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先前讲完了孔子关于何为才全与德无形的回答。有一天----异日,鲁哀公就跟闵子说了:一开始,我以为自己面南背北,君临天下,带着百姓好好过日子,为百姓之忧而忧,那也死而无憾。我以为一个君王能做到这样,也算是至通了,功德圆满了。也许到阎王爷那里报到的时候,还能谋个好的差事,起码也是地下----地狱下的公务员之类的。如今,我听了至人之言,我明白了,我上厕所照了一下我自己,我是空有虚名啊,浪名虚名啊,我现在很害怕轻用我身啊,自己不重视自己,不仅把自己玩完了,还说不好把国家也给玩完了呢。你们不知道啊,我与孔子之间,不是君与臣的关系,而是德友的关系啊。
说到这个君臣关系。这里面有两个重点要讲。《孟子》中孟子离娄章句下: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臣之视君如寇雠。孟子告诉齐宣王,君视臣如手足,反过来,臣就会把君当心腹了,恨不得卖身了,你要心,给你心,你要头,给你头。如果君主看臣子如狗一样如马一样驱使,那臣子只不过会把君当个普通人当个主子罢了;如果君把臣视作泥吧,当作稻壳,甚至当作狗屎,那下面当臣子的就造反了,他就把你当成仇人当成敌寇了。看看历史上,但凡君王死了以后又被人从棺材里挖出来鞭尸的,大体上都是这样的人。
当然这个道理也可以运用于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你看孩子不好,孩子还看你不好呢。所以,好孩子是鼓励出来了的不是批评出来的。古今中外,大有成就的都是有善母,这个善母善在何处?根本上来讲就是会激励孩子。一个好的家庭的结构我个人认为就是严父慈母型。
第二个意思,我们看过历史了解历史,就要知道一个重要的规律。---用师则王,用友则霸,用徒则亡。比如说文王武王用姜子牙那是用师,所以周王朝八百年天下。比如刘备也与孔明,曾讲是鱼水关系,说白了还是朋友关系,所以成霸。后来孔明用马谡,用姜维,那是用徒,不亡才怪。这是历史,是历史的智慧。
闉跂支离无脤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甕甖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
闉跂支离无脤,这里讲了几个人,有不同的讲法,这是专家的事情。有说是一个人有说是两个人,也有说是三个人。这个不用求甚解,几个人,不重要,关键是理解意趣。闉跂,就是个陂子,比兀子好不到哪去,就象现在的瘸子,走路一颠一颠的一起一伏的。支离,我们有句话,叫支离破碎,这个人长得支离了,会是什么样?有时我们说一个人脸都长咧了这就很难看了,要是一个人的肢体长的支离了,五体八叉的,那是相当的对不起观众了。无脤,就是有嘴没唇,大家见过有些残疾人被火烧过的,没有嘴唇,一笑就跟哭一样,一排牙还支楞出来。这是三个人也好,一个人也好,总之不是什么好相,在多难看有多难看。他们就好象卫灵公的朋友一样,给灵公讲课说法,灵公说之---悦之,很喜欢他们,把他们看作全人,正常人,常人。反过来,再看到那些正常人的时候,反而觉得不正常了,怎么这些人不陂啊?怎么不支离啊?怎么这些人还有嘴唇啊?而视全人,其脰肩肩---这些正常人,怎么还会有肩膀啊
,太奇怪了。
甕甖大瘿这个人是齐桓公的朋友,齐桓公也是喜欢的不得了。这个人怎么形容呢,就是脖子长得很大,比肩还要大还要粗,那个肚子比桶还要大还要圆。比例极不对称。可是齐桓公对他是喜欢的不得了。齐桓公再看到正常人的时候,估计也会揉揉眼睛了,怎么回事,这是白天吗还是晚上吗,我怎么撞见鬼了,正常人人怎么长这个样子呢,不对啊,这人应该是想甕甖大瘿的样子啊,不对了不对了,是不是我吃错药了?还是我走错地方了?
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庄子告诉我们了,是因为这些人的德性造化很大啊所以他们的外表就不重要了。人啊,就要忘掉他该所忘的,不要忘记他不该忘记的啊,这才是真正的忘啊。
这里我们要讲几个重点了。一是我们用世间法来讲,一个人的优点突出了,缺点就可以忽略不计了。比如我们教孩子,有一长就可以了,但是我们的妈妈呢,看到别的孩子英语好,逼自己的孩子学英语,看到别的孩子数学好,又逼着孩子学数学,看到别的孩子武功好,又要学跆拳道,看到别的孩子钢琴弹的不赖,又要自己的孩子去学小号。孩子都成什么了?我看优点不突出的人、样样都会的人,最后是百无一用。我们做企业一是一样,要有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就是突出一点,把这一点发扬光大,发扬到极致,就是核心竞争力了。比如那个凤姐,为什么成功炒作啊,就是因为把那个丑发挥到极点了,就成了“美”了。那个芙蓉姐把“S”的造形发挥到极点了,就是“美”了。那个叫李刚的,本来没什么,但架不住全国人民一喊,冷不防的出名了。所以大家在吃香菜香芋香精香料的时候,一个人独吃臭豆腐,吃到极点,那就是当下的“成就”了。大家都忙着审美,突然有一个人把丑发扬到极点,那就是丑的成功。
第二个,我们要讲,忘掉该忘掉的记起该记起的,是谓真记,也是谓真忘。佛法里讲过“放下”两个字,这与这里庄子讲的是一个道理。放下该放下的,提起该提起的。提得起放得下。一念提起,万缘放下。所谓的放下屠刀,可不只是一把菜刀一把屠刀哦。所以,妈妈们生气的时候,劝自己放下放下,放下什么了?只是放下一把刀哦
只是把你的那个“气”放下哦。还没有真正做到放下该放下的,提起该提起的。所以这个,还不是真放,也不是真忘。真忘,真放,是全部忘,全部放。没有全部放下,孩子的事可以不生气了。可是看到别人家的车子比自己家的好了,又不行了。看到别人家的老公帅了,也不行了。这些东西,全是刀
你只不过是放下一把而已。总之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哪壶不开提哪壶。
所以真的不要以为放下一把刀了 就成佛了,而是把所有的刀放也,把心上的那个刀也放下,才可成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