都会。但下一句“我们一面走着,一面唱着,听见那些秋虫在叽叽的叫着”。还得写出声音,没有声音就言之无声,文字无音,就缺了一大部分。小朋友在写东西的时候,就写月饼吃得好香啊!听不到虫的声音,听不到小朋友欢叫的声音。很遗憾!中秋节我发了一条微博:朋友们同系一心,同赏一月。有位妈妈回复:老师,今天北京云遮月。没关系呀,云遮住了,心里面有月啊!

所以说要低点,不要高点。小作文大道理。这样孩子写起来轻松愉快。比如说去吃饭、去喝酒。不会喝的人,本来有三两的量一上来就说我能喝半斤、能喝八两的,结果怎么样?酒饱饭吐;会喝酒的人,一定是半斤的量先说不行,不行,只能喝一两。结果是酒饱饭足!小朋友写东西跟作家去比,跟曹植去比,当然是不行。跟自己去比简单一点。300字写不了就写200字,200字写不了就写100字,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低一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一周,学着写写一个对称。下一周学学写头身脚。再下一个地方我写的有点声音,再下一个地方写点别的。这样轻松的学。作文不就是一段一段构成的吗?会写这100字了,再来一个对称段就200字了,再来一个对称段就300字了。从基本功练起,把这100个字练好了,把民国小学生那样的作文练好了,就OK了。

假如说我们身边放了几本书:第一本《古文观止》,第二本《孟子》,第三本《成语字典》,第四本《民国小学生作文》,第五本《写作学》,第六本孩子的语文书,我说语文书足够了。拿着《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用它的办法去学语文书上的,完全够了。语文书里的范文也大多是名家名作。小作文大道理,大文章小道理。用我们讲的方法,去学习语文书中的课文,认真的去阅读课文里的东西,分析课文里的东西,写作也一定会提高,肯定没问题。

今天占用大家这么多时间,实在不好意思。作文多大点事儿,也就这么点事儿。谢谢大家!

金秋十月现场讲座:作文多大点事儿(之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