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讲析之三----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011-03-07 21:29:39)
标签:
经典古文国学作文杂谈 |
分类: 国学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们学古文,学历史,一定要学地理,这个巴陵在哪?在湖南。为什么当今有湖南湖北,这个湖指的是洞庭一湖,洞庭湖之南,叫湖南,之北叫湖北。从而我们要了解一个地理的常识,行政区的划分往往是依地势来划分的,所以大家可以回头查一下地图。省与省的边界,往往是是重要山脉或者是江水。
最近一段,非洲的利比亚形势不好。非洲的政治形势一直不稳定。我们看非洲的边界是直来直去的,那是因为非洲是过去英法等国家的殖民地,他们就是人为的简单的一划,这边是A国,那边是B国,人为的隔开了地域、人文、风俗。所以讲,非洲的动乱,是过去殖民化的产物。反过来,中国的开政区域的划分,是依山依水,这样就相对的保存了人文风俗、习惯,就是这个道理。
湖南是典型的丘陵地带,所以湖南山水好,前不久我们讲《小石潭记》,那里的永州,也在湖南,风景好。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这里几个字有好好细品。衔怎么讲?衔接。但怎么理解?我们可能知道,燕子衔泥,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中国人的意界,画中国画,通常会讲一个道理,叫近大远小,我们就假设我们站在这个楼上,往远处看,那个远水就是小的,远山是小的,近处的湖是大的,大湖衔远山,就是这个意思,可见用字的准确。确实是深功夫。
同样,吞长江,看地图,我们知道,长江流经洞庭与洪湖,真实的来讲,长江比这个湖要大,但因为近大远小的原因,所以不是长江吞湖,而是湖吞长江。在作文八法里,这就是意法,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但不是真实的,虚幻的,照样可以写。写作文,写文章,特别是写景,写得就是一个错,错而不错,才是好的。我们可以讲气吞长河,气吞日月,越是错越是可以讲,讲出来的,就是语不惊人誓不罢休了,语言要有这样的大胆。
再说远一点,这种风格从哪里来?从庄子来的,从孟子来的,唐宋八大家,没有一个不是从庄子孟子的经典里浸淫出来的。在博客中,把用来作文的分类改成了功夫作文,目的就是一个,讲作文的真正功夫,不讲表面的,讲内在的,讲什么是真正的好文章。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回头,我们再看一下这风景的逻辑顺序,先写的山,现在该写天。看,这一下子,我们就知道了,作者写得时候是有线路的,不是乱写的,不是想到哪写到哪的。我们这样讲,孩子也容易理解,也容易背,讲不透,孩子脑子里没有这些逻辑,背的就吃力。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这就是写的天,天是怎么写得呢?用了两个代表性的气象,一是早上的太阳的光辉,二是傍晚的夕阳,最有代表性。然后一总结,一天之内,天气的变化,是气象万千,非常干练。不是啰里八嗦地讲,一会这么变,一会那么变,就讲两个,一早一晚,在中国的文化里,又有着很深的内含,一个代表生,一个代表死,一个代表阳,一个代表阴,生生死死,阴阴阳阳,变化无穷,但是,变而不变,不变而变,那个朝晖夕阴,怎么变,现在还是朝晖夕阴,这就是变而不变,这个禅意,要明白,要体会,太阳从东出,从西落,从来就没变过。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作者把刚才的景色概述了。这些就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大气象,这些大气象,前人古人早就讲得很充分了,古人讲过变而不变了,不变而变了,古人看到这个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今人同样也看到这个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没有变,这些刚才我们讲了,是作者的用意来写,不是真实的观照,是高度的对古人对于这一胜状的概括,这是大的,远的,古的。下面,作者要讲小的,近的,自己观照的。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作者看到的想到的是什么呢?他不讲长江,也不讲远山了,借古人之嘴讲过了。现在讲北通巫峡,南接潇湘。看看地图,就是这样一个地理位置,我们看过去古人讲地理位置,讲得很大,是站在时空上讲的,我们现代人写东西,说一个地理位置讲得很小气,比如讲,我们座落在湖南长沙市山头镇星光村,这样写太小气,谁知道什么山头镇。我们讲两个人约会,一个找不到一个,就要问标志性的建筑,你总不能讲,我在一个包子铺等你,你总要讲,我在麦当劳附近。所以讲,要大气,要是你在北京迷路了,你讲我在天安门,你永远迷不了路,写文章,一定要大气。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骚人,讲的是诗人,这是文字上讲的,总的来讲,是文化人。迁客,也是一个泛意,过去小农社会,移动人口不多。移动的,大抵是生意人、打工的、还有旅游的,用现在的话来讲,可以讲是农民工。迁徙,就是居无定所的,都可以叫迁客,
再回过头来讲这个骚人,文化人,过去的文化人,跟现在的文化人不是一回事了。过去的文化人要讲实践的,要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道司马迁,就是这样的人。孔子、孟子,也是这样的人,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也是这样的人。在佛学里讲的所谓的修行人,也是这样的,不是吃吃不素念念经叫修行了。一定要在生活的各各方面来实践。
文化人不是讲在家里读几本书就叫文化人了。文化不是从书上来的,读了几本书,上了几年学,就把自己当知识分子当文化人,那是大笑话。所以同样的,不要把孩子当成这样的文化人,在家里死读书的,是文化的废人,不是文化人,一定要在复古中,体会到这些,要让孩子实践,读书万卷,行路也要万里。
这迁客骚人,放在一起写,他们居无定所,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象,多会于此。
因为前面讲到了,政通人和,经济发达了风景殊胜,所以这些人就会集于这。看看,这样,通过一文,把当时的政治,经济、地理、人文都讲了,这样才大气。前不久,曾推荐看白鹿原一书,这本书前言里有一句话,大体讲的是:一部小说,就是一段历史的写照。小说反映不了历史,那根本就不能能叫小说,同样的,作文也要反映历史,才是好作文。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览即观,就是前面讲的观夫巴陵胜状的观,可见古人表达一个意思,还可以用不同的字不同的词,不要重复,这个时候,看到这些山水人物,心情有什么不一样呢?这个异,是异同的异,不一样的意思,
这个小结,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承上,不讲了。启下,就是下文,下文的内容就是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再小结一下,作文的逻辑性,一共五个自然段,这五个自然段,就如赤壁大战中曹操的战船,有五个大船,但这五个大船是有联系的,用逻辑作链,连在一起的。有承上,就要启下,有启下,就必有承上,这就是前面讲的身,这个作文之身,心肝脾肺肾,是关联的。驴心狗肺不一样,互相不联系。一定要关联,这个头、身、脚要关联,身子里的心肝脾肺肾也要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