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随俗,是中国人的礼节。但是,最近一个检查组到云南省健康教育所这个“禁烟单位”,却没有入乡随俗,而是抽起了烟。在刚刚散会的会议室里,无数个烟头漂在喝水的纸杯中。面对此事,云南省健康教育所很无奈:“我们自己不吸烟,就连烟灰缸都没有一个,但检查组来我们单位检查却不自觉地吸烟,就连我们的工作人员出面制止都无效!”(《春城晚报》报道)
这件事很使云南省健康教育所受伤。这个所是云南省的首家“无烟单位”,在单位内部还开展过“举报吸烟有奖”活动,一旦有人举报员工在办公区内吸烟,就会处罚吸烟者。这一活动已经开展了4年,收到了实效。然而,检查组一来,他们管不了了,会议室内烟雾袅袅。“禁烟单位”管不了检查组抽烟,的确让人奇怪。
检查组,顾名思义就是上级派来检查工作的,所到之处应该遵守单位规定,起好表率作用。如果连这点常识都没有,怎么检查工作?不仅辜负了上级的希望,也会使受检查单位失望。更何况,“禁止吸烟”是为了保护身体健康,于公于私都是好事。检查组怎么就成了特殊群体,置身制度之外,对检查单位不屑一顾呢?
笔者以为根源还在于,检查组的官本位思想作祟。虽然健康教育所有负责烟草危害控制的职责,而且身体力行禁烟,但对于检查组来说,可以对此置之不理,才会有“曾多次出面制止,都没有成功”的尴尬。在检查组人员心目中,在受检查单位抽烟是很正常的,越制止,可能越来劲。不就是个禁烟单位么,还敢犯上?认真了在检查中给多挑出些问题,把情况向上反映,让你难堪。人家是“钦差大臣”,握有“上方宝剑”,才不料你的规定。如果没有这种心态,别说制止,自己就会配合。有这种思想,设有“禁止吸烟”的警示语,可以不看;没有烟灰缸,可以用纸杯代替。反正,烟是抽定了。
一个“禁烟单位”管不了检查组抽烟,问题就出在官本位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