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外婆家的孙子结婚,是星期六,有空,便老远的赶去了。席间,都是亲戚聚在一起,吃着菜喝着酒说着闲话。无意间就说到了当下民工之事,二弟说当下民工的工钱很高,都不敢请了。我问高到多少?二弟说比如搞建筑的,只要能砌墙,每天至少得120元,有些人怕你拖延付款时间,还得一天一结。随便算一算,每砌一块砖,就是0.3元的工钱。
我听了先是愕然,,后是大喜。为什么愕然?按这个标准算一算,民工的报酬几乎与一个科级公务员相当了。这还是在县里做工的标准。而在市里,每日就已经向200元进发了。做外墙防水涂料的,每日250元。为什么大喜?是因为民工兄弟在30年里都是弱势群体,收入低不说,还常被欠薪,连一点尊严也没有。如今,终于扬眉吐气,有被当人看的感觉了。
这是属于有技术性一类民工的工钱状况。那么,没有技术的呢?也大涨。姨外婆家那个地方,以栽种青蒜出名。眼下正是收获的季节,蒜农们都在田地里忙活,路上常有拉青蒜的机动车驶过。吃饭时小舅来上酒,刚好听见我们兄弟议论民工工钱之事。他便插了话,说就是请个工到地里帮忙收青蒜,工钱都是按小时算的,如果仅仅负责拔起来,每小时是8元左右;如果拔起来还要负责搬运,每小时是12元左右。这么算下来,这种劳动虽然没有技术含量,已经向每日100元的目标冲刺了。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前两天央视报道,说上海那地方每月3500元还请不到工,就明白了原因。一个民工在家乡就可拿到去上海打工的工钱,谁还愿意千里迢迢去吃苦呢?沿海民工荒,其实是工资的差异越来越小。解决民工荒的问题,当然还是继续提高工资,解决福利待遇。重要的,还得还民工尊严。
加载中,请稍候......