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经验:不去争论
(2011-05-10 22:28:39)
标签:
杂谈 |
《资治通鉴周纪卷三》
三十七年(癸亥、前298)
赵王封其弟为平原君。平原君好士,食客尝数千人。有公孙龙者,善为坚白同异之辩,平原君客之。孔穿自鲁适赵,与公孙龙论臧三耳,龙甚辩析。子高弗应,俄而辞出,明日复见平原君。平原君曰:“畴昔公孙之言信辩也,先生以为何如?”对曰:“然。几能令臧三耳矣。虽然,实难!仆愿得又问于君:今谓三耳甚难而实非也,谓两耳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其亦从难而非者乎?”平原君无以应。明日,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辩事也!其人理胜于辞;公辞胜于理,终必受诎。”
邹衍过赵,平原君使与公孙龙论白马非马之说。邹子曰:“不可。夫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抒意通指,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及至 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崐缴纫争言而竞后息,不能无害君子,衍不为也。”座皆称善。公孙龙由是遂诎。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辩论不好。
一国来讲,口诛笔伐,最终会有人头落地。
与朋友来讲,你争我夺,论出输赢,会伤和气
一家来讲,好听的说叫辩论,不好听的讲叫吵架,会伤感情。
莫辩莫辩。避世,避人,避地,避言。
前一篇:孩子的作文《低碳生活》
后一篇:乱说《论语》学而1: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